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引发出许多寝室不和谐问题,甚至酿出许多悲剧,所以,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和谐寝室意义重大。本文将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绩效管理;和谐;大学生;寝室关系
一、引言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是现今高校教育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大学生和谐寝室的构建已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提上我国高校管理工作日程。因高校扩招,流动教室制的实行,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作用已经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寝室。据统计,大学生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寝室是大学中唯一一个成员相对固定,在一起的时间甚多、交流甚为频繁的机构。然而,这个本应其乐融融的地方,却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最紧张的领域,同室操戈酿成悲剧之事屡见报端。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迫在眉睫。
二、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的重要性(一)可以有效地提升学风建设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和谐寝室中浓郁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学
习和生活,从而大大提升学风建设。(二)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大学生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与他们情感满足的亲属,寝室在
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和谐寝室能使成员形成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其次,寝室作为一个 “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处,可为成员步入社会积累经验;第三,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和谐寝室能帮助他们完成从
依赖父母到独立处事的调试,保证其心理健康。(三)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打造寝室既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校培养人才
的重要空间。和谐寝室构建是打造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三、当前大学生寝室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脱节现象目前,随着公寓化管理的推行,大学生寝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
改善,服务质量较好。然而,在软件管理上却存在严重脱节。比如:学生工作部与后勤部因缺少协调而出现严重的扯皮现象,对寝室安全、学生按时作息等监督检查不够,严重影响和谐寝室构建。
(二)成员个性差异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寝室成员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引致他们对待某一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别,寝室之间的争论往往会变成争吵,甚至出现人身攻击,使得寝室人际关系极为紧张。
(三)因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寝室问题寝室既是公共场所,又是私人空间。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习惯以
道,增强企业凝聚力,减少流动率。
4.建立规范的约束体制。通过完善人事制度,加强监督等途径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外流的可能。一套完善、严格的企业制度能增加员工外流的自身成本,使员工从更多方面去权衡去留问题。
自我为中心,把宿舍当成私人空间,忽视他人存在,严重影响其他室友生
活,导致寝室关系紧张。(四)自卑或自傲心理产生的寝室问题自卑与自傲是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消极情感,这些消极情
感是滋生寝室人际关系危机的温床。四、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的绩效管理方案开发与运作(一)制定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成功的首要一步。
1.准备阶段
首先成立专门组织来确保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组织性和可操作性。如:让寝室长、班长和团支书等学生干部组成团队,在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带领下工作。
其次,明确组织成员内部的分工。
第三,做好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和寻找对策。如:针对为什么寝室洁净舒适的环境难以保持长久?为什么内务整理不能成为一种习惯?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2.沟通阶段
组织成员将准备阶段的分析结果向调查对象做出解释说明,征求调查对象的意见并进一步完善计划。
3.制定计划阶段
(1)寝室环境保持首先,对寝室的物品在有限空间内的摆放做出分类分区规定并做相应标识;其次,建立制度化、经常化的室内清扫以及室外环境维护制度,量化制度指标;
第三,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成员对寝室的归属感,树立自觉保持寝室环境的意识。
(2)寝室文化建设
通过寝室之星评比、寝室风情展示、厨艺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融洽寝室成员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增强大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发生根本性改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来加强学生的自律行为。如:楼层长制度的施行。此外,要在学校的考评体系中,对楼层长、寝室长的予以相应奖励,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4)人格心理教育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跳出个人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以期将他们培养成为心胸开阔思想成熟,志存高远的优秀青年。
(5)人际交往艺术的培养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大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技巧,提升大学生人
际交往水平,从而使寝室成员和睦相处、互尊互信,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障碍。(二)实施绩效监控绩效监控是绩效管理的第二环节,是连接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价的
中间环节。整个监控周期内,相关管理人员要采取恰当的领导方式,积极指导所管辖区的寝室工作,与相应学生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预防和解决绩效周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的目的。
(三)绩效评价与反馈
绩效评价一般包括两个评价对象,即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通过相应评价指标设置,如卫生评价标准、寝室文化构件等情况,综合考量绩效周期内和谐寝室构建情况。
绩效反馈是确保绩效管理试试效果和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制定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建立寝室管理网站、设置公共信箱、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有效地发现寝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服务。
五、结语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谐的寝室不仅会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愉快,提高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又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采取的人际交往态度。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关系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审慎操作的问题,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戴佳鹏.基于绩效技术的寝室管理[J].科技信息,2008
(27) .[3]胡艳军,邓树勇.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关系刍议[N].卫生职业教育,2007(7) .[4]刘剑斌,余修日.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N].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28(1) .
