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的过程。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
  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心理
  学研究表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极其重
  要,有着激励或丧失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渗透确实
  不能忽视。语文教师怎样带领学生入情入景,和作者一道同欢
  乐,共悲伤,或者说教师怎样利用诗文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思想情
  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凈化,道德行为得到规范,达到教书育人
  的目的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个人情感,对教学的成效至
  关重要。教师知识再丰富,授课再精彩,如果师生关系恶化,
  学生对他的教学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常常同
  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感情相一致,“心悦”才能“诚服”,只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要使学生亲近教师,教师就要对学生倾注“爱”的情感,充满关
  心和尊重,充满温暖和期望,充满激励和鼓舞,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学习成功的决心。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粗暴的态度,冷嘲热讽的语
  言,变相体罚学生,只能使师生关系对立、恶化。学生是有思想、有个
  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教师“目中无人”,不愿与学
  生交流情感,整天板着“死人脸”,高高在上,师生之间视如猫鼠,他
  的教学也将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或者对立的课堂教学
  气氛,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
  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去感化,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
  生的道德修养、学习和生活能够表现深切的关怀,使学生从内
  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对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
  认为教师可亲可敬,由爱教师到爱他所教的学科,激发起学习
  的动机和兴趣,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双向互动作用的愉
  悦情境,语文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对教材的情感体验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灌
  注了作者的感情,蕴涵着作者丰盈的思想情致。“荷塘月色”
  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
  月”的儿女情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作
  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注意挖掘文章中极富感情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品味,领
  略其中蕴涵和传达的丰富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
  性情,培养学生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
  物和表现,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涵在字里
  行间的情感挖掘出来、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
  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培养积极的情
  感,发展健康的人格。
  三、教师对课堂语言的情感传达
  教学艺术是通过两个系统而获得综合美感的。一个是有声
  的语言系统,一个是无声的体态语言系统,语言教学中的情感
  传达也要靠这两个系统去实施完成。先谈谈有声语言,它最具
  有表情功能,语调语速的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使文
  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再配以一定的体态语言,能使听的
  学生有更逼真、更深切的感受,更能激起人的想象。语言有促
  人思考、激起情感的价值,美的语言往往是声情并茂的,既有
  形象性,又具有情感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情感化的
  课堂语言,用情感活动统领教学过程,激发认知活动,注重熏
  陶感染,体现愉快原则,以情引情,以情动情,并善于把握学
  生情感变化发展的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情感教学方法,使
  课堂始终笼罩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下,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热情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情感表达
  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
  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
  得多。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朗读
  教学中,除了要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外,还要满怀情感去读,读
  出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作为语文教
  师,我们要重点训练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朗
  读的基本要求,更是体悟情感、深化理解的需要。
  其中朗读教学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教师的范读是一种语
  言艺术。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处理好
  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的爱憎褒贬的审
  美判断。如教师范读朱自清的《背影》,就要读得舒缓、浑厚、深沉,把
  朱自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己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和渗透在
  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的倍加思念之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总之,语文课堂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教
  师只有从文质兼美的作品里关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学内容的
  情感,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传达,注意朗读教学中的情感
  表达,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和客体
  融为一体,达到教学过程文、理、情相通的最佳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紫金县瓦溪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过程,  教师只有以真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情,才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  感因素,用良好的情感因素去影响学生,去演绎教材。  一、教师应善于调整教学的心态  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师是属于学生,属于课堂的。教师应该  努力做到,在走进教室之前,把个人的
期刊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  主性探究式学习。其弊端就是如果引导不好,就不能很好地完  成教学任务,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我们  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要向课堂要效率。课堂  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  积极主动学习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  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新课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上,还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崛起的一大批崭新的学科、思潮和观点,而历史学科的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学的发展,同时也必将波及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为了顺应历史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随历史学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就史学观念的更新与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首先,历史学家对现在与过去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
期刊
编者按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  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  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否则容易造成  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将如何进  行,已成为众多高中数学老师共同探
期刊
教无定法,物理教师要善于总结适合学生和自身的教学方  法,并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抓住课  堂,初步学懂基础知识,才会在生活、生产、练习、测试中进  行灵活运用,再次提高,促使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物理前虽已  通过自然、科学、百科书籍、各种媒体及生活中的实际接触有  了一些粗浅物理知识,但系统学习却是第一次。教师在教学方  法上下足功夫,学生就会很快融入到物理学习中,好的方法能 
期刊
社会要进步,教育是关键;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改革。随  着社会高速度地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提出更  高的要求。社会进步要求教育进行新的改革,“三导式”教学  就此而生,出现在新时代教育的舞台。  一、“三导式”教学是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势  在必行  近年来出现的“三导式”教学,主张“以人为本”的教学  理念,包括“导学、导疑、导练”的三个教学环节。它倡导学  生学会主动提出问
期刊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  强,比较抽象甚至枯燥,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  番苦工夫不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教  学方法,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课堂教学,把枯燥  乏味、单调的说教变成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  想听、想学政治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  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达到教书育人 
期刊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有了兴  趣,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形式  多样的识字方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进行趣味性识字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一、新奇引趣——自主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
从2007年开始,伴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我们对  历史课教学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发现法”(又称“问题  教学法”)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1)学生预习课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但不给任何提示和指导;(2)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状况写出自己有疑问  的或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资源; (3)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
期刊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  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  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  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  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思  想品德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  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