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文字设计的演变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字设计形式的变革是随社会进步自然而然发生的。本文立足于这一背景,从本源入手探讨文字设计的初心,继而引出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分析字体设计流变中因不同技术手段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最后对机械美与设计美融合过程中文字设计秉持的原则作了总结。
  汉字字体自甲骨文至今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针对汉字自书写传播时代进入印刷传播时代后,其技术、人文、审美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
  一、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文字设计的最终受体是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结构、美观等问题,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在技术与人文的发展史中二者虽有过冲突,但最终二者的融合是可以预见的趋势。在对技术反思的追问中,人们自然会引入人文价值的思考。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文的考量是推动一切事物向前發展的根基。数字化背景下所涉及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体量大、范围广。技术价值的人文性思考为双方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数字化的字体设计活动自然成为其中的受益者。
  对于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清晰认识,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对字体设计的理解,将关注美学的研究层面引入到了对实用性的把握上。人们将文字字体设计视为在继承活字印刷字体技术与设计规范基础上的一次重大转型,这个转型期刚好处于科技、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这一历史背景对于设计活动具有反作用。设计师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跳出以往对设计理解的局限性。这对文字设计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技术发展对文字设计的影响
  就单个字体来看,铅字活印时代,需要将每一个汉字雕刻在铅块上,一旦雕刻好,字形、大小都是无法更改的,为了使用便利,只有人为铸造不同字形、不同大小的成套字库才能满足印刷过程中遇到的排版设计需求,为此所支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进入照相植字机出现的时代,这种困境得到了改观,通过照相机的拍摄,对字体的大小按比例调节,这样一来一套字体就可以满足从脚注到标题不同尺寸的要求,这项技术所帮助完成的任务在铅字印刷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如此,依然无法解决根据不同板式要求快速更改文字间架的难题。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后彻底冲破了字形局限,借助各种制图软件可以使笔画线条彻底独立出来,可以根据版式及服务产品的需要自由变化。设计师通过对锚点的控制,在细节处加以处理,字体轮廓渐趋准确和精美。
  就字组或整体版式来说,铅字块上雕刻的字形和大小都有严苛的依据标准,排版过程是靠人工摆码完成。字间距的产生就源自于这些预设好的字面和字身大小,字间距又对上下行间距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让版面看起来舒适协调,只有借用空铅这种标准划一的辅助工具来达到要求。为了舒适的视觉感受,如果要对这种默认值做些许调节,就需要用锉刀去削挫铅字以改变它的字形和相邻铅字的空距,十分麻烦,且所作的改变也并不明显,这势必会带来单调、乏味的视觉感。进入数字时代,电脑智能排版可以充分、快速地满足各种版式要求,排版软件预设的对齐、标尺等功能,让人们彻底解放了繁琐的手工劳作,可以自由地对字间距、行间距做出调整。
  就功能性而言,字体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在审美的基础上达到交流和传达的目的。雕版印刷依靠机器的压力将浮雕式的铅字压印在纸面上。激光照排则类似一个拍照的过程,图文和空白区域同时被投射到一块涂有感光剂的印版上,利用水油不相融的原理,使文字呈现在媒介上。前者由于压力不均匀,经常会造成字体显现的浓度不一,这是问题之一;雕版印刷的长久的使用会造成铅块上字的边角部分严重磨损,且在笔画交叉部分也容易因漏墨使其变粗、变实,影响实用性,这是问题之二。因此,雕版印刷关注技术中存在的漏洞是第一位,审美性只能放于第二位。在照排印刷中,这些风险都在技术环节规避掉了,设计师只需把注意力放在字体的功能性上,这就体现了上面所说的,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文关怀。
  三、数字化背景下机械美学与字体设计审美的关联
  字库的更新趋于泛滥,但无论如何变化,都要受到当下审美文化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机械美学和设计美学走向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设计作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在技术发生革新的同时便迅速做出反应,与技术联手探寻视觉的全新体验。在机械化背景下,求助于模数式的构成方式,以数学思维中理性的秩序感和规律性作为字体设计实践的基础,是设计师需要探索的新方向。
  由于地域的优势,西文字体率先进行了机械化变革。20世纪初,集合理性、简洁、易识别等众多优势的无衬线字体得到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无衬线体更多地代表了当时理性、规则、尚简的社会风气。吉尔无衬线字体(Gill Sans)、西文字体(Helvetica)、英文字体(Univers)是其中极具历史研究意义的几款设计字体,既有惊人的现代感又蕴含着经典罗马体的人文特征,是具有高度折衷主义的现代字体的设计代表。
  汉字与机械化的结缘来自于传教士的牵线,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汉字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传教士们虽然对早期字体设计的美学研究提供了思维和实践的新方向,但对于以汉字文化内涵为基点进行设计这一层面的探究却始终难以发展。因此,在我国设计师掌握技术和理论以后,具有浓烈民族味道的本土设计很快占据了主要市场。
  汉字设计中最能代表我国艺术传统形象的就是宋体和楷体,其中的风格韵味是没有在这个大环境中浸染熏陶过的外国人难以掌握的。尤其是楷书,影响了汉字笔形和结构的形态特征,可以说,楷书的出现基本恒定了汉字的形式法则。因此,老一辈字体设计师曾经总结:“设计活字字体最好要练好正楷字,这是从实践得来的一些宝贵经验。”这是由于楷体字起顿分明、形体规矩,正符合印刷字体的设计要求。
  方寸之间,协调各笔画的比例关系并非易事。机械美学影响之下的文字设计是在继承手写文字间架的基础上对笔画做凝练。例如,人们常用的华文黑体,放大到一定程度可以观察到笔画几乎没有完全水平的,这其实就是考虑到了提炼手写汉字笔画的特点。为了维护汉字视觉上的平衡感,设计师需要延续汉字书写中的习惯和特点,抑左扬右、左低右高、左窄右肥、左收右放。具有机械美感的黑体字并非单纯的删除麟角、横竖等宽,要达到视觉的平衡舒适,必须要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这不仅与视知觉的生理趋向有关,同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心理相协调。
  除此之外,机械美学所倡导的节约留白的理论,也反应在字体设计中。笔画相交围合成字的轮廓,文字内部的留白、内部与外部的呼应都是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的内容。字里行间空白的面积安排得当,可以形成一种律动,使版面中的每一部分产生关联。从这一角度出发,文字的笔画不仅具有分割的作用,更起到对版面的一种塑造作用。因此,字体设计,先要考虑的不是设计手法的运用,而是将版式整体化,文字作为其中的表达要素要进行具体分析。
