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守望只为心中“可爱的中国”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樟柱今年78岁,是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龙头山是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被俘之地,1954年政府修建此馆以纪念方志敏及其他在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先烈。数十年来,程樟柱无数遍地向人们讲述着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曾是一名特种兵,意外使他失明
  1960年,22岁的程樟柱进入了北京空军某部当上了一名特种兵,这用程老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种荣誉,“当时有100多人参加考核,只有我进了这个部队。”来之不易的机会让程樟柱十分珍惜。幸运中伴随着意外。1964年7月的一天,程樟柱在部队打篮球时,被战友打伤了右眼眉骨,“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感觉有点不舒服而已,后来发现严重了,去了医院。”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先后在大连、沈阳、北京的各大军区医院治疗,病因一直没被查清,眼睛问题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在沈阳治疗时,眼部病情再次加重,程樟柱所在的部队便将他紧急送往北京治疗。虽经多位专家手术,可惜的是,他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此时他的左眼已失明,右眼视力为0.04,“看东西很模糊,字要寫得手指那么大才能勉强看清楚。”程老说。
  从1964年7月到1968年的3年多时间里,程樟柱在全国多个军区医院治疗,但终究没有恢复视力。几乎失明的程樟柱选择了退伍,“因为我觉得我不能再为部队做贡献了,就不能享受国家给的待遇。”
  主动放弃疗养回乡
  退伍后,部队多次表示希望程樟柱住进军区疗养所,但均被他以“我没为国家做贡献”为由婉拒,部队最后答应了其回乡守护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请求。
  1968年,程樟柱回到德兴老家,来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从此便在这里安了“家”。如今的纪念馆门口两棵参天大树气派不凡,院内整齐干净,一草一木都被修剪得错落有致,但程樟柱刚来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程老说:“当年纪念馆只有一座破败的房子和8张照片,四周到处都是垃圾,根本不像一个纪念馆。”于是,借着微弱的视力,程樟柱开始修整纪念馆,光是垃圾便挑出了300多担,同时,他还走村串户收集珍贵资料和展品, “我去了很多老红军的家里,刚开始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物品给我,我说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展示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比放在任何个人的家里都有意义,经过这样一说,不仅老红军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收藏,附近的百姓也把一些和烈士有关的物品送到了馆里,有书籍、照片,还有军刀、手雷等等。”靠着程樟柱的不懈努力,经过数月的艰辛整治,原本破旧不堪的纪念馆被修缮一新,大量珍贵史料被放进了纪念馆中。而程樟柱也开始了他46年如一日的守护之旅。
  “革命先烈的故事,哪怕只有一人来,我也会仔仔细细地讲。”
  清晨6点半,不需要闹钟,也不需要任何人提醒,程老准时起床,这是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然后他便一边在纪念馆里散步,一边听收音机。老人说他最喜欢听的节目就是央广新闻和军事节目,“我虽然眼睛看不见(1980年,他双目都失明),但我能听,我喜欢了解国家大事。”半小时后,他到厨房吃早餐,然后再到院子里帮着打扫落叶、擦拭玻璃。收拾完后,老人便打开大门,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熟练动情地给他们讲解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以前从房间到纪念馆要走173步,但是现在有点老了,步子小了,要走200多步。”尽管如此,老人对纪念馆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了如指掌,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明眼人。下午六点,吃完晚饭后,老人依旧会拿出收音机,在院子里收听着各类新闻,将国家大事融入自己的解说中,这便是老人46年里的常规一天。
  程老老家有健在的老伴,有三个儿子,但他极少回去,他说纪念馆就是他的家。即便是过大年时,他也是偶尔回去,10次就有8次待在纪念馆里,“因为我觉得大过年的,我更应该陪着先烈们过年,家里人也很理解我。”
  几十年来,程樟柱接待过多少人、讲解过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但每一次的讲解他都很认真,一丝不苟。因为给大家讲述先烈的光辉事迹,是他最开心、也是最想做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年,一个13岁左右的小男孩来到馆里,说爷爷您给我讲讲方志敏的故事吧,我说好,然后我就带着他走遍了整个纪念馆,只要他感兴趣的,我就说给他听,平时45分左右的讲解,我说了一个多小时,因为我高兴,革命先烈的故事,哪怕只有一人来,我也会仔仔细细地讲。”
  “几十年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不觉得寂寞枯燥?”这是程樟柱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他回答道:“我不仅不觉得,反而很开心,在我生病时,国家为了治好我的病,花了好多钱和精力,我只是陪先烈们说说话、做做伴,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知道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也算是我对国家的一点回报吧。”
  今年是方志敏烈士诞辰120周年,对于程樟柱而言,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的期许,是比一辈子守护纪念馆更贵重的誓言承诺。
  “方志敏值得我守护一辈子。”程樟柱说。
其他文献
