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尽快搞清巨型鱿鱼(也称大王乌贼)的来龙去脉,最近美国和新西兰鱼类生物学家展开数次深海探测行动,并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初步揭开了巨型鱿鱼的神秘面纱。有人乐观地估计,这种海洋巨兽的奥秘,不多久就将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我们对巨型鱿鱼等生物的一知半解,已成为人类对深海无知的象征之一。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倾其一生苦苦地寻找这种神奇的大家伙,就像美国蒙特雷研究所的鱿鱼专家斯坦·亨特所言:“为了看到一只活着的巨型鱿鱼,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每一个鱿鱼专家的梦想。”
现实窘境
巨型鱿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至3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人们曾经目睹了一只巨型鱿鱼用它粗壮的触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它的尾部。两个海中巨兽殊死较量,打斗掀起的水柱有四五米高,后来两个大家伙双双沉入水底,不知所终。科学家推测,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偶尔也有过巨型鱿鱼用触手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米巨型鱿鱼,其触手上的吸盘直径为9.5厘米;在捕获的一只抹香鲸身上,人们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长,与巨型鱿鱼搏斗时留下的吸盘疤痕。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巨型鱿鱼可能长达5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巨型鱿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差不多大了。
和世界上其他的巨型鱿鱼专家一样,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学家克莱德·罗珀(Clyde Roper)潜心研究巨型鱿鱼多年,却从未目睹过一只,哪怕是一具像样的巨型鱿鱼遗骸。他长年奔波在发现巨型鱿鱼现场的路上,但总是一次次空手而归,令他沮丧不已。
1986年11月2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安那斯塔西亚岛的海滩上,有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动物尸体。因为动物体重极大,所以罗珀和助手赶来时,它早已深深陷入海边的泥沙中。他们立刻进行了测量,发现它的可见部分长2.4米,触手长达4米,体重估计可达2吨左右。它的皮肤略呈粉红色。罗珀首先排除它是一头鲸的可能,因为它没有一个地方长得像鲸。后来根据在尸体边挖出的触手判定,这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巨型鱿鱼。
遗憾的是,因为死亡时间过久,尸体绝大部分已经腐烂,找不出一小块可以保留的东西。
事实上因为缺少基本的保护知识,渔民们对自己捕到的大鱿鱼也毫不在意,导致他们拖上来的大鱿鱼不是很快死去,就是在网里与其他鱼类挤成一团而支离破碎。此外,有的渔民怕科学家以动物研究为由,向他们索要价值不菲的鱿鱼,使自己的捕捞收获缩水;有的渔民将巨型鱿鱼视为图腾,捕获它们后,会胆战心惊,诚惶诚恐,赶紧将其放归大海。
历史传闻
巨型鱿鱼体型非常巨大。据记载,1933年曾在新西兰近海捕获一只长达22米的巨型鱿鱼。它的眼睛甚至比一只洗脸盆还要大一些,体重达1300公斤。数百年来,航海者常常描述遇到长臂海怪的故事,它们有巨大的眼睛,柔软的身体里流着蓝色的血液,而且时时摇晃着可怕的触手。其实这些所谓的海怪就是一些巨型鱿鱼。在海洋中,就是身材巨大的抹香鲸,也不敢轻易招惹成年巨型鱿鱼,因为它们枷锁一样有力的超级触手,很可能使抹香鲸窒息而死。虽然抹香鲸与巨型鱿鱼是捕猎者与猎物的关系,但后者的杀手锏,使得同归于尽成为它们争斗的常见下场。
有关巨型鱿鱼流传甚广的传说,当属挪威海域口口相传的北海巨妖传说。挪威卑尔根市主教埃理克·庞托皮丹在1753年描述过一只巨大海怪:“它身上长有近十条又粗又长的触手,就像大象的鼻子,它们不仅可以轻松推倒大树,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捏碎上万斤的渔船。”
后来著名科幻作家于勒·凡尔纳在1871年出版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以民间传播的素材,翔实地描述了这只超级鱿鱼。在凡尔纳的笔下,这只巨型鱿鱼居住在海底悬崖的洞穴中,洞口被厚厚的海草覆盖着。当尼莫船长和它的潜艇驶过这些昏暗的洞穴时,一个乘客发现水草中有“可怕的翻滚动作”,很快,潜艇和船上的水手开始与一群巨大的鱿鱼和它们蠕动的巨大触手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观测行动
