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张闻天临终前将补发的工资最后一次交党费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闻天曾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庐山会议后,受到撤职与批判。晚年病重时,张闻天一再嘱咐:“我死后,替我把补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
  庐山会议被扣“彭德怀反党集团副帅”帽子
  1959年7月20日傍晚,张闻天在庐山出席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
  庐山会议是为了总结经验、继续纠“左”、以制定新的经济建设规划而召开的。根据中央“成绩讲够,缺点讲透”的精神,会议开始不久,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于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尖锐明快地批评了“大跃进”以来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6日,毛泽东给这封信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要求“评论这封信的性质”。于是,庐山会议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讨论中,一部分人赞同彭德怀信中的看法,一部分人基本赞同,但对某些提法提出不同意见,也有一些人明确表示反对,并以激烈的言辞批评彭德怀。
  就在这严峻的时刻,张闻天决定在小组会上发言,犯颜直谏,支持彭德怀的信。为慎重起见,他反复思考,对自己调查及下面反映的材料反复核对,并亲自起草发言提纲,他在32开的白纸上,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写了五六张,还用红铅笔作了好几种醒目的记号。
  7月21日下午,张闻天神态像往常一样安详与平静。当主持会议的组长柯庆施宣布开会后,张闻天便摆上提纲,侃侃而谈了。他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对“大跃进”运动作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对在经济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及引起的后果,以及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作了系统的论述;对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三种所有制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根本问题,作了理论的探讨,指出我们在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这种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张闻天归结到党内民主作风的缺乏,他说,领导上要“造成一种空气、环境,使得下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形成生动活泼、能够自由交换意见的局面。”张闻天在发言的最后,还无所畏惧地肯定了彭德怀的意见书“本意是好的”。
  张闻天的发言足足讲了3个小时,会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他的话多次被打断,有几位同志在不同的问题上插话,表示反对意见,但张闻天毫不让步,继续申述自己的观点,按自己的思路发言。他说:“缺点定要讲透。缺点要经常讲,印象才会深刻。毛主席就说过,缺点要经常讲,不要采取轻描淡写的态度。”
  会开下来,秘书十分担心,怕有人抓住他的发言作把柄,攻击他。张闻天充满信心地说:“不可能,我的发言组织得相当严密,不好攻。”
  但张闻天太天真了,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他的发言只能得到完全相反的评价。
  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了话,讲话中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将党内分歧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结合起来,提出了“共产党的同路人”、“民主革命派”的概念。
  这天,张闻天从会场回来,情绪激动,但他很快控制了自己,满怀忧虑地说:“这样,以后还有谁敢讲话?”
  张闻天确实闯了“大祸”,他的发言被印成会议文件,被当作“罪证”进行批判,说他是“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副帅,彭德怀“文武合璧”,想逼毛主席检讨,进而推翻毛主席。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判,张闻天不能分说,也不让他分说,他私下叹息说:“谁想推翻毛主席?就是真要推翻,也推翻不了。”
  8月9日下午,张闻天从会场回来,心情十分沉重,他晚饭也没吃,带上秘书,让车开到牯岭镇外的山中,在一块巨岩边,他走下车来。在苍茫的暮色中長久沉思,才慢慢回过身来,对秘书说:“他们在追‘秘密反党计划’,好像谁先发言,谁后发言,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这种做法很危险,共产党内不能这样啊!”说着,眼中露出无限的激愤与忧虑。此时的张闻天,并不是为自己受错误批判而感到痛苦,而是在深深地忧国忧民。
  庐山会议后余波激荡,张闻天被逼退出政治舞台
  庐山会议结束后,张闻天回到北京。但对他来说,接踵而来的是外事系统的批判斗争,主题完全离开庐山发言的是非,而是追逼根本不存在的“军事俱乐部”和“里通外国”。9月中旬,张闻天被解除了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的职务,虽然还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名义,但实际工作已经完全停止了。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责怪他,在庐山会议上不该莽撞,做外交工作就行了,在经济问题上不应发言,他却平静地说:“后悔就不对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事情已经发生了。”晚上散步的时候,身边工作的同志也为他庐山发言遭祸而惋惜,张闻天引了韩愈的话“物不平则鸣”,他说:“脑袋里装了那么多东西,心里有那么多话,能够不说吗?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讲真话!”一席话,说得夫人与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大家都是共产党员啊。
