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认识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主要包含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四个方面。建构民族文化主体性,就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
  [关键词]文化 民族文化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72-0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中提到“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本文着力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认识。
  一、相关概念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颇具争议的概念,学界尚未对其达成一致意见。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单指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产品。本文中的文化指广义的文化,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创造和发展的独特的生存方式,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华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二)民族文化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和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的活动的地位和特征。所谓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有学者认为“是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确立并更新的,并由民族的各个成员所共同认可、共同维护的。”[1]楼宇烈先生认为“所谓文化的主体意识就是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包括对它的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等。”[2]台湾学者朱高正对“文化主体意识”作了更深刻具体的阐述,他指出“所谓文化主体意识是指一个民族自觉到其拥有的历史传统为其所独有,并对此历史传统不断做有意识的省察,优越之处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奋力加强,缺失之处则力求改进。也就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重新予以认识,从而接受传统,承认传统为我们所自有、独有、固有,进而批判传统、超越传统,从而创新传统。惟有确立文化主体意识,立大根本于传统,才有真正的文化自由可言。另一方面,一旦具有文化主体意识,我们才能够以一独立自主的文化体系,与西方文明展开平等而积极的互动与对话。对于古代和近代以来的传统,我们既不轻忽,也不夸大;对于西方,我们既不盲从,也不漠视。一切都应透过具体的了解和理性的分析,如实地评估西方的各种思想和制度,进而有方向、有步骤、有重点地吸纳,而非囫囵吞枣、人云亦云地跟进。”[3]朱高正先生对文化主体意识的剖析可以说涵盖了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全部内容,本文并不试图给民族文化主体性下一个明确定义,只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四个方面谈一下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认识。
  二、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认识
  (一)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先提出“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4]云杉先生在红旗文稿发表的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中认为“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5]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文化自觉的含义包括两点:一是对中华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对西方文化的知人之明。文化自觉首先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掌握中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二是深刻认识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云杉先生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且,文化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这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把握。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持久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不自轻自贱、妄自菲薄,我们才能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镇定从容、不卑不亢,才能以包容的气度对待西方文化,理性批判并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才能不断创新中华文化并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就已产生的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其真知灼见影响至今。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藏了无数的珍品。例如,强调仁爱,强调民贵君轻,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闪光点,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只有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以开放包容、不卑不亢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不盲目崇拜,也不照搬照抄,而是理性批判和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文化自省
  文化自省是指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的自我省察、反思和理性批判。文化自省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免疫。没有自我批判精神,就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不足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差距,就无法创新、进步。只有对自己文化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永葆生命力。近年来,文化热、国学热盛行,传统文化受到重视自然是好事,但我们也需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并不能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对待传统文化,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要理性反思和批判,分清精华和糟粕。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境遇,不需再为中国的落后而自卑自怜,但我们绝不能舍弃对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尤其是在国学热、文化热的浪潮中,我们更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清醒的批判性的态度。文化自省,就要充分反思、理性批判我们的文化。文化自省要求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就是朱高正先生所说的“对此历史传统不断做有意识的省察,优越之处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奋力加强,缺失之处则力求改进。”
  (四)文化自强
  文化自强是指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自信、自省的基础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吸收西方有益文化,不断创造和创新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自信和自省的最终目的。自强是中华文化的使命所在,如果说文化自觉是认识文化的视角,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是对待文化的态度,那么文化自强就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道路,也是文化兴国的必然选择。文化自强要求我们绝不因循守旧、保守残缺,而是与时俱进、主动搏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传承并创新;对于西方文化,则要“礼之、师之、纳之、化之”,重点在“化之”,使其中国化,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文化自强的关键在于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决不能生吞活剥、照搬照抄,继承、借鉴是为了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永葆生命活力。文化自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题中之义。
  建构民族文化主体性,就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是我们认识文化的视角,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是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文化自强则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建构并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江宁康.略论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J].兰州学刊,2004(3).
  [2]楼宇烈.中国的品格[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01.
  [3]朱高正.康德批判哲学的启蒙意义——谈文化主题意识的重建[J].哲学研究,1999(7).
  [4]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9
  (1).
  [5]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J].红旗文稿,2010
  (15).
  
其他文献
21世纪强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
本文对砂泥岩和石灰岩在常温及经历100℃~800℃温度作用后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三种岩石在加温后的峰值应力、应变、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特征,并对其高温劣化机制
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要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上来,其中包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在课
电子媒体和鼓励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还能突破教学难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做学生时我就非常喜欢外科,当时我的老师曾宪九教授常常提到裘教授在腹部外科的成就,特别是开创“实验外科”,所以对裘老仰慕已久。直接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启蒙思想大师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而作的一篇论文。文中,通过对人类“自然状态”的遐思和推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不
新课程背景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寻出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促进高中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彰显信息技术课堂的生命力,而且可通过促进
学困生是各个学校的弱势群体。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比例非常高,时刻困扰着老师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Poor students are the disadv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