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和水族、白裤瑶蜡染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发现,水族的豆浆染的创新点将剪纸应用在蜡染工艺,而白裤瑶的树浆染利用当地植物蕨和野淮山的特性,对蜡染布进行固色和硬挺的处理。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水族、白裤瑶与传统蜡染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由于的画图工具、防染剂和工艺特点不同,导致蜡染布的效果也不同。进一步对水族、白裤瑶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蜡染比较分析,并采用举例法发现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探索出最适宜自身发展和审美需求对传统的蜡染工艺进行有目的的改良,为现代蜡染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水族;白裤瑶
  【中图分类号】TS193 【文献标识码】A
  一、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的历史渊源
  在秦、汉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已经掌握用虫蜡和蜂蜡作为防染剂。到了隋、唐时期,蜡染非常盛行。在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广西有壮族、瑶族、侗族、水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而蜡染(蜡缬)是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印染工艺。在广西地区也叫蜡花,由蜡画和染色的组合而成。蜡染可以自由地在布面上勾划出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进行染色。而蜡染工艺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世代口耳相传,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创新经验。
  二、水族、白裤瑶蜡染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
  我国很早就利用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对织物进行染色,在西周时期已经采用煮、渍、暴、染步骤进行染色,并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出不同的染色工艺,如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而水族的豆浆染和白裤瑶的树浆染都要先经过制作靛蓝染料,并在染色实践中有效地掌握染色面积与空白图案的对比关系,使用防染和直接染、媒染。
  (一)制靛蓝的流程及原理分析
  首先,将蓝草叶茎洗净完全浸泡在加有清水的桶里,浸泡3~5天。一桶清水发酵变成蓝色,捞出叶渣。然后,按5斤的蓝草、60斤的水、1斤的石灰水比例投放桶中,由于蓝叶里含有可以缩合成靛蓝的吲哚酚和靛苷,当酯键遇碱液(石灰)断键水解,游离出吲哚醇酚。不停搅动直至泡沫搅散为此。水由绿黄色变成蓝色,石灰和吲哚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与石灰的钙离子结合。两天后,舀出桶里的水,沉淀物就是靛蓝,如图1。因此,当织物浸染后拿出晒干,水溶性靛蓝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作用,形成不溶性的靛蓝素染在织物上。所以,靛蓝是一种还原性染料。在民间靛蓝染色采用石灰调节发酵桶里的碱度,当碱性过强或者发酵缓慢时,加入白酒调节pH值。
  (三)白裤瑶的树浆染的工艺流程及原理
  1.前期准备
  白裤瑶的树浆染用的防染剂来源于“粘膏树”的树浆。用小钢刀从1.5米处割开树皮,采集从粘膏树上流出的树浆。将牛油4~5斤与粘膏汁2~3斤的比例混合熬煮3~5个小时。冷却后,用长约16~20厘米、筷子般粗细的竹条,夹上一块形似板斧的铜片宽1.2~4厘米,制成的画铲。蘸着煮开的树浆在白布上作画。
  2.制作流程及原理分析
  首先,在染缸里倒入一碗酒和一碗靛蓝与水搅拌,目的让靛蓝更好地固定在画布的纤维中。然后,将画布放进染缸里2个小时后拿出,晾至半干,继续放进缸内染,一天3次后,用清水去洗,再晾干继续染,持续半个月。直到画布的颜色变成深蓝色。再将稻草烧成灰加水形成碱水(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碱性),把染好的画布放进碱水里用锅煮,脱掉粘膏。接着,把脱了粘膏的画布再放入蓝靛染缸中染一次,取出晾干,再用蕨根水浸泡,由于蕨根水吸附性很强,具有固色的作用。并用野淮山的液汁,浸泡画布。由于野淮山分泌出大量黏液(含有甘露聚糖能溶解于水的半纤维素),吸水后会膨胀形成一层保护膜,使画布变得很硬挺。最后,室外晾晒,如图3。
  (三)水族、白裤瑶与传统蜡染比较分析
  通过对水族、白裤瑶与传统蜡染的画图工具、防染剂、染料、工艺特点以及蜡染布成品效果的比较分析(如图4)发现,相同点是都采用蓝靛为原料,不同点是画图工具不同,传统蜡染的工具是蜡刀,水族的豆浆染是刻刀,则白裤瑶的树浆染是竹签。防染剂也不同,传统蜡染的防染剂是蜂蜡,水族的豆浆染是豆浆与石灰的混合,白裤瑶的树浆染是树浆。水族的豆浆染与传统蜡染工艺基本相同,但是,由于防染剂的不同,改变传统蜡染图案上出现裂纹,水族的豆浆染的图案更加清晰。而白裤瑶的树浆染在传统蜡染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用蕨根水固色,并用野淮山的汁,使蜡染布变得硬挺。蜡染布的图案也比传统蜡染清晰。并进一步对三種蜡染布成品掉色的程度进行测试,将三种蜡染布成品分别放在三盆装有清水的盆里,等待15分钟后,发现传统蜡染布和水族的豆浆染蜡染布严重掉色,而白裤瑶树浆染的蜡染布轻微掉色。笔者认为,由于白裤瑶树浆染的原材料“粘膏树”只能在广西地区种植,树浆作为防染剂不易广泛采用。而水族的豆浆染比传统蜡染原材料易得,而且成本较低,豆浆与石灰的混合可以作为防染剂代替蜂蜡广泛采用,并借鉴白裤瑶树浆染利用植物的特性,对蜡染布进行固色和硬挺的处理。
  三、总结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由于少数民族蜡染工艺耗时较长,工序比较复杂,植物的原材料具有地域性的限制,只适合家庭式的小作坊,不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采用不同的防染剂导致蜡染布具有不同的效果。利用动植物的特性,对蜡染布的面料处理的方法,让我们了解到蜡染工艺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为蜡染工艺的发展提供多种思路。我们应该寻找出代替化学原料固色以及面料处理的方法,防止環境污染,服务于现代人们的追求环保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璧玲.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J].染整技术2008(3).
