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美术课程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它是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民间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民间艺术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活力因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拓展、美术审美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课堂;民间艺术;审美教育;本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3-0032-01
民间艺术,顾名思义是指民间百姓为满足自身生活、审美需要而制作的各种手工艺术作品,包括编织类、绘画类、塑作类、印染类等。民间艺术种类丰富,文化性、趣味性较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民间艺术特点和优势,精心设计、科学引导,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为美术课堂教学实现本位回归创造条件。
一、筛选民间艺术素材,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驱使学生探索知识的推动力。教师要借助新奇多样的民间艺术素材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给他们带来新鲜感,点燃学生探究美术知识的热情。美术学习包含众多内容,除了绘画外,还有泥塑、编织、剪纸、皮影等。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民间艺术的机会。从美术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可以开发学生的美术感知潜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筛选民間艺术素材。
教学“七彩生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常见颜色,然后继续询问:“古代人使用的器具、生活用品有颜色吗?”学生满脸疑惑。这时,教师出示剪纸、刺绣、泥塑、木偶、年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色彩。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指出这些物品中的颜色,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话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被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好奇心强,对不常见的民间素材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自然被激活,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二、探究民间艺术技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借助丰富多元的技艺方法、自由灵活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创新精神,实现素质培养的全面升级。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学引入了多种教学积极因子,趣味性和文化性更加显著。但是,美术教学依然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是传统教学实践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其消极影响也比较突出,学生只是一味模仿,思维停滞,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束缚。
教学“妙用纸盒”时,教师可先展示利用废旧纸盒制成的手工艺品,学生欣赏后深受感染,学习热情被激活。接着,教师投放废旧纸盒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但学生的思维尚未被激活,不知从何做起。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面塑艺术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面塑需要借助剪刀、菜刀、梳子等工具进行造型,再运用剪、压、粘等方法巩固造型。学生观看后,自然联想到利用纸盒制作造型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思维得到了拓展,想象力得到了激活,便纷纷投入到手工艺品制作中。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表现手法也不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技法进行探究、整理和总结,这样学生的认知就会更深刻,思维就会更活跃。将民间技术手法融入手工作品制作中,可以丰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挖掘民间艺术内涵,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单纯讲解美术知识,教学活动则显得淡薄、缺乏味道,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如果将民间艺术引入美术教学,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和强大冲击力。民间艺术不仅是手工作品的载体,更是老百姓对美好未来的寄托,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内涵丰富的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学生分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纸版画”时,教师可首先展示纸版画让学生观看。看后,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这东西怎么都是一样的,而且图画内容不是特别清晰,这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活后,教师引入学习主题——纸版画。然后,教师出示木板年画,并讲解木板年画的内涵、价值,接下来,再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自主探究纸版画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对木板年画内涵的挖掘,学生已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虽然纸版画与木板年画有差别,但它们的内涵和价值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小学生思维简单,单纯依靠教材内容难以被感染,而将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则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烈挂念,令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成倍增长。
总之,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创造出来的带有很大自发性、自娱性的造型艺术。它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艺术美感。民间艺术的特性为美术教学实现本位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巧妙借助民间艺术,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顺利归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欣欣.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2]李晓勇.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2(02).
关键词:美术课堂;民间艺术;审美教育;本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3-0032-01
民间艺术,顾名思义是指民间百姓为满足自身生活、审美需要而制作的各种手工艺术作品,包括编织类、绘画类、塑作类、印染类等。民间艺术种类丰富,文化性、趣味性较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民间艺术特点和优势,精心设计、科学引导,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为美术课堂教学实现本位回归创造条件。
一、筛选民间艺术素材,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驱使学生探索知识的推动力。教师要借助新奇多样的民间艺术素材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给他们带来新鲜感,点燃学生探究美术知识的热情。美术学习包含众多内容,除了绘画外,还有泥塑、编织、剪纸、皮影等。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民间艺术的机会。从美术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可以开发学生的美术感知潜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筛选民間艺术素材。
教学“七彩生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常见颜色,然后继续询问:“古代人使用的器具、生活用品有颜色吗?”学生满脸疑惑。这时,教师出示剪纸、刺绣、泥塑、木偶、年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色彩。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指出这些物品中的颜色,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话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被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学生好奇心强,对不常见的民间素材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自然被激活,使课堂教学进入良性轨道。
二、探究民间艺术技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借助丰富多元的技艺方法、自由灵活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创新精神,实现素质培养的全面升级。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学引入了多种教学积极因子,趣味性和文化性更加显著。但是,美术教学依然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是传统教学实践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但其消极影响也比较突出,学生只是一味模仿,思维停滞,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束缚。
教学“妙用纸盒”时,教师可先展示利用废旧纸盒制成的手工艺品,学生欣赏后深受感染,学习热情被激活。接着,教师投放废旧纸盒材料,引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但学生的思维尚未被激活,不知从何做起。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面塑艺术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面塑需要借助剪刀、菜刀、梳子等工具进行造型,再运用剪、压、粘等方法巩固造型。学生观看后,自然联想到利用纸盒制作造型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思维得到了拓展,想象力得到了激活,便纷纷投入到手工艺品制作中。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表现手法也不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技法进行探究、整理和总结,这样学生的认知就会更深刻,思维就会更活跃。将民间技术手法融入手工作品制作中,可以丰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挖掘民间艺术内涵,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单纯讲解美术知识,教学活动则显得淡薄、缺乏味道,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如果将民间艺术引入美术教学,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和强大冲击力。民间艺术不仅是手工作品的载体,更是老百姓对美好未来的寄托,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内涵丰富的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学生分享人类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纸版画”时,教师可首先展示纸版画让学生观看。看后,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这东西怎么都是一样的,而且图画内容不是特别清晰,这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活后,教师引入学习主题——纸版画。然后,教师出示木板年画,并讲解木板年画的内涵、价值,接下来,再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自主探究纸版画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对木板年画内涵的挖掘,学生已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虽然纸版画与木板年画有差别,但它们的内涵和价值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小学生思维简单,单纯依靠教材内容难以被感染,而将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则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烈挂念,令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成倍增长。
总之,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创造出来的带有很大自发性、自娱性的造型艺术。它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艺术美感。民间艺术的特性为美术教学实现本位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巧妙借助民间艺术,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顺利归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欣欣.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2]李晓勇.民间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教学与管理,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