人类对巨型鱿鱼了解不多的情况,直到2012年有了根本的转变。由美国和新西兰两国海洋生物学家组成的观测小组在罗珀的率领下,在探寻巨型鱿鱼的藏身之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用特制的渔网捕捉到了4只体型巨大的鱿鱼,其中有一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雄性鱿鱼,这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神秘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就像猎人跟在猎狗身后追捕猎物一样,罗珀与他的科学家团队计划从食物链的两端入手去堵截巨型鱿鱼,希望能在它们的巢穴附近观察它们。考虑到它们10只巨大且长有吸盘的触手以及它们残忍恐怖的名声,团队中的一位女科学家为此忧心忡忡。她请求不要派她乘潜水器到海底去,理由很简单:“我有两个孩子,我的孩子需要母亲。”
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在南太平洋海域的深海发现巨型鱿鱼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对抹香鲸最深下潜至1100米左右捕食巨型鱿鱼来推测,科学家将一艘特制的潜水艇观察深度范围定位在700至1000米之间,因为巨型鱿鱼喜欢游弋在700到800米的中层海域。他们的本次观测地点选择在查塔珊高地,这是一个由岩石构成的高地,面积相当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它位于水下805米处,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深海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
收获良多
不出所料,观察潜艇很快发现了巨型鱿鱼的身影,并引导捕捞船成功捕到一只体长达8米的巨型鱿鱼。在接下去的一个月内,他们又在塔斯马尼亚附近海域成功捕捉到两只体长分别为5米和6.8米的巨型鱿鱼,在观测行动的最后一天,又捕捉到一只6.8米的雄性巨型鱿鱼。虽然捕获到的巨型鱿鱼的体型没有科学家预想的大,但此次行动已经非常成功了。
首先,他们确定了巨型鱿鱼的活动范围很广,水深304米到1220米中层海域的鱼群都是它们潜在的猎物。罗珀表示,这个水域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浅得多,以前所有的鱿鱼专家都以为它们主要活动在1000米左右的海域,因为这个深度才使它们隐藏不露。
他们的研究结果一经披露,便有海洋生态学家猜测,一定是人类发展迅速的深海捕捞掠夺了原本属于它们的食物,才迫使巨型鱿鱼不得不向浅海求生。
罗珀指着他们捕获的巨型鱿鱼向前来采访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介绍说,这种庞然大物已经是好几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身长可达18至21米,长度超过一辆公共汽车;它的大如汽车轮子的眼睛堪称动物王国之最;它体内的一些神经纤维异常粗大,以至于早些时候有人误以为它们是血管……
百密一疏。让罗珀和他的观测组都后悔不迭的是,他们的整个活动忘了邀请《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人士进行全程摄影,以便制作成宝贵的科普专题片。看着团队成员录制的质量很差的影像资料,大家遗憾得直跺脚。
我们对巨型鱿鱼等生物的一知半解,已成为人类对深海无知的象征之一。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倾其一生苦苦地寻找这种神奇的大家伙,就像美国蒙特雷研究所的鱿鱼专家斯坦·亨特所言:“为了看到一只活着的巨型鱿鱼,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是每一个鱿鱼专家的梦想。”
现实窘境
巨型鱿鱼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体长约20米左右,重约2至3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性情极为凶猛,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人们曾经目睹了一只巨型鱿鱼用它粗壮的触手和吸盘死死缠住抹香鲸,抹香鲸则拼出全身力气咬住它的尾部。两个海中巨兽殊死较量,打斗掀起的水柱有四五米高,后来两个大家伙双双沉入水底,不知所终。科学家推测,这种搏斗多半是抹香鲸获胜,偶尔也有过巨型鱿鱼用触手钳住鲸的鼻孔,使鲸窒息而死的情况。人们曾测量一只身长17米巨型鱿鱼,其触手上的吸盘直径为9.5厘米;在捕获的一只抹香鲸身上,人们发现过直径达40厘米长,与巨型鱿鱼搏斗时留下的吸盘疤痕。由此推测,与这条鲸搏斗过的巨型鱿鱼可能长达50米以上。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巨型鱿鱼,那也就同传说中的挪威海怪差不多大了。
和世界上其他的巨型鱿鱼专家一样,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博物馆的海洋生物学家克莱德·罗珀(Clyde Roper)潜心研究巨型鱿鱼多年,却从未目睹过一只,哪怕是一具像样的巨型鱿鱼遗骸。他长年奔波在发现巨型鱿鱼现场的路上,但总是一次次空手而归,令他沮丧不已。
1986年11月2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安那斯塔西亚岛的海滩上,有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动物尸体。因为动物体重极大,所以罗珀和助手赶来时,它早已深深陷入海边的泥沙中。他们立刻进行了测量,发现它的可见部分长2.4米,触手长达4米,体重估计可达2吨左右。它的皮肤略呈粉红色。罗珀首先排除它是一头鲸的可能,因为它没有一个地方长得像鲸。后来根据在尸体边挖出的触手判定,这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巨型鱿鱼。
