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人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向数学老师学举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向美术老师学想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促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向体育老师学实践,创设平台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举例 想象 实践
众所周知,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它即可以积累知识,增强语感,还可让人的精神充实丰满。长久以来,不论语文课程如何改革,阅读教学仍占据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事实上,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尤其是到了中段后,阅读教学的比重逐渐加大,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在我的理解中阅读能力应该包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鉴赏、运用等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仅以我班为例,学生在阅读中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理解阅读材料经常是浮于表面,抓不住根本,更别谈鉴赏和运用了。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可是我班的学生家长70%属小学文化,30%是文盲,可以说大部分家长既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没有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鉴于上述情况,我只能想办法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做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向数学老师学举例——教方法
人人都知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叫学生学会学习,我不禁把目光瞄准了数学课,大家都说“教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学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我們何不像数学老师取取经,也让语文像数学一样变成一条线呢?学数学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举例,于是我也尝试这么做。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的过程中,课上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赏析:从“弹琴“一词中,可看出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蟋蟀,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蟋蟀发出的声音很悦耳,还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很多,你能学着我的样子找一找,说一说吗?
2.向美术老师学想象——促思考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脑子里藏着许多神奇美妙的想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才能释放孩子们的这种才能,让孩子们上语文课时也像在美术课上一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受拘束的想象着、描绘着自己的世界,那么自在,那么开心?我决定向美术老师学习,在课堂上像美术老师一样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放飞情思,享受阅读。于是教学每篇课文,我都要找找可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想象点,思考点,课堂上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课外阅读《心中的大树》时,(讲的是作者儿时埋下一片树叶,固执的相信它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事。)当孩子种下树叶,希望它长成参天大树的长久等待中,是什么让孩子在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的期待失望中,始终坚信它会长成大树的呢?于是我让学生想象“大雪纷飞时,大树没有长出来是因为怕冷,春天来临大树仍没有长出来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也许它在暖暖的泥土中睡得太香,还没醒过来呢!有的说:也许它嫌春天还不够暖和,要等炎热的夏天来临时才愿意出来呢!……
孩子们这份美好的想法说不定就是作者当时的感受呢?或许就是这份期许才会长期的点亮孩子心中的希望,最后才会长成心中的大树的。这样的想象不就是和文本、与作者在对话吗,这样的对话不正是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独立的阅读思考吗?课堂上坚持这样做下去,还怕学生没有“独立之精神,健全之人格”吗?
3.向体育老师学实践——多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应打破过去脱离阅读实践、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的思路,努力创造条件,促成学生把与阅读有关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阅读能力。就这一点来说和学习体育是相通的,体育老师让学生学一样技能总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论学什么总得亲自去做才行,这点我决定向体育老师学习。
情景一: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生1: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向我点头,小草向我微笑,清风向我问好,心情显得格外舒畅。
生2:我沐浴着阳光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微风抚摸着我的脸,树叶“沙沙”奏起动听的歌儿,心情格外舒畅。
…….
总之,通过长期的实际实践操练,学生领悟了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也就有了阅读活动中应有的收获。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模仿交流中,在随文臆想中,在实践操练中,阅读教学定能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精神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1]柳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管理模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举例 想象 实践
众所周知,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它即可以积累知识,增强语感,还可让人的精神充实丰满。长久以来,不论语文课程如何改革,阅读教学仍占据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事实上,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尤其是到了中段后,阅读教学的比重逐渐加大,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什么是阅读能力呢?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在我的理解中阅读能力应该包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鉴赏、运用等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仅以我班为例,学生在阅读中收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理解阅读材料经常是浮于表面,抓不住根本,更别谈鉴赏和运用了。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可是我班的学生家长70%属小学文化,30%是文盲,可以说大部分家长既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没有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鉴于上述情况,我只能想办法在课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做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向数学老师学举例——教方法
人人都知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叫学生学会学习,我不禁把目光瞄准了数学课,大家都说“教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学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我們何不像数学老师取取经,也让语文像数学一样变成一条线呢?学数学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举例,于是我也尝试这么做。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的过程中,课上出示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赏析:从“弹琴“一词中,可看出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蟋蟀,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蟋蟀发出的声音很悦耳,还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很多,你能学着我的样子找一找,说一说吗?
2.向美术老师学想象——促思考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脑子里藏着许多神奇美妙的想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才能释放孩子们的这种才能,让孩子们上语文课时也像在美术课上一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受拘束的想象着、描绘着自己的世界,那么自在,那么开心?我决定向美术老师学习,在课堂上像美术老师一样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让孩子们放飞情思,享受阅读。于是教学每篇课文,我都要找找可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想象点,思考点,课堂上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课外阅读《心中的大树》时,(讲的是作者儿时埋下一片树叶,固执的相信它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事。)当孩子种下树叶,希望它长成参天大树的长久等待中,是什么让孩子在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的期待失望中,始终坚信它会长成大树的呢?于是我让学生想象“大雪纷飞时,大树没有长出来是因为怕冷,春天来临大树仍没有长出来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也许它在暖暖的泥土中睡得太香,还没醒过来呢!有的说:也许它嫌春天还不够暖和,要等炎热的夏天来临时才愿意出来呢!……
孩子们这份美好的想法说不定就是作者当时的感受呢?或许就是这份期许才会长期的点亮孩子心中的希望,最后才会长成心中的大树的。这样的想象不就是和文本、与作者在对话吗,这样的对话不正是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独立的阅读思考吗?课堂上坚持这样做下去,还怕学生没有“独立之精神,健全之人格”吗?
3.向体育老师学实践——多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应打破过去脱离阅读实践、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的思路,努力创造条件,促成学生把与阅读有关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阅读能力。就这一点来说和学习体育是相通的,体育老师让学生学一样技能总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论学什么总得亲自去做才行,这点我决定向体育老师学习。
情景一: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生1: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花向我点头,小草向我微笑,清风向我问好,心情显得格外舒畅。
生2:我沐浴着阳光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微风抚摸着我的脸,树叶“沙沙”奏起动听的歌儿,心情格外舒畅。
…….
总之,通过长期的实际实践操练,学生领悟了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也就有了阅读活动中应有的收获。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模仿交流中,在随文臆想中,在实践操练中,阅读教学定能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精神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1]柳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管理模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