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不曾拥有过老师。
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曾经在学校里看到过不止一位老师,每个人也曾经在不止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过。你曾经有过数学老师,有过语文老师,有过物理老师,有过历史老师。视你曾经学习过的东西,也许还有过绘画、程序、考古、羽毛球的老师。在教育中,常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啊,连“父母”都会在某些时候被视为“师”。
但是,究竟何谓“师”?
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用一颗虔诚的心去理解着与“师”有关的一切。老师有多重要呢?天地君亲师,古人称之为人之五伦的这五大要点,被儒家学者们奉为圭臬。古人们将教师的重要性放到与“天”同样高远,与“地”同样宽广,与“君”同样尊贵,与“亲”同样亲密的位置,这不仅仅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更是内心的信仰。正是如此,“师”之一字,于古人而言,是等同于天地和君王的尊贵表征,值得被任何人尊重和理解。
由古至今,在中国社会,教师的地位都是受人尊崇的。而相对应的,虽然教师的地位不曾发生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却在逐渐发生变化。
提到“教师”这个职业,从现代向过去细细追溯,其源头还是要说到孔子。孔子最先开办了“私塾”,将知识从庙堂之上拉到泥土之中,即使没有良好的出身也能够获得名为“学习”的重要权利——这就是“有教无类”了。孔子是教育学的源头,是杏林的起点,从孔子而学者三千,优秀者七十二人。孔子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诲人不倦。而相对的,学生对孔子也同样表露出了尊重敬仰之情,同时却又亲密无间,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视为人生的灯塔和引领人,对他又是亲密,又是感激。孔子这样的师生关系堪称是古代师生的典范,直到封建制度结束、现代教育制度得到推广,古代“师者如父”的师生关系都没有任何凌驾于孔子之上的逸闻出现。教师强调师道的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强调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教师不够恭敬?要打。对教师不够谦卑?要打。跟教师顶嘴?要打。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不同?那还得了,当然要打!在古代师生关系极为亲密的表象下,是作为封建等级制约下的,对封建统治不可有丝毫违背的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和影响。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师生关系是仅次于直隶亲属关系的最重要的社會关系,师生关系更近似于亲子关系,某些时候身为教师,对学生比对亲儿子更加亲密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屡见不鲜。这种关系是会真正维持一生的,而这种控制与服从的阴影也会影响作为学生的一生。
当时代渐渐改变,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近代是这个国家的苦难史,却也是这个国家破后而立、破茧重生的黎明前的黑暗。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了师者如父的传统观念。想想梁启超,因为与老师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背道而驰,果断与之分道扬镳。康有为作为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师从康有为的优秀学生那么多,为何偏偏是一个梁启超扬名天下、流传千古?想想毛泽东,湖南教育界名流的徐特立的教育方式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身为校长曾经有过为学生洗脚上药的趣闻逸事,最终桃李满天下,教导出如毛泽东、田汉一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学生。
当时间的车轮再次向前,现代的师生关系,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曾经有过多少次,哭鼻子的时候被老师蹲下身擦干泪水?曾经有过多少次,被欺负的时候跑到老师身边去告状?曾经有过多少次,学习遇到困难时被老师悉心教导?又曾经有过多少次,犯了错误之后,被老师又严厉又温柔地责备和纠正?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隔着面纱般,微妙而又朦胧的温柔情愫。是的,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绝没有古代社会师生吃住在一起,如同亲子般的温柔和亲密感,也不会出现古时种种师生间的“佳话”传诵千古。然而,这绝不是说现代的师生关系就是冷漠的、冰冷的、充满利益交换和职业操守的——曾经有过被老师帮助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教导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批评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表扬的经历。被老师指导、安慰、鼓励的次数,已经多到记不起来了吧?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吗?是的,但又不是这样的。老师依旧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约束的管理者,是生活的指引者,是知识的领路人。但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是能够倾诉内心的可靠挚友,更是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引导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优雅余裕意味的大人。老师是田埂上的稻草人,默默守望着学生的未来,是的,他们会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从错误的道路上带回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许确实是“管理者”吧——但绝不仅仅如此。课堂上,不会有老师打击学生表达意愿的积极性,也不会有老师剥夺学生表达不同看法的权利。老师是温柔又可敬的吹笛手,他所引导的方向绝非不知前路何处的虚无,而是走向辉煌人生的康庄大道。
——老师是什么呢?