遗憾的是,因为死亡时间过久,尸体绝大部分已经腐烂,找不出一小块可以保留的东西。
事实上因为缺少基本的保护知识,渔民们对自己捕到的大鱿鱼也毫不在意,导致他们拖上来的大鱿鱼不是很快死去,就是在网里与其他鱼类挤成一团而支离破碎。此外,有的渔民怕科学家以动物研究为由,向他们索要价值不菲的鱿鱼,使自己的捕捞收获缩水;有的渔民将巨型鱿鱼视为图腾,捕获它们后,会胆战心惊,诚惶诚恐,赶紧将其放归大海。
历史传闻
巨型鱿鱼体型非常巨大。据记载,1933年曾在新西兰近海捕获一只长达22米的巨型鱿鱼。它的眼睛甚至比一只洗脸盆还要大一些,体重达1300公斤。数百年来,航海者常常描述遇到长臂海怪的故事,它们有巨大的眼睛,柔软的身体里流着蓝色的血液,而且时时摇晃着可怕的触手。其实这些所谓的海怪就是一些巨型鱿鱼。在海洋中,就是身材巨大的抹香鲸,也不敢轻易招惹成年巨型鱿鱼,因为它们枷锁一样有力的超级触手,很可能使抹香鲸窒息而死。虽然抹香鲸与巨型鱿鱼是捕猎者与猎物的关系,但后者的杀手锏,使得同归于尽成为它们争斗的常见下场。
有关巨型鱿鱼流传甚广的传说,当属挪威海域口口相传的北海巨妖传说。挪威卑尔根市主教埃理克·庞托皮丹在1753年描述过一只巨大海怪:“它身上长有近十条又粗又长的触手,就像大象的鼻子,它们不仅可以轻松推倒大树,甚至可以毫不费力地捏碎上万斤的渔船。”
后来著名科幻作家于勒·凡尔纳在1871年出版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以民间传播的素材,翔实地描述了这只超级鱿鱼。在凡尔纳的笔下,这只巨型鱿鱼居住在海底悬崖的洞穴中,洞口被厚厚的海草覆盖着。当尼莫船长和它的潜艇驶过这些昏暗的洞穴时,一个乘客发现水草中有“可怕的翻滚动作”,很快,潜艇和船上的水手开始与一群巨大的鱿鱼和它们蠕动的巨大触手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观测行动
人类对巨型鱿鱼了解不多的情况,直到2012年有了根本的转变。由美国和新西兰两国海洋生物学家组成的观测小组在罗珀的率领下,在探寻巨型鱿鱼的藏身之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用特制的渔网捕捉到了4只体型巨大的鱿鱼,其中有一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雄性鱿鱼,这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神秘海洋生物奠定了基础。
就像猎人跟在猎狗身后追捕猎物一样,罗珀与他的科学家团队计划从食物链的两端入手去堵截巨型鱿鱼,希望能在它们的巢穴附近观察它们。考虑到它们10只巨大且长有吸盘的触手以及它们残忍恐怖的名声,团队中的一位女科学家为此忧心忡忡。她请求不要派她乘潜水器到海底去,理由很简单:“我有两个孩子,我的孩子需要母亲。”
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在南太平洋海域的深海发现巨型鱿鱼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对抹香鲸最深下潜至1100米左右捕食巨型鱿鱼来推测,科学家将一艘特制的潜水艇观察深度范围定位在700至1000米之间,因为巨型鱿鱼喜欢游弋在700到800米的中层海域。他们的本次观测地点选择在查塔珊高地,这是一个由岩石构成的高地,面积相当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它位于水下805米处,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深海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
收获良多
不出所料,观察潜艇很快发现了巨型鱿鱼的身影,并引导捕捞船成功捕到一只体长达8米的巨型鱿鱼。在接下去的一个月内,他们又在塔斯马尼亚附近海域成功捕捉到两只体长分别为5米和6.8米的巨型鱿鱼,在观测行动的最后一天,又捕捉到一只6.8米的雄性巨型鱿鱼。虽然捕获到的巨型鱿鱼的体型没有科学家预想的大,但此次行动已经非常成功了。
首先,他们确定了巨型鱿鱼的活动范围很广,水深304米到1220米中层海域的鱼群都是它们潜在的猎物。罗珀表示,这个水域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要浅得多,以前所有的鱿鱼专家都以为它们主要活动在1000米左右的海域,因为这个深度才使它们隐藏不露。
他们的研究结果一经披露,便有海洋生态学家猜测,一定是人类发展迅速的深海捕捞掠夺了原本属于它们的食物,才迫使巨型鱿鱼不得不向浅海求生。
罗珀指着他们捕获的巨型鱿鱼向前来采访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介绍说,这种庞然大物已经是好几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它的身长可达18至21米,长度超过一辆公共汽车;它的大如汽车轮子的眼睛堪称动物王国之最;它体内的一些神经纤维异常粗大,以至于早些时候有人误以为它们是血管……
百密一疏。让罗珀和他的观测组都后悔不迭的是,他们的整个活动忘了邀请《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人士进行全程摄影,以便制作成宝贵的科普专题片。看着团队成员录制的质量很差的影像资料,大家遗憾得直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