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步入人们的生活。小学生是6至12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传统教育技术与方式的效果一直有待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浅谈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创作;数学教学
一、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一课时,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能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就以去四川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峨眉山来导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我在电脑上搜寻有关峨眉山的图片,找出一年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王老师家有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要去峨眉山旅游,怎样买票省钱呢?请学生帮助算一算。之后本节课也是以老师、学生去旅游为线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又能随着图象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为了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往往把练习题抄在几块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比较单调枯燥。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练习时,我设计具体情境:“学校操场长80米,宽50米,扩建时长和宽都增加了20米。”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操场扩建前后的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的扩建前后的示意图,很容易提出问题:1. 求扩建后操场的面积;2. 求扩建后操场增加的面积。并能根据示意图正确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抽象的问题放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撒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并把抽象是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在屏幕上先将圆柱的底面分成16份相等的扇形(其分割线用红色表示),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16份,此时,再将用红色表示的突出的谷峰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把圆柱底面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几何体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此时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分的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同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接着,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演示通过讨论、思考,进行总结“由于在整个拼切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維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多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遵照“适时、适当、适度”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让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侠.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姜素玲.激发 协同 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作者简介:
高丽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创作;数学教学
一、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一课时,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能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就以去四川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峨眉山来导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我在电脑上搜寻有关峨眉山的图片,找出一年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王老师家有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要去峨眉山旅游,怎样买票省钱呢?请学生帮助算一算。之后本节课也是以老师、学生去旅游为线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又能随着图象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为了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往往把练习题抄在几块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比较单调枯燥。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练习时,我设计具体情境:“学校操场长80米,宽50米,扩建时长和宽都增加了20米。”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操场扩建前后的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的扩建前后的示意图,很容易提出问题:1. 求扩建后操场的面积;2. 求扩建后操场增加的面积。并能根据示意图正确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抽象的问题放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撒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并把抽象是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在屏幕上先将圆柱的底面分成16份相等的扇形(其分割线用红色表示),然后将圆柱切开分成16份,此时,再将用红色表示的突出的谷峰部分对准另一半凹进去的谷底部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把圆柱底面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几何体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此时向学生提问:“圆柱体分的越细,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什么形体?”同时,多媒体进行演示:将切分前圆柱体的底面部分与拼合后长方体的底面部分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圆柱体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接着,将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同时闪烁——移动——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演示通过讨论、思考,进行总结“由于在整个拼切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圆柱体体积等于长方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展开学生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維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多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遵照“适时、适当、适度”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让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侠.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姜素玲.激发 协同 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作者简介:
高丽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