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问题,实现环保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环境意识;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而目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主要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环保教育的方式偏重于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和环保实践活动相联系,没有针对环保教育的专门教材和授课教师,现行的化学教材中相关的环保知识较为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化学实践的次数相对较少;环保教育的考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对环保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等。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學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规范实验行为,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接受化学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但是很多化学实验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不好或不规范操作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行为,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教师就要明确几大问题:⒈.化学实验中将会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2.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3.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4.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的用途,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在做具体实验时,更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了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的密切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新教材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人要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參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环境意识;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而目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主要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环保教育的方式偏重于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和环保实践活动相联系,没有针对环保教育的专门教材和授课教师,现行的化学教材中相关的环保知识较为分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和整理资料,开展化学实践的次数相对较少;环保教育的考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对环保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够等。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學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规范实验行为,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接受化学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但是很多化学实验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控制不好或不规范操作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实验行为,达到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教师就要明确几大问题:⒈.化学实验中将会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2.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3.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4.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的用途,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在做具体实验时,更要要求学生规范操作。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了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的密切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新教材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人要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參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