4月17日上午,来自港澳台地区及省内的500余名青年学生齐聚英雄城南昌,在江南名楼滕王阁下携手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快闪”活动。  来自香港的180多名青年学生在滕王戏园前首先唱响《东方之珠》,拉开了怏闪活动的序幕。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悠扬的歌声,飘舞的五星红旗,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抒发着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深藏的骄傲与自豪。音乐声、歌声、欢呼声响彻云天,滕王阁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期刊
3月20日,在2018—2019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八一南昌队主场以94比90战胜东莞新彤盛队,两队总比分战成2比2平。精彩的比赛吸引众多球迷到场助威。  近年来,伴随着体育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八一南昌”这一城市体育形象,日渐为全国观众所熟知。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的印记深深地镌刻在城市灵魂深处: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八一学校……曾经,南昌八一衡源
期刊
革命圣地井冈山的7、8月份,气候凉爽宜人,下午常突然下场小暴雨,雨后在峡谷上空会映出美丽的彩虹,摸到这个规律后,即登上茨坪南山烈士纪念碑公园等候。果不出所料,那天大雨过后彩虹当空悬挂,于是不失时机分别拍了彩虹与山景,彩虹与山林的镜头,唯独最爱这幅双彩虹与革命先烈雕像结合的照片。因为画面朴实,手法简洁,内涵深刻。  彩虹是一种气象自然景色,美丽动人,若孤独拍摄一条彩虹那肯定是乏味的,唯有与地面或空中
期刊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男生宿舍旁一幢两层老楼里,杂技班的23个孩子正在上着专业课。一楼有两个大练功房,墙上留有斑驳的灰色油漆,二楼是宿舍以及文化课教室。除了三餐需要去草坪对面的食堂,杂技班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待在这栋楼里。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杂技班2017年开始招生,是江西省文旅厅“文体传媒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之一,为期六年,入读学生可以免除学费和住宿费。杂技班开办的初衷是为了往江西省杂技团输送人才。过去,
期刊
《瓷魂乐章》系列专题  策划/宋靖 石庐 周琦  题记:  已是初冬,骄阳仍恋恋不合地照耀着景德镇。在建国瓷厂老厂区漫行,体会其简朴的风貌、静雅的时光,暖融融地有了一种畅想般的兴奋。  那些斑驳陈旧的厂房,高耸碧空的烟囱,被嵌进砖墙倔强的枯树,改造成“明清窑作营造技艺长廊”的老作坊,改制后留厂务工的工匠们,修复起渐渐淡忘了的记忆……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过程就像一部质朴而雄浑交响乐。这座世界上最
期刊
江西文脉悠长、人文厚重,自古便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在中华文化的极盛之期一一宋明时期,江西文化如日中天,进入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六百余年内,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英才荟萃,名家辈出,如群星璀璨,光耀中华,为华夏文明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其壮观景象,至今仍令人们景仰和惊叹不已。  从文化类型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江西形成了以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矿冶文化、药业文化、商帮文化等独具特色
期刊
2019年4月8日16时,景德镇市珠山区竟成镇银坑村发生森林火灾,4月9日2时,火情蔓延至枫树山林场范围,火场植被以人工林为主,过火面积约20公顷。由于着火地区地势复杂、山高、坡陡、路窄,大型灭火车辆和装备无法进入4月9日上午6时50分,江西省应急管理厅紧急调用航空工业昌飞公司AC311直升机勘察火场。正在南昌执行航空护林任务的1架AC313火速驰援,正在景德镇进行科研试飞的1架AC313奉命加入
期刊
3月28日至4月1日,来自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的200多名摄影人相聚鹰潭龙虎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基层摄影人才2019年第一期培训班在江西鹰潭开班。  本次培训是在中国文艺界认真学习爿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讲话精神的新形势下,中国摄影家协会推进深化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优质课程,提高参训学员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进而带动摄影
期刊
一座城,一书店,诚如旧金山有“城市之光”、东京有“茑屋”、上海有“三联”、南京有“先锋”、台北有“诚品”……这些书店已经化为城市的文化符号,成为大众了解这座城市气质和灵魂的窗口。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在江西省会城市南昌走访发现,几何书店、西西弗书店、三一书店、瑶湖书房、美·书馆等“网红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具特色,座无虚席,为城市文化和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板。春
期刊
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分布着大量红色土壤,人们习惯称之为红土地。我独爱家乡的红土地。因为它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为之奋斗,力求改变的地方。。我对这片红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  暮春三月,我专程去江西樟树市的义城镇,拍摄这里的红土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义城镇及其周边几万亩红土地得到了充分的改造和利用。农民兄弟在红壤里成片地种上花生、西瓜、油菜、燕麦等经济作物,还种上吴茱萸、蔓荆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