  [2]李倩倩,陈国强.贵州苗族蜡染工艺及其艺术性研究[J].染整技术2016(7).
  [3]刘一萍,吴晓丽,吴大洋.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工艺[J].纺织学报,2012(5).
  作者简介:曹大威(1981-),女,硕士研究生,百色学院,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题材、意义、和文化含义的研究,旨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文化的、科学的解释。《游园惊梦》是喻红绘画的代表作品,她将中国的古典故事“刻舟求剑”“瞎子摸象”“水中捞月”“百子图”具有教化意义的经典故事进行再次创作,使之与原生意义相背离,产生了新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掌握图像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喻红的油画作品《游园惊梦》的内在文化含义、社会背景
【摘要】河洛大鼓是洛阳及其周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近几年,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得如火如荼,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了起来。河洛大鼓与产业化的结合为河洛大鼓重新注入活力,但如何形成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运营与良性发展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对于河洛大鼓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研究此领域与相关的学者和艺人尚且秉持不同甚至争执的一些观点,本文将以河洛大鼓产业化发展问题为
【摘要】事实证明,对文化遗产带来最大破坏的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也不是没有完善的相关保护措施,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响应的保护观念。这也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特别是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承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非遗保护;增强理念;传承精髄;文化记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那些无形又源远流长的代表民族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接近湮灭边缘……目前,我国的非
【摘要】在学习《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颇有很多的感悟,在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因此我对这篇文章的结构、研究方法及学术态度方面作进一步赏析。  【关键词】秦序;坐部伎;立部伎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李寿的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凌前公社焦村,在1972年时因墓里严重积水导致天井塌陷。由此于1973年3月至8月对此墓进行了发掘,随后由陕西省博物馆、
【摘要】族群认同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理论,强调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中去探索族群文化内涵。兴仁县大山镇尔期村 坪子上组作为当地少有的苗族村组,尽管与周边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文化交融过程中接纳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但在族群内部仍有“倔强”的一面。而烧灵仪式音乐则是该族群所要强调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以族群认同视角为主线,旨在探索出烧灵仪式音乐、社会、文化认同的内涵。  【关键词】苗族烧灵仪式音乐;音乐认同;社会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经济支撑与旅游导向密切相关,为了复兴历史街区,许多城市大力开辟旅游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旅游业带动了历史街区的空间消费,空间消费也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透过“空间消费”的概念,考察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最具典型风貌河段”的空间效应演进,通过分析空间塑造、符号消费以及空间价值的变迁,提出了人的行为和消费体验对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消费”研究的意义。  
【摘要】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集》。在词的创作中,周美成常以“清圆”二字点缀词篇,而这二字又与其词以富艳精工、广采集美为总格调的艺术特点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周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苏幕遮·燎沉香》和《花木兰》入手,试探究“清圆”在其词的艺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清圆;集成;人工思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陈振孙在《直斋书
【摘要】藏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使得我国藏族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藏传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对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本文以迪庆擦擦造像艺术为例就藏传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语言形式进行探析,希望可以为促进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和参考。  【关键词】藏传佛教;擦擦造像;
【摘要】文物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文物更长久地保留下去对于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文物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开展为例,简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方面取得的技术提升,旨在为其他文博单位的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摘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会让人受益匪浅。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仅是学语文的需要,更是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有效改变中国的生活风尚。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喜欢读书,言传身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且课型要多样,然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书籍,为学生挤出读书的时间,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