越是古代人,对教师的认识就会越是单一。即使说着尊敬,说着亲切,对教师的感受中,却还是会带着挥之不去的敬畏感。那样的时代啊,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很近,内心却往往很远。敬陪末座,站立奉茶,俯首帖耳,唯唯诺诺。老师是不容怀疑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他是太阳,是光芒,是雷霆雨露,是风霜雨雪。他像是不会为你而变的自然,是必然要接受的“现象”。
越到了现代,对教师的认识就会越加复杂。教师依旧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学生会对教师顶嘴,生气,吵架,谈心。生活中的距离变远了,心灵间的距离反而会更加贴近。在教师身边大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将不成熟的观点清楚表达,对未来道出幼稚的设想,绝不用担忧会被严厉指责。老师是在耳边低吟的海浪,是寒冬里的一束暖阳,是久旱下的甘霖细雨,是在背后守候着的温暖目光。他像是永远停留在原地的鸟,在你转过头去寻找时,就会展开翅膀说,感到不安的话就可以过来啊?只要还能记得要继续向远处飞翔。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粉笔,自己越写越短,黑板上的知识越铺越长。有人说,老师是天空的明星,会为迷茫的旅人指引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泉,竭尽心力照顾祖国的幼苗。教师是最可爱无私的人,教师是最甘于奉献的职业,教师是最隽永美丽的风景,因此,师生之间的情谊,也是最为紧密动人的感情。
现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并不像古时一样,对教师那么尊敬?不,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尊敬想来简单而质朴,那不是被权威压迫得低下头来的唯唯诺诺,而是从心底里奉上的一片真诚。没有家长用客套的笑容送上的谢师礼,而是伴随着孩子们纯粹的笑容奉上的鲜花。聆听老师课堂上的声音吧,那是清泉,还是山间黄莺的鸣啼?
在求学期间,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已经比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久了。老师是从远方点亮的烛火,是暴雨中的灯塔,是指引前行的路标。当你享受着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时,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老师呢?——是的,你一定是想过的,培养你正确生活和学习习惯的人,他是塑造你走向成功的性格的人,他是你人生的引路人——你怎么可能不会想到他呢?
是的,正是如此,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管师生关系的具体情况如何改变——只有这份尊敬,一定是始终不变的。
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曾经在学校里看到过不止一位老师,每个人也曾经在不止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过。你曾经有过数学老师,有过语文老师,有过物理老师,有过历史老师。视你曾经学习过的东西,也许还有过绘画、程序、考古、羽毛球的老师。在教育中,常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啊,连“父母”都会在某些时候被视为“师”。
但是,究竟何谓“师”?
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用一颗虔诚的心去理解着与“师”有关的一切。老师有多重要呢?天地君亲师,古人称之为人之五伦的这五大要点,被儒家学者们奉为圭臬。古人们将教师的重要性放到与“天”同样高远,与“地”同样宽广,与“君”同样尊贵,与“亲”同样亲密的位置,这不仅仅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更是内心的信仰。正是如此,“师”之一字,于古人而言,是等同于天地和君王的尊贵表征,值得被任何人尊重和理解。
由古至今,在中国社会,教师的地位都是受人尊崇的。而相对应的,虽然教师的地位不曾发生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却在逐渐发生变化。
提到“教师”这个职业,从现代向过去细细追溯,其源头还是要说到孔子。孔子最先开办了“私塾”,将知识从庙堂之上拉到泥土之中,即使没有良好的出身也能够获得名为“学习”的重要权利——这就是“有教无类”了。孔子是教育学的源头,是杏林的起点,从孔子而学者三千,优秀者七十二人。孔子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诲人不倦。而相对的,学生对孔子也同样表露出了尊重敬仰之情,同时却又亲密无间,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视为人生的灯塔和引领人,对他又是亲密,又是感激。孔子这样的师生关系堪称是古代师生的典范,直到封建制度结束、现代教育制度得到推广,古代“师者如父”的师生关系都没有任何凌驾于孔子之上的逸闻出现。教师强调师道的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强调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教师不够恭敬?要打。对教师不够谦卑?要打。跟教师顶嘴?要打。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不同?那还得了,当然要打!在古代师生关系极为亲密的表象下,是作为封建等级制约下的,对封建统治不可有丝毫违背的社会等级制度的要求和影响。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师生关系是仅次于直隶亲属关系的最重要的社會关系,师生关系更近似于亲子关系,某些时候身为教师,对学生比对亲儿子更加亲密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屡见不鲜。这种关系是会真正维持一生的,而这种控制与服从的阴影也会影响作为学生的一生。
