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反思数学问题的特征,形成一题多变
  通过对问题的特征反思,可以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和外部联系,揭示问题的本质。同时,在原题引伸扩展上进行“多题归一”的反思,能不断提
  高解题效率。
  例1.已知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为50°,P为空间一定点,则过P点且与a、b所成角都是30°的直线有且仅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解:过点P作直线a′∥a,b′∥b,则由已知可得a′和b′所成的角为50°和130°,记a′和b′所确定的平面为β,那么,在β平面内,过点P不存在
  与a′、b′都成30°的直线,必在平面外,且在β内的射影必平分a′、b′所成50°的对顶角,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2条,它们关于平面β对称。所
  以,过点P与a、b都成30°的直线有且仅有2条。
  [反思]这道题主要特征应为两个角度50°和30°,可通过改变50°和30°的大小来深化对这一些问题的理解,如:
  ⑴若将30°改为25°,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⑵若将30°改为65°,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⑶若将30°改为70°,
  其余条件不变,则答案为();⑷若将50°改为α,30°改为β,则α、β满足关系式为。实质上只要理解公式cosθ=
  cosα•cosβ,那么无论条件怎么变,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反思数学问题的结果,形成易于掌握的一般公式
  有些题目的类型其实平时就已经接触过,如果能在平时解题时稍加留心观察,反思其解题结果,可以从中发现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记,
  解题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例2.已知点P为椭圆x216+y212=1上任一点P,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求:∠F
  1PF2的取值范围?
  解这道题可以考虑在△PF1F2中用余弦定理,可得,
  cos∠F1PF2=|PF1|2+|PF2|2-|F1F2|22|PF1|•|PF2|=(|PF1|+|PF2|)2-
  2|PF1|•|PF2|-|F12|22|PF1|•|PF2|
  由椭圆方程x216+y212=1,可知|PF1|+|PF2|=8,|F1F2|=2c=4
  ∴cos∠F1PF2=64-2|PF1|•|PF2|-162|PF1|•|PF2|=24|PF1|•|PF2|-1
  又∵|PF1|•|PF2|≤|PF1|+|PF2|22=16
  ∴cos∠F1PF2≥12
  ∴0≤∠F1PF2≤π3
  ∴∠F1PF2范围为[0,π3]
  [反思]如果已知椭圆方程为x2a2+y2b2=1,再求∠F1PF2范围,结果就能得出。 结果cos∠F1PF2≥2b2a2-1=2b2-a2a2=b2-c2a2 ∴∠F1PF2∈[0,arccosb2-c2a2]。上此题特殊结论,变为可记忆的公式。当学生遇到类
  似问题的填空、选择题时,就会很快解出结果。
  三、反思数学问题思维的过程,积累解题经验
  在解题结束后,让学生及时分析整理自己的思维过程,找到其中的解题规律,形成知识板块。再通过一道题的求解,引伸到一类的解答,
  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应用,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例3.已知直线x-y=2与抛物线y2=4x交于A、B两点,那么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
  分析:联系x-y=2和y2=4x,消去x,得y2-4y-8=0.
  由韋达定理得y1+y2=4,线段AB中点的纵坐标y=y1+y22=2。
  横坐标x=y+2=4,故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4,2)。
  上述解法不仅简便,而且能加以推广:凡是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有交点的问题,如涉及到弦长、中点等,均可采用设出弦的端点的坐标而不求来加以解决。
  总之,反思抓住了解题的本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对原题进行了扩展,实现了一题多解,开阔了思路,为以后解决此类数学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从而突破思维定势,找到新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其他文献
采用碳分脱铝-电渗析工艺处理含铝废碱水,从中回收铝,碱及水资源,在脱盐性能及浓缩性能考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电渗析流程研究,以期得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设计了3个不同的电渗析流程
目的:在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过程中,分析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