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查阅分析、整理和总结近10年来核心期刊中关于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资料,本文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尤其对身体锻炼对不同锻炼人群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期望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身体锻炼; 心理健康; 学生
一、身体锻炼及心理健康的定义
身体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1)指心理健康狀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自我感觉良好,并与社会处于和谐状态;(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量与青少年压力承受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健康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人际关系相关不明显(P>0.05)。这一结果显示,当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节心理健康和压力承受,进而不断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达到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让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提高生活抗压能力。
青少年阶段是人们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在青少年阶段不仅仅是身心健康飞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身体机能与全面发展,同时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出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特点,身体锻炼能强化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改善青少年的抗压能力,还能缓解一定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身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而让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最终使其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减缓学习压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实现身心健康。
在心理健康方面,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心理健康大部分维度的得分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经检验,锻炼持续时间在大部分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
四、身体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意自身的锻炼,东西方民众所喜爱的锻炼项目具有较大差异。东方人喜欢将太极、导引、气功、广场舞等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而西方人更偏爱慢跑、有氧体操等锻炼方式,这是国际上知名的两大锻炼流派。积极的身体锻炼对于中老年人部分消极情绪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东西方不同的锻炼方式对于中老年人改善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劳感和慌乱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相似的。
除此之外,东北秧歌锻炼同样能够促进老年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对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状态,即缓解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等消极心境,提升精力感。低锻炼负荷与更多的心理效应相联系,表现为: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更好,对紧张、愤怒的缓解作用更佳。高锻炼负荷仅与愤怒情绪的缓解及精力感的提升相联系。东北秧歌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机制,可能在于其锻炼的集体组织形式:在集体锻炼中与同事、朋友的交往,是提升身体自尊、改善心境状态的真正原因。
五、结束语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身体锻炼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身体锻炼能促进智力发展;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身体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同学间的关系;身体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身体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身体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而且还能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确立良好自我概念,从而形成健康心理,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除此之外,身体锻炼还能够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身体锻炼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马爱民,颜军.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07):848-849.
[2]马申,王白山.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 (03):463-465.
[3]王麒麟.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08):1229-1230.
关键词:身体锻炼; 心理健康; 学生
一、身体锻炼及心理健康的定义
身体锻炼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网络结构。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1)指心理健康狀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自我感觉良好,并与社会处于和谐状态;(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量与青少年压力承受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健康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人际关系相关不明显(P>0.05)。这一结果显示,当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节心理健康和压力承受,进而不断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达到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让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提高生活抗压能力。
青少年阶段是人们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在青少年阶段不仅仅是身心健康飞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身体机能与全面发展,同时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出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特点,身体锻炼能强化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改善青少年的抗压能力,还能缓解一定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身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而让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最终使其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减缓学习压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情趣,实现身心健康。
在心理健康方面,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心理健康大部分维度的得分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经检验,锻炼持续时间在大部分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
四、身体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意自身的锻炼,东西方民众所喜爱的锻炼项目具有较大差异。东方人喜欢将太极、导引、气功、广场舞等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而西方人更偏爱慢跑、有氧体操等锻炼方式,这是国际上知名的两大锻炼流派。积极的身体锻炼对于中老年人部分消极情绪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东西方不同的锻炼方式对于中老年人改善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劳感和慌乱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相似的。
除此之外,东北秧歌锻炼同样能够促进老年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对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状态,即缓解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等消极心境,提升精力感。低锻炼负荷与更多的心理效应相联系,表现为: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更好,对紧张、愤怒的缓解作用更佳。高锻炼负荷仅与愤怒情绪的缓解及精力感的提升相联系。东北秧歌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机制,可能在于其锻炼的集体组织形式:在集体锻炼中与同事、朋友的交往,是提升身体自尊、改善心境状态的真正原因。
五、结束语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身体锻炼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身体锻炼能促进智力发展;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身体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和改善同学间的关系;身体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身体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身体锻炼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而且还能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确立良好自我概念,从而形成健康心理,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除此之外,身体锻炼还能够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身体锻炼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马爱民,颜军.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07):848-849.
[2]马申,王白山.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 (03):463-465.
[3]王麒麟.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08):122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