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铁路在中国的煤炭运输领域一直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煤炭运输量的完成还是煤炭运输专用线的建设投资方面,铁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铁路煤炭运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运输的安全性与合理性。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发展多方式运输等措施可以缓解运煤难问题。
关键词:运输量 投资 协调发展
1 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地位
我国是煤炭资源储备量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的分布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而煤炭的消费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当前的煤炭供应地与消费地呈现出明显的不匹配格局,而且今后的煤炭生产开始向西部、北部地区转移,这种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将会更加严重。
我国的货物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在这五种运输方式中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公路和水运。而铁路在这几种运输方式中一直是煤炭运输的中坚力量,据统计,中国煤炭运输总量至少70%都是由铁路完成的,而煤炭的运输量在中国铁路的货运量中也占据很高的比例,达40%。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地位。
1.1铁路在煤炭运输中完成的运输量
中国的煤炭运输一直把铁路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主要是因为铁路在运送长大笨重货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其运量大、速度高、成本低、质量好并且能够提供经常性运输能力的特点也为其煤炭运输主力军的地位打下基础。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的煤炭运输总量大约20亿吨,其中内河运输完成的运煤量仅有2.43亿吨,公路仅2.18亿吨。铁路完成的煤炭运输量达到15.4亿吨,优势非常明显。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也可以通过煤炭运输在铁路运输能力的占有量中看出铁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重要程度。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铁路煤炭运输在货运总量的比重由41%提升到了近50%,而且随着近几年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煤炭产出将会有所上调,煤炭运输在铁路货运中的运输量比重会进一步增加。
1.2针对煤炭运输进行的铁路投资
近几年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尽管为了扩大煤炭运输做出大量运输布局调整,但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煤炭运输依然吃紧,三大运输通过仍然处于严重的紧张状态,西部的煤炭送不出去,东部很多发电企业的煤储量水平长时间处于警戒线以下。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铁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能力,例如早在2004年,铁道部专门与山西省委省政府进行会谈,决定进行大秦铁路煤炭集运配套项目,实施南北同蒲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太原中卫铁路、太原铁路枢纽工程、石太客运专线等多条铁路的改造建设任务,并进行周边地区地方铁路的能力扩大改造,最大限度的提高南、北、中三条煤炭运输通道的能力。
2 煤炭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构想
虽然煤炭运输受到铁路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种种解决“运煤难”的改进措施,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1铁路线路运煤能力紧张
近几年来铁路一直在进行快速建设,随着一批批新建线路和扩建线路投入运营,铁路的煤炭运输能力有所增加,但仍未從根本上解决,主要运煤通道以及相关干线的能力仍然非常吃紧。
目前煤炭生产布局的转移趋势是从山西省逐步转向内蒙古西部和陕西省,而承担这些省区煤炭外运的主要干线包括京包线、大准线、陇海线长期处于运力紧张状态,可作为陕西省煤炭外运接续铁路的西康线、宁西线已投入建设,但是两条线路都是单线,为煤炭运输的平行作业带来较大困难,难以解决东西部煤炭运输量增长的趋势。
此外,中通路石太线本身的设计能力就不足,而长期的能力不足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本通道车流更为不畅,相邻线路能力紧张局面加剧。因为北通路有大秦线、朔黄线作为支撑线路,南通路有侯月线、太焦线作为主要干道,而中通路长期没有新的大容量线路建设,同时还要承担相当一部分非煤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其煤炭运输能力更是捉襟见肘,导致大量煤炭不得不向南北通道分流,造成严重的不均衡性。
2.2煤炭铁路运输能力布局不均衡。规划不合理
2.2.1铁路煤炭运输的三大通道在能力上就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各条线路的能力有多有少,这本身就对煤炭运输的任务量布局安排带来一定的工作困难。而且铁路一旦建成之后,运输能力的改造很困难,改造的过程势必会对本期客货运输带来较大影响,与此对应的是,煤炭产区是非固定因素,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主产区的转移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对两者的衔接安排带来很大的困难。
2.2.2客货混跑为货运安排带来影响
由于地方铁路的运营线路里程有限,专用线并不能满足煤炭企业大量的外运任务,这就导致煤炭企业不得不向国营铁路伸出援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国营铁路与煤炭企业所属的地方铁路不同,国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不仅要提供大量的货运能力,更要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进行大量的客运作业。中国人口达13亿,客运量的庞大已严重考验铁路的运输能力;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客运专线建设明显不足,客货混跑的现状无疑为煤炭运输带来较大影响,在列车运行图编制上严重考验着管理者。
2.2.3铁路管理部门在统筹安排、总体规划上有一定的偏差
以鄂湘赣煤运铁路为例,焦柳线北接太焦线和侯月线,中联陇海线、宁西线和襄渝线,是将山西、陕西和蒙西煤炭运往鄂西和湘西的最佳线路,线路运输能力也较大。然而,受铁道部内部清算和排空车等管理制约,在京广、京沪等南北干线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下,焦柳线煤炭运输量始终难以大幅度提升,月山至石门段平行图通过能力利用率最大仅为56%。