  斗争告一段落后,张闻天待不住了,他要为党工作,他说:“我不能闲着,我要工作,大的工作干不了,就做小的工作。”他先后找了邓小平、刘少奇、李富春等同志,希望安排他的工作。最后,中央安排他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当一名没有任何职权的“特约研究员”。
  政治上的沉浮,对于张闻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心胸开阔,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地位的高低也不看重。还在延安时期,他多次提出将总书记职位让与毛泽东,后来他退下来了,担任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一次次下降,他却从无怨言,依然竭尽全力,恪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他乐于做一个潜心钻研的学者,他真的像一个经济学研究人员,踏踏实实做起学问来,而且怡然自乐。
  从此,张闻天离开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
  生命最后一刻叮嘱夫人为他交最后一次党费
  正当他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张闻天也就步入了承受残酷斗争、非人折磨的艰难岁月。他宁静的学者生活被完全打乱,无数次被批斗、被审问、被殴打、被示众……面对政治运动的疾风暴雨,张闻天如青松一样,顽强挺立,笑傲霜雪。   1974年11月初,张闻天冠心病发作。不久,他又因感冒而患了肺水肿。在疾病的折磨下,张闻天的身体逐渐衰弱下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这对张闻天是沉重的打击,他含着眼泪,自动地戴起黑纱,在家里默默悼念周总理。他心情沉痛地对家人说:“周总理是少有的人才,他的工作和记忆力就像一架电子计算机,只要会见一次,他就把你记住了。长征前后,条件十分艰苦,周总理的胡子长得蛮长,大家都亲热地叫他周胡子。”
  心情的悲痛,更加重了病情,从2月份起,房颤、心绞痛、急性肺水肿频频发作,四五月间两次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室停搏”等险情。
  看到张闻天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刘英十分心疼,她总是在病床边默默地守候着,细心地照顾着丈夫,毫无怨言。
  一天,张闻天望着与自己长相厮守的老伴,一阵心酸,好多话涌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沉默半晌后,他深情地说:“我不行了,这些年来,我连累你太多,让你吃了很多苦,今后,我恐怕没有机会补偿了。”
  刘英听了,也十分伤感,连忙安慰丈夫:“你好好养病,会好起来的,将来我病了,你也一样照顾我,不就补偿了吗?这一辈子,你也够苦的,坎坷太多了,真难为你了。”
  张闻天心情平静了些,说:“这倒没什么,只是这十几年没能为党工作,深感遗憾。”
  停了一会儿,他接着又说:“我托付你一件事,我死后,你一定替我把补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给党,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
  刘英一听,心都碎了,但她强忍泪水,默默点头答应。张闻天没听到刘英回话,一定要她拿过纸来,写下保证,签上名字。刘英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说:“难道你还不相信我?”他这才放下心來。
  197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5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张闻天作为一个老党员,心里十分高兴,清晨坚持听完了新闻,喝了几口米汤,就闭目静卧休息。下午,他精神尚好,便随意拿起一份外文资料翻阅,当看到上面介绍一种新式轮椅,可以方便老弱病人时,很感兴趣,他也想搞一张,还风趣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嘛!”边说边继续翻看这份外文资料。
  过了约莫40分钟,张闻天突然感觉胸口极度不舒服,他的心脏病猝然发作,霎时脸色苍白,直冒冷汗,手中的外文资料掉在地上。前后不到10分钟,张闻天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执着的爱离开了人世,享年76岁。
  (据《军政名人的最后岁月》人民日报出版社)
其他文献
李素文曾是沈阳市的一名普通营业员,从1960年代初开始,她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此后,一系列的荣誉和头衔更是纷至沓来:全国“三八红旗手”,商业部“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沈阳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李素文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了《为革命卖菜》的发言。来自基层的她言语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朴实的情感流露,以至于周恩来7次带头为她鼓掌。1975年3月,李素
期刊
2015年10月13日,中央决定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國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任贵州副省长、代省长。时隔5年,孙志刚重回地方政坛。按照过去的“惯例”,60多岁的正部级官员往往会退居二线,孙志刚不但没有进入退休准备,反而主政地方实属罕见,这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拘一格用人才,地方政坛呈现培养年轻干部与重用老将并行的格局。  1954年出生的孙志刚是河南人,但在家乡只度过了19年。1973年,曾经在老家河南当