【关键词】:绩效管理;和谐;大学生;寝室关系
一、引言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是现今高校教育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大学生和谐寝室的构建已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提上我国高校管理工作日程。因高校扩招,流动教室制的实行,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作用已经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寝室。据统计,大学生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寝室是大学中唯一一个成员相对固定,在一起的时间甚多、交流甚为频繁的机构。然而,这个本应其乐融融的地方,却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最紧张的领域,同室操戈酿成悲剧之事屡见报端。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环境迫在眉睫。
二、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的重要性(一)可以有效地提升学风建设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和谐寝室中浓郁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学
习和生活,从而大大提升学风建设。(二)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大学生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与他们情感满足的亲属,寝室在
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和谐寝室能使成员形成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其次,寝室作为一个 “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处,可为成员步入社会积累经验;第三,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和谐寝室能帮助他们完成从
依赖父母到独立处事的调试,保证其心理健康。(三)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打造寝室既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校培养人才
的重要空间。和谐寝室构建是打造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三、当前大学生寝室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脱节现象目前,随着公寓化管理的推行,大学生寝室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
改善,服务质量较好。然而,在软件管理上却存在严重脱节。比如:学生工作部与后勤部因缺少协调而出现严重的扯皮现象,对寝室安全、学生按时作息等监督检查不够,严重影响和谐寝室构建。
(二)成员个性差异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寝室成员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引致他们对待某一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别,寝室之间的争论往往会变成争吵,甚至出现人身攻击,使得寝室人际关系极为紧张。
(三)因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寝室问题寝室既是公共场所,又是私人空间。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习惯以
道,增强企业凝聚力,减少流动率。
4.建立规范的约束体制。通过完善人事制度,加强监督等途径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外流的可能。一套完善、严格的企业制度能增加员工外流的自身成本,使员工从更多方面去权衡去留问题。
自我为中心,把宿舍当成私人空间,忽视他人存在,严重影响其他室友生
活,导致寝室关系紧张。(四)自卑或自傲心理产生的寝室问题自卑与自傲是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消极情感,这些消极情
感是滋生寝室人际关系危机的温床。四、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的绩效管理方案开发与运作(一)制定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成功的首要一步。
1.准备阶段
首先成立专门组织来确保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组织性和可操作性。如:让寝室长、班长和团支书等学生干部组成团队,在一名后勤工作人员带领下工作。
其次,明确组织成员内部的分工。
第三,做好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和寻找对策。如:针对为什么寝室洁净舒适的环境难以保持长久?为什么内务整理不能成为一种习惯?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2.沟通阶段
组织成员将准备阶段的分析结果向调查对象做出解释说明,征求调查对象的意见并进一步完善计划。
3.制定计划阶段
(1)寝室环境保持首先,对寝室的物品在有限空间内的摆放做出分类分区规定并做相应标识;其次,建立制度化、经常化的室内清扫以及室外环境维护制度,量化制度指标;
第三,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成员对寝室的归属感,树立自觉保持寝室环境的意识。
(2)寝室文化建设
通过寝室之星评比、寝室风情展示、厨艺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融洽寝室成员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增强大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发生根本性改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来加强学生的自律行为。如:楼层长制度的施行。此外,要在学校的考评体系中,对楼层长、寝室长的予以相应奖励,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4)人格心理教育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跳出个人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以期将他们培养成为心胸开阔思想成熟,志存高远的优秀青年。
(5)人际交往艺术的培养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大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技巧,提升大学生人
际交往水平,从而使寝室成员和睦相处、互尊互信,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障碍。(二)实施绩效监控绩效监控是绩效管理的第二环节,是连接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价的
中间环节。整个监控周期内,相关管理人员要采取恰当的领导方式,积极指导所管辖区的寝室工作,与相应学生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预防和解决绩效周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的目的。
(三)绩效评价与反馈
绩效评价一般包括两个评价对象,即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通过相应评价指标设置,如卫生评价标准、寝室文化构件等情况,综合考量绩效周期内和谐寝室构建情况。
绩效反馈是确保绩效管理试试效果和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制定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建立寝室管理网站、设置公共信箱、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有效地发现寝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服务。
五、结语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谐的寝室不仅会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愉快,提高学习效率和身体素质,又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他们步入社会后采取的人际交往态度。构建和谐大学生寝室关系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审慎操作的问题,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方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戴佳鹏.基于绩效技术的寝室管理[J].科技信息,2008
(27) .[3]胡艳军,邓树勇.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关系刍议[N].卫生职业教育,2007(7) .[4]刘剑斌,余修日.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N].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