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快乐教学法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站,是儿童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学习、成长的萌芽阶段,在此时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此时融入快乐的教学法,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自然是十分重要的。鉴于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就如何将快乐的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57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利用快乐教学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可以有效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相对轻松的过程,在欢乐的氛围中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有必要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一、快乐的游戏,寓教于乐
快乐的游戏能够充分调動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参与游戏,此时,如果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和传递,一定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找到游戏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和需求,为学生开展多样、丰富的语文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此时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即让小学生分别带上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的头饰,之后根据课文的内容来一起表演,这样一来,通过这个简单表演游戏的展开,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快乐的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形式欢乐活泼,朗朗上口,是现代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阅读形式,将特定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儿歌进行有效的衔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整个学习氛围也比较欢乐、轻松,学生在听儿歌、学儿歌、记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可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喜欢的儿歌,并将更多的语文教育知识点融入其中,进而通过轻松的过程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生区分“倩、清、请、晴、情、蜻、睛”这几个汉字时,就教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欢乐的儿歌: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这样一来,通过这个欢快的儿歌,学生们深刻的记住了这几个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理想学习效果。
三、快乐的活动,综合发展
语文知识的学习仅靠理论的传递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为学生组织一些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温习旧知,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且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语文观察、探究、实践、分析等多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更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文章时,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走到社区去看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来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自己想怎么描绘春天,自己喜不喜欢春天,为什么。接下来,从学生的回答入手,让学生来比较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和文章所描述的春天有怎样的不同,并试着提出问题,文章中说道“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嫩嫩的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样写的好处,并引导学生模仿说话,这样一来,不仅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中,融入快乐的理念,融入多种快乐的教学方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获得理想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力量。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快乐游戏、快乐儿歌、快乐活动三个策略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有效的三个策略,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当然,不够完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中继续探索、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晓莲.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 000(001):P.77-.
[2]祁会华. 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探究[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3, 000(006):151-151.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357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利用快乐教学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可以有效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相对轻松的过程,在欢乐的氛围中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有必要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一、快乐的游戏,寓教于乐
快乐的游戏能够充分调動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参与游戏,此时,如果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和传递,一定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找到游戏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和需求,为学生开展多样、丰富的语文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此时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即让小学生分别带上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的头饰,之后根据课文的内容来一起表演,这样一来,通过这个简单表演游戏的展开,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快乐的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形式欢乐活泼,朗朗上口,是现代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阅读形式,将特定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儿歌进行有效的衔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整个学习氛围也比较欢乐、轻松,学生在听儿歌、学儿歌、记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可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喜欢的儿歌,并将更多的语文教育知识点融入其中,进而通过轻松的过程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生区分“倩、清、请、晴、情、蜻、睛”这几个汉字时,就教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欢乐的儿歌: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这样一来,通过这个欢快的儿歌,学生们深刻的记住了这几个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理想学习效果。
三、快乐的活动,综合发展
语文知识的学习仅靠理论的传递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为学生组织一些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温习旧知,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且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语文观察、探究、实践、分析等多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实际展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所处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更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篇文章时,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走到社区去看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来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自己想怎么描绘春天,自己喜不喜欢春天,为什么。接下来,从学生的回答入手,让学生来比较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和文章所描述的春天有怎样的不同,并试着提出问题,文章中说道“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嫩嫩的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样写的好处,并引导学生模仿说话,这样一来,不仅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多项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中,融入快乐的理念,融入多种快乐的教学方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获得理想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力量。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快乐游戏、快乐儿歌、快乐活动三个策略是个人实践之后认为比较有效的三个策略,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收获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当然,不够完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中继续探索、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晓莲.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吉林教育, 2017, 000(001):P.77-.
[2]祁会华. 构建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游戏课堂的探究[J]. 课外语文(教研版), 2013, 000(006):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