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鉴于此,深刻影响粮食安全的内涵,进一步拓宽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粮食安全;内涵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5-0004-02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对媒体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每个成员的生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粮食战略,特别是在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资本抢滩中国粮食市场的背景下,如何客观分析粮食安全的内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经济全球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世界粮食价格波动性增强
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讲,粮食价格从根本上取决于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一定时间粮食供求关系变动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粮食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实施粮食战略武器思想,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波动呈现出逐步增强的特征。粮食价格波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都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
(二)粮食价格决定机制变得异常复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的商品属性逐步淡化,粮食的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逐步增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粮食定价机制的基础。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粮食的价格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供求状况。但是,在特定阶段和特定时期,粮价的波动更多地不是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市场心理预期、粮食期货市场、货币供应、投资资本、主要储备货币汇率、能源价格等非供求关系因素影响。因此,粮食价格的决定机制变得异常复杂和难以捉摸。
(三)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格局日益突出
由于世界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因此,世界粮食格局必然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反映发达国家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和能源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能够借助其金融和能源领域的优势,推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政策,进一步增强其在世界粮食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美国适时推动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战略,不断削弱发展中国家对粮食格局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最终推高世界粮价,获取巨额利益。
(四)增加了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和风险
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一国政府会根据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粮食供求状况、自然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宏观调控政策,这种宏观调控政策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无论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从政策的效果来看,一国政府对本国粮食的宏观调控相对容易和简单。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在国与国粮食政策相互影响的开放环境中,粮食宏观调控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一个国际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本国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而且必然受到其他相关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独性叠加作用,最终会增加一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和风险,并最终影响到一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二、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内涵的拓展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有关粮食安全的基本解释,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在1996年的第二次粮食首脑会议上,FAO重新对粮食安全做出表述,认为粮食安全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之前的两种关于粮食安全的界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安全的内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粮食金融化、能源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粮食武器战略的实施,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应该反映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粮食安全的内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粮食安全战略。
(一)粮食属性的拓展
众所周知,作为能够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重要商品,粮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粮食的商品属性以及由商品属性延伸而来的粮食定价机制被人们所熟知。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的出现并逐步增强,粮食开始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商品属性,慢慢地演变成商品、金融和能源三者结合的混合属性,并且在一定时期和阶段,粮食金融和能源的属性超过了粮食与生俱来的商品属性,这种粮食属性的拓展最终导致粮价波动的增强以及粮食定价机制的复杂化。
(二)粮食战略的博弈
以信息技术变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资源和要素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一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粮食能够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因此,从20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科技、能源与金融优势,以金融和能源为抓手,构建粮食武器战略思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粮食的战略地位被空前提升,国与国之间有关粮食的战略博弈将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粮食战略价值的提高,一国的粮食安全必然要受到其他国家粮食战略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粮食全球战略的影响。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粮食安全的内容应该把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粮食能源化结合起来,把粮食安全与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长远和根本上理解并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才能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粮食安全战略。鉴于以上分析,粮食安全指的是在粮食属性拓宽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把粮食安全与金融、能源安全结合起来,通过粮食能源化与粮食金融化手段和方法,确保粮食供给和粮食需求相对均衡的一种状态。
参考文献:
[1] 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粮食安全;内涵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5-0004-02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对媒体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每个成员的生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粮食战略,特别是在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资本抢滩中国粮食市场的背景下,如何客观分析粮食安全的内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经济全球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世界粮食价格波动性增强
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讲,粮食价格从根本上取决于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一定时间粮食供求关系变动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粮食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实施粮食战略武器思想,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波动呈现出逐步增强的特征。粮食价格波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都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
(二)粮食价格决定机制变得异常复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的商品属性逐步淡化,粮食的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逐步增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粮食定价机制的基础。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粮食的价格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供求状况。但是,在特定阶段和特定时期,粮价的波动更多地不是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市场心理预期、粮食期货市场、货币供应、投资资本、主要储备货币汇率、能源价格等非供求关系因素影响。因此,粮食价格的决定机制变得异常复杂和难以捉摸。
(三)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粮食格局日益突出
由于世界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因此,世界粮食格局必然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反映发达国家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和能源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能够借助其金融和能源领域的优势,推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政策,进一步增强其在世界粮食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美国适时推动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战略,不断削弱发展中国家对粮食格局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最终推高世界粮价,获取巨额利益。
(四)增加了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和风险
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一国政府会根据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粮食供求状况、自然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宏观调控政策,这种宏观调控政策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无论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从政策的效果来看,一国政府对本国粮食的宏观调控相对容易和简单。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在国与国粮食政策相互影响的开放环境中,粮食宏观调控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一个国际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本国宏观调控机制的运行,而且必然受到其他相关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独性叠加作用,最终会增加一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和风险,并最终影响到一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二、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内涵的拓展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有关粮食安全的基本解释,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在1996年的第二次粮食首脑会议上,FAO重新对粮食安全做出表述,认为粮食安全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之前的两种关于粮食安全的界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粮食安全的内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粮食金融化、能源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粮食武器战略的实施,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应该反映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粮食安全的内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粮食安全战略。
(一)粮食属性的拓展
众所周知,作为能够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重要商品,粮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粮食的商品属性以及由商品属性延伸而来的粮食定价机制被人们所熟知。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粮食金融化和粮食能源化的出现并逐步增强,粮食开始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商品属性,慢慢地演变成商品、金融和能源三者结合的混合属性,并且在一定时期和阶段,粮食金融和能源的属性超过了粮食与生俱来的商品属性,这种粮食属性的拓展最终导致粮价波动的增强以及粮食定价机制的复杂化。
(二)粮食战略的博弈
以信息技术变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各种资源和要素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一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粮食能够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因此,从20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科技、能源与金融优势,以金融和能源为抓手,构建粮食武器战略思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粮食的战略地位被空前提升,国与国之间有关粮食的战略博弈将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粮食战略价值的提高,一国的粮食安全必然要受到其他国家粮食战略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粮食全球战略的影响。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粮食安全的内容应该把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粮食能源化结合起来,把粮食安全与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从长远和根本上理解并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才能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粮食安全战略。鉴于以上分析,粮食安全指的是在粮食属性拓宽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把粮食安全与金融、能源安全结合起来,通过粮食能源化与粮食金融化手段和方法,确保粮食供给和粮食需求相对均衡的一种状态。
参考文献:
[1] 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