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湛的攻伐谋略
温州人多地少,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商人在全国散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散兵游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
也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就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的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审慎的市场定位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前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看重的是南京众多的人才以及南京人的厚道。但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投资额和消费结构。与此同时,他看中南京城南闹市区夫子庙一幢在建的高楼,并多次与该楼发展商洽谈租赁事宜,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在需求和市场的空当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生长点。
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收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神奇的拼抢速度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也许美国人有“白去,谁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
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的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1/2不到,而且不需要定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确实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浙商成功八大因素:
第一,浙商是被闭塞和贫穷的环境逼出来的。
第二,浙商善于学习、忍受与吃苦。上海市委书记到浙江考察以后,概括了一句话,他说浙江人很厉害,浙江人是做得了老板,住得了地板。他们认为,皮肉之苦还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浙商的成功必须以忍受人格之苦为前提。当时的浙商没人看得起,甚至是侮辱。但是浙商可以忍受,为了自身的事业,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忍受。
第三,无路可走,从小生意做起。虽然浙江没有大工业,但是浙江把小生意做到了极致。比如,温州的钮扣市场,有几万个品种,销售量可以占全国市场的75%以上,占世界的40%以上,而一个小小的钮扣的利润,几厘钱不到,却可以做到这个地步。现在,浙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小商品世界,如果其他地方再发展这个小商品市场是不可能的。另外,小生意的产业配套做得相当到位。
第四,浙商做生意从来没有定式,怎么挣钱怎么做。比如风靡全国的温州电烤鸡,温州人没有吃过电烤鸡,怎么有这个呢?就是他们卖烤箱的,一不小心把这个鸡放到里面,发现非常好吃,就弄出来电烤鸡,风靡全国。因此如果套用成熟公司的营销方案做这个生意,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第五,市场在外,主动开拓。如果把浙江人生产的东西卖给浙江人,从来卖不掉,浙江人自己不买浙江人生产的东西,浙江人的东西就是卖给浙江以外的地区。北京百货公司的鞋子和服装,30%以上是温州货;上海百货公司也一样,服装、鞋子40%以上是浙江货。浙江的市场竞争太厉害以后,造成浙江市场外溢。
第六,专业的联合。所谓市场,就是一个无形的集团公司。一般组建集团是通过产权形式组建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比如中石化、中石油等等。而浙江的义乌市场、海宁的皮革市场都是无形的,最有生命力的集团公司是符合中国市场条件和国情的集团公司,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对行业负责。
第七,不重形式,重操作。在浙江少有轰轰烈烈的公司搞轰轰烈烈的活动。浙江企业强调平稳、扎实、有效性,不求青史留名。
第八,管理上追求简单。浙江的企业盘活在机制上,很多企业家和专家经常讲一个概念,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些浙商看来,它实际上是错的,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体制或者是机制的竞争。浙江企业盘活人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无底薪加提成,上不封顶,下无底线,所有的工作每个人都是算账的,每一个家庭作坊,每一个小企业都是对自己负责。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一个大集团公司,实际上,每个人和每个摊位都对自己负责。
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甚至无法想象。他们说:“浙商用简单的管理解决企业很痛苦的市场问题,一个人只有充分的积极性,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从事他想从事的、喜欢做的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出来。”
摘自《财富人物》
温州人多地少,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商人在全国散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散兵游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散兵游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
也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就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的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审慎的市场定位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前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看重的是南京众多的人才以及南京人的厚道。但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投资额和消费结构。与此同时,他看中南京城南闹市区夫子庙一幢在建的高楼,并多次与该楼发展商洽谈租赁事宜,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在需求和市场的空当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生长点。
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收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神奇的拼抢速度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也许美国人有“白去,谁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
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的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1/2不到,而且不需要定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确实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浙商成功八大因素:
第一,浙商是被闭塞和贫穷的环境逼出来的。
第二,浙商善于学习、忍受与吃苦。上海市委书记到浙江考察以后,概括了一句话,他说浙江人很厉害,浙江人是做得了老板,住得了地板。他们认为,皮肉之苦还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浙商的成功必须以忍受人格之苦为前提。当时的浙商没人看得起,甚至是侮辱。但是浙商可以忍受,为了自身的事业,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忍受。
第三,无路可走,从小生意做起。虽然浙江没有大工业,但是浙江把小生意做到了极致。比如,温州的钮扣市场,有几万个品种,销售量可以占全国市场的75%以上,占世界的40%以上,而一个小小的钮扣的利润,几厘钱不到,却可以做到这个地步。现在,浙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小商品世界,如果其他地方再发展这个小商品市场是不可能的。另外,小生意的产业配套做得相当到位。
第四,浙商做生意从来没有定式,怎么挣钱怎么做。比如风靡全国的温州电烤鸡,温州人没有吃过电烤鸡,怎么有这个呢?就是他们卖烤箱的,一不小心把这个鸡放到里面,发现非常好吃,就弄出来电烤鸡,风靡全国。因此如果套用成熟公司的营销方案做这个生意,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第五,市场在外,主动开拓。如果把浙江人生产的东西卖给浙江人,从来卖不掉,浙江人自己不买浙江人生产的东西,浙江人的东西就是卖给浙江以外的地区。北京百货公司的鞋子和服装,30%以上是温州货;上海百货公司也一样,服装、鞋子40%以上是浙江货。浙江的市场竞争太厉害以后,造成浙江市场外溢。
第六,专业的联合。所谓市场,就是一个无形的集团公司。一般组建集团是通过产权形式组建一个大的集团公司,比如中石化、中石油等等。而浙江的义乌市场、海宁的皮革市场都是无形的,最有生命力的集团公司是符合中国市场条件和国情的集团公司,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对行业负责。
第七,不重形式,重操作。在浙江少有轰轰烈烈的公司搞轰轰烈烈的活动。浙江企业强调平稳、扎实、有效性,不求青史留名。
第八,管理上追求简单。浙江的企业盘活在机制上,很多企业家和专家经常讲一个概念,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些浙商看来,它实际上是错的,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体制或者是机制的竞争。浙江企业盘活人最有效的形式就是无底薪加提成,上不封顶,下无底线,所有的工作每个人都是算账的,每一个家庭作坊,每一个小企业都是对自己负责。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一个大集团公司,实际上,每个人和每个摊位都对自己负责。
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甚至无法想象。他们说:“浙商用简单的管理解决企业很痛苦的市场问题,一个人只有充分的积极性,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从事他想从事的、喜欢做的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出来。”
摘自《财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