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思政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访谈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可知: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丰富教学方法都尚处于认识的模糊阶段。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所不足
调查显示,有47.6%的教师表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感觉良好;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有所欠缺。通过与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教学设备的质量也存在问题,大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
2.思政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
调查显示,有80.9%的初中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模式主要是信息演示型,仅有23.8%的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型。
3.思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够
调查显示,仅有19%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思政教师只是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的情况下才能运用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的讲授。假如在讲课过程中出现多媒体系统的突发事件,授课教师还需要等待信息技术教师调制设备。因此,学校应针对教师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全面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出现误区
调查显示,仍有6.5%的学生认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自己没有帮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普遍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上课就是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忽视了教材、教师、思政课程本身的特点,一窝蜂地搞多媒体教学,甚至在教师评课时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等。
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应用教学手段单一等原因,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并没有达到最优化效果。下面,笔者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学校做好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的保障工作
学校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点击鼠标和使用键盘,导致教师只能坐着讲课,失去了一些形体语言和互动的机会。因此,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配备无线鼠标和无线话筒,让教师彻底从多媒体讲台上解放出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置应统一化,减少教师因设备类型不同而造成操作的不熟练,也降低了设备维护的费用和频率。
2.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识出发,依靠自己的思考,理解总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知识是无法灌输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进行两方面的分析:一是要分析学生。这是指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二是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中是否存在用常规的教学媒体(如粉笔等)不能充分表现的地方,再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动态演示,即图、文、声并茂的功能对此部分教学是否有利。有了这两方面的思考,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适时、适量的讲解互动,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学方式和环境都是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在思政学科中应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师资培养中,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通过学校组织培训,有计划地按年级组或学科组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培训;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自学意识,只通过学校的培训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身学习,在思想上确立目标,制订合理计划,并按步骤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得心应手。
4.丰富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思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授课的方法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思政环境相符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思政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提高思政技能。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资料,将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政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并没有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还存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运用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在21世纪新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思政教学,是当前思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思政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访谈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可知: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能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丰富教学方法都尚处于认识的模糊阶段。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所不足
调查显示,有47.6%的教师表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备感觉良好;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有所欠缺。通过与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教学设备的质量也存在问题,大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
2.思政教师授课方法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
调查显示,有80.9%的初中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模式主要是信息演示型,仅有23.8%的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型。
3.思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够
调查显示,仅有19%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思政教师只是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的情况下才能运用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的讲授。假如在讲课过程中出现多媒体系统的突发事件,授课教师还需要等待信息技术教师调制设备。因此,学校应针对教师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全面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中出现误区
调查显示,仍有6.5%的学生认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自己没有帮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普遍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上课就是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忽视了教材、教师、思政课程本身的特点,一窝蜂地搞多媒体教学,甚至在教师评课时也常常将有无多媒体应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等。
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应用教学手段单一等原因,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并没有达到最优化效果。下面,笔者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学校做好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的保障工作
学校应重视多媒体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需要点击鼠标和使用键盘,导致教师只能坐着讲课,失去了一些形体语言和互动的机会。因此,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配备无线鼠标和无线话筒,让教师彻底从多媒体讲台上解放出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置应统一化,减少教师因设备类型不同而造成操作的不熟练,也降低了设备维护的费用和频率。
2.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识出发,依靠自己的思考,理解总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知识是无法灌输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进行两方面的分析:一是要分析学生。这是指分析学生的思维水平,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二是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中是否存在用常规的教学媒体(如粉笔等)不能充分表现的地方,再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动态演示,即图、文、声并茂的功能对此部分教学是否有利。有了这两方面的思考,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适时、适量的讲解互动,使学生形成情感共鸣。
3.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学方式和环境都是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在思政学科中应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实际的师资培养中,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通过学校组织培训,有计划地按年级组或学科组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培训;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自学意识,只通过学校的培训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身学习,在思想上确立目标,制订合理计划,并按步骤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得心应手。
4.丰富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思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授课的方法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思政环境相符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思政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提高思政技能。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资料,将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政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并没有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还存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运用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在21世纪新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思政教学,是当前思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