期刊
2015年10月5日,洛杉矶华人律师刘龙珠把美国富豪集团、“中美政治协商促进会”和姜昆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詐骗。据公开资料,美国富豪集团和中美政治协商促进会是一种新的诈骗组织,美国富豪集团的宣传册资料显示,中美政治协商促进会是美国富豪集团的发起者和控股方,而姜昆是中美政治协商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从公开资料上来看,很难界定姜昆在这个骗局中参与的程度有多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富豪集团、美国投资联盟
期刊
没有向组织报告擅自出国;组织要求回国说明情况及接受调查,一概拒不配合……这是广东省国资委原主任刘富才干的事。之所以如此强硬,他是有自己想法的:我当这么大的官,你们要调查的那些事都不叫事;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纪委该先查他们才是。刘富才自称“反反复复地在脑海中过滤,真找不到有什么严重违纪的事情”。那他的问题到底有多大?  据查,刘富才长期占用下属企业车辆归个人使用,在本单位和下属企业报
期刊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握握了81秒,跨越了66年。  自从1949年海峡两岸形成分治局面以来,全球冷战即构成了横亘于大陆与台湾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两岸进入隔绝状态。直到1987年,蒋经国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为两岸关系打开了一道门。1988年,蒋经国的继任者李登辉,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同意两岸展开政治
期刊
1924年底,孙中山抱病北上,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反动面目进行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大揭露,并和中国共产党发起争取召集国民会议运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同人民站在一起。1925年,孙中山逝世不到3个月,北洋军阀在大革命的风暴中被迅速摧毁。  与陈独秀的合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在反对封建军阀的道路上苦斗着。  但无论是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还是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
期刊
1972年,李登辉被蒋经国选入内阁,历任“政务委员”、“副总统”等职。1987年,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接任“总统”。卸任后被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不久,他创立“台联党”,主张台湾独立。2002年以来,他多次发表言论,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引起两岸同胞公愤。  曾加入共产党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台湾台北市三芝乡埔坪村的“源兴居”。  李登辉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他是家中次子,年长他两岁的哥哥
期刊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个极端反共的人,他将共产党视为劲敌,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却始终无法消灭对手,反而被对手击败。蒋介石败走台湾,一直到死,都还在念叨着反共。不过,这样一个人,早年却并不反感共产党。  对共产党由好感到戒备  蒋介石早年思想比较激进、比较革命,受到过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不仅读马列的书,比如《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列宁丛书》等,也看《俄国革命史》和《俄国共产党史》
期刊
为维护国民党的领导权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胡汉民曾利用共产党而有所保留地支持孙中山“联共”;孙中山逝世后,他转而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抗战时期,他在继续反对共产党和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提出“抗日重于剿共”的口号。  胡汉民,原名衍鸿,字展堂,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01年中举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9月加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
期刊
吴敦义曾多次来大陆参访,并与高层领导人见面。谈及两岸关系时,他曾改写毛泽东《沁园春·雪》后半段:“两岸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唯反攻大陆,已成历史,解放台湾,又嫌霸道,一国两制、或统或独,都为台海掀波涛,俱往矣,数当前明路,和平最好。”  政界铁汉,“马吴配”登场  吴敦义1948年1月出生于台湾南投县,相继在政治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和台湾大学历史系就读。19岁时加入国民党。在大学期间正值上世纪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