当时代渐渐改变,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近代是这个国家的苦难史,却也是这个国家破后而立、破茧重生的黎明前的黑暗。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了师者如父的传统观念。想想梁启超,因为与老师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背道而驰,果断与之分道扬镳。康有为作为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师从康有为的优秀学生那么多,为何偏偏是一个梁启超扬名天下、流传千古?想想毛泽东,湖南教育界名流的徐特立的教育方式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身为校长曾经有过为学生洗脚上药的趣闻逸事,最终桃李满天下,教导出如毛泽东、田汉一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学生。
当时间的车轮再次向前,现代的师生关系,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东西。曾经有过多少次,哭鼻子的时候被老师蹲下身擦干泪水?曾经有过多少次,被欺负的时候跑到老师身边去告状?曾经有过多少次,学习遇到困难时被老师悉心教导?又曾经有过多少次,犯了错误之后,被老师又严厉又温柔地责备和纠正?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隔着面纱般,微妙而又朦胧的温柔情愫。是的,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绝没有古代社会师生吃住在一起,如同亲子般的温柔和亲密感,也不会出现古时种种师生间的“佳话”传诵千古。然而,这绝不是说现代的师生关系就是冷漠的、冰冷的、充满利益交换和职业操守的——曾经有过被老师帮助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教导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批评的经历,曾经有过被老师表扬的经历。被老师指导、安慰、鼓励的次数,已经多到记不起来了吧?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吗?是的,但又不是这样的。老师依旧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约束的管理者,是生活的指引者,是知识的领路人。但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是能够倾诉内心的可靠挚友,更是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引导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优雅余裕意味的大人。老师是田埂上的稻草人,默默守望着学生的未来,是的,他们会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学生从错误的道路上带回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许确实是“管理者”吧——但绝不仅仅如此。课堂上,不会有老师打击学生表达意愿的积极性,也不会有老师剥夺学生表达不同看法的权利。老师是温柔又可敬的吹笛手,他所引导的方向绝非不知前路何处的虚无,而是走向辉煌人生的康庄大道。
——老师是什么呢?
越是古代人,对教师的认识就会越是单一。即使说着尊敬,说着亲切,对教师的感受中,却还是会带着挥之不去的敬畏感。那样的时代啊,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很近,内心却往往很远。敬陪末座,站立奉茶,俯首帖耳,唯唯诺诺。老师是不容怀疑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他是太阳,是光芒,是雷霆雨露,是风霜雨雪。他像是不会为你而变的自然,是必然要接受的“现象”。
越到了现代,对教师的认识就会越加复杂。教师依旧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学生会对教师顶嘴,生气,吵架,谈心。生活中的距离变远了,心灵间的距离反而会更加贴近。在教师身边大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将不成熟的观点清楚表达,对未来道出幼稚的设想,绝不用担忧会被严厉指责。老师是在耳边低吟的海浪,是寒冬里的一束暖阳,是久旱下的甘霖细雨,是在背后守候着的温暖目光。他像是永远停留在原地的鸟,在你转过头去寻找时,就会展开翅膀说,感到不安的话就可以过来啊?只要还能记得要继续向远处飞翔。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粉笔,自己越写越短,黑板上的知识越铺越长。有人说,老师是天空的明星,会为迷茫的旅人指引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泉,竭尽心力照顾祖国的幼苗。教师是最可爱无私的人,教师是最甘于奉献的职业,教师是最隽永美丽的风景,因此,师生之间的情谊,也是最为紧密动人的感情。
现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并不像古时一样,对教师那么尊敬?不,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尊敬想来简单而质朴,那不是被权威压迫得低下头来的唯唯诺诺,而是从心底里奉上的一片真诚。没有家长用客套的笑容送上的谢师礼,而是伴随着孩子们纯粹的笑容奉上的鲜花。聆听老师课堂上的声音吧,那是清泉,还是山间黄莺的鸣啼?
在求学期间,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已经比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久了。老师是从远方点亮的烛火,是暴雨中的灯塔,是指引前行的路标。当你享受着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时,有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老师呢?——是的,你一定是想过的,培养你正确生活和学习习惯的人,他是塑造你走向成功的性格的人,他是你人生的引路人——你怎么可能不会想到他呢?
是的,正是如此,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管师生关系的具体情况如何改变——只有这份尊敬,一定是始终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