  (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孙轶浓(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在文学领域,文学批评是一种深刻、深入的文学赏析和评价活动。在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拓展,运用文学手法剖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极大地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同文学鉴赏相比,文学批评是一种更高的文学评价方法。在复杂的文学领域里,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开展文学批评,有利于跨文化交流。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中,批评文学的不同阶段发展、学派、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文学批评覆盖了十分广
期刊
在中国汉族特色手工艺制品发展过程中,紫砂制品的发展十分悠久,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于明代末期创立。新时期,要注意在对传统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设计思路和工艺方法,深化紫砂制品的文化内涵,促进紫砂壶的发展和传承。  作为历史发展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瞩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的
期刊
刘亮程在其长篇小说《虚土》中,运用精巧、神奇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梦幻的、世外桃源般的“孤独圣所”。在这个圣所里,每个孤独生命都命中注定般不约而同地汇聚一起、又各自分开,做着紧密相连却又不为人知的梦,在梦中“湮灭”,又在梦中“重生”,小说好似将读者与书中的内容一同拉到了梦境式的空间。本文主要针对刘亮程《虚土》中的独特梦境式书写,围绕虚土庄及附近的村庄,来分析其中的如梦幻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
期刊
班昭是汉代女性文人的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史学家,她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在辞赋、史传文学、注疏等方面有极大成就。相应地,她的生卒年也引起学者的关注。笔者試从《后汉书·列女传》等相关史料的记载,并结合她的生平经历及其交游创作情况,对其生卒年作考辨,并得出结论:班昭,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年生,最迟卒于永宁一年(公元120年)时。  班昭,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关于班昭的
期刊
自由是一种难得的思想,对莫言而言,更是一股强大的颠覆传统束缚的创作手法。不重复自己,追求独特的题材与叙事结构,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这就是莫言的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最直观、最真实的文学体验。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文学狂欢化”的诗学理论,讲究对生命本真的恣意表达,主张打破秩序世界的思想钳制,作为对抗权威的一种挑战。莫言站在民间立场上的文学创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狂欢的自由世界。  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之
期刊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地位,被称为“国民作家”。他早年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以及成年后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两种文化的碰撞使得他的思想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日本现代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还激烈的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同时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本文以《矿工》为例,试图用基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来解读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主体与他者间的特殊关系,从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显示出了更为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受信息化生态的影响,越发强调个性化心理的满足。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二次创作行为,同时兼具外在美化与内在美感,对推动文化创意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是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本文基于视觉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体现论述分析,就我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进行探究。  艺术同时兼具观赏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不单单强调信息传
期刊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从创作题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爱情词、贬谪词、怀古纪游词以及纪梦抒情词,本文主要分析秦观的贬谪词。秦观的贬谪词共有二十多首,集中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涯中的心路历程。这些词通过塑造一系列意象,来反映他由今昔对比带来的失落,首先是对京城故旧的恋恋不舍,其次是回归无望的哀伤,最后是穷途末路的凄厉绝望的心情。这些词由于思想内容深刻,感情真挚,得到了当时以及后世很多文人的推崇,影响深远。
期刊
英美文学虽然相互独立,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产生影响较大,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学继承性与相关性。英美传统文學中普遍存在戏剧性独白形式,其利用这种方式分离作者与第一人称,同时塑造角色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戏剧性独白概念与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戏剧性独白的特点,分析戏剧性独白的价值,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中世纪末期,英语诗歌逐渐形成,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很多以英语诗歌形式创作的诗人。
期刊
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与漫威影业在2018年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部艺术风格十分突出的电影,它最明显的艺术特征是具有漫画视觉艺术风格,在电影中大量运用漫画分镜、网点、效果线、特效字、漫画式勾线等漫画元素来为电影的视觉效果添砖加瓦,使整部电影的视觉充满漫画的二维元素和动画的三维效果,所以对这部动画电影进行漫画视觉艺术解构分析,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拓展电影的视觉维度。  近年来,漫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