2.3解决构想
(1)国家应大力投资进行吃紧线路的能力扩建和改造,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煤炭运量。
(2)应适当的进行运量分流,在线路无法提供足够能力的情况下,将大规模煤炭运量化整为零,形成小规模、多支的运输量,以公路或者内河运输作为转移对象,这样既给铁路提供一定的“类天窗”时间进行布局调整和改造,也使得煤炭企业能及时的将煤炭送出,避免积压,带来经济效益。
(3)加强客运专线的建设,将现有客运专线的建设完成,并重新对路网进行规划,对于客货比例严重不均衡的线路进行专用化改造,努力实现客运专线、货运专线分离,统一同一线路的作业要求,加快车辆周转,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能力。
3 加快煤炭铁路运输发展的新思路
3.1引进民间资本
铁路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的重要性。解决路网改造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到款,铁路部门应当引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这样可以打破行业垄断,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铁路,为铁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运输能力的扩大对于解决煤炭运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2积极发展多方式运输
长久以来,铁路一直被当做煤炭运输的首选工具,而在现在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局势下仍然墨守成规,非铁路不运,是不明智的。经济效益当然是首位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能力作为保证,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政府或煤炭企业应当看到均衡运输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多方式运输,将其他煤炭运输方式专业化,降低运输成本。如水运、公路运输的专用化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成本降低。据悉,从内蒙古到河北秦皇岛的重在运煤专线公路已经定局,这是国内对于煤炭运输创新的很好的尝试。
3,3根据通道不同,合理规划
铁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现有煤炭产业格局,调集专门力量,用全局的观点进行合理的运力规划。
例如东北通道将来主要外运西部煤炭,需加强西蒙煤炭外运规划。目前,该地区进行项目比较多,但大规模项目很少;中南通道将来要修建煤炭铁路专运线,彻底解决中南地区的煤炭运输问题;华东通道应增加苏、皖、赣、浙省份铁路运力,发挥京杭运河和长江航运优势;西北地区应尽快开辟进入四川的煤运通道,提早应对四川、重庆等地煤炭供应紧张。
关键词:运输量 投资 协调发展
1 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地位
我国是煤炭资源储备量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的分布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而煤炭的消费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当前的煤炭供应地与消费地呈现出明显的不匹配格局,而且今后的煤炭生产开始向西部、北部地区转移,这种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将会更加严重。
我国的货物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在这五种运输方式中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公路和水运。而铁路在这几种运输方式中一直是煤炭运输的中坚力量,据统计,中国煤炭运输总量至少70%都是由铁路完成的,而煤炭的运输量在中国铁路的货运量中也占据很高的比例,达40%。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地位。
1.1铁路在煤炭运输中完成的运输量
中国的煤炭运输一直把铁路作为主要的依靠力量,主要是因为铁路在运送长大笨重货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其运量大、速度高、成本低、质量好并且能够提供经常性运输能力的特点也为其煤炭运输主力军的地位打下基础。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的煤炭运输总量大约20亿吨,其中内河运输完成的运煤量仅有2.43亿吨,公路仅2.18亿吨。铁路完成的煤炭运输量达到15.4亿吨,优势非常明显。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也可以通过煤炭运输在铁路运输能力的占有量中看出铁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重要程度。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铁路煤炭运输在货运总量的比重由41%提升到了近50%,而且随着近几年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煤炭产出将会有所上调,煤炭运输在铁路货运中的运输量比重会进一步增加。
1.2针对煤炭运输进行的铁路投资
近几年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尽管为了扩大煤炭运输做出大量运输布局调整,但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煤炭运输依然吃紧,三大运输通过仍然处于严重的紧张状态,西部的煤炭送不出去,东部很多发电企业的煤储量水平长时间处于警戒线以下。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铁路在煤炭运输领域的能力,例如早在2004年,铁道部专门与山西省委省政府进行会谈,决定进行大秦铁路煤炭集运配套项目,实施南北同蒲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太原中卫铁路、太原铁路枢纽工程、石太客运专线等多条铁路的改造建设任务,并进行周边地区地方铁路的能力扩大改造,最大限度的提高南、北、中三条煤炭运输通道的能力。
2 煤炭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构想
虽然煤炭运输受到铁路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种种解决“运煤难”的改进措施,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1铁路线路运煤能力紧张
近几年来铁路一直在进行快速建设,随着一批批新建线路和扩建线路投入运营,铁路的煤炭运输能力有所增加,但仍未從根本上解决,主要运煤通道以及相关干线的能力仍然非常吃紧。
目前煤炭生产布局的转移趋势是从山西省逐步转向内蒙古西部和陕西省,而承担这些省区煤炭外运的主要干线包括京包线、大准线、陇海线长期处于运力紧张状态,可作为陕西省煤炭外运接续铁路的西康线、宁西线已投入建设,但是两条线路都是单线,为煤炭运输的平行作业带来较大困难,难以解决东西部煤炭运输量增长的趋势。
此外,中通路石太线本身的设计能力就不足,而长期的能力不足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使本通道车流更为不畅,相邻线路能力紧张局面加剧。因为北通路有大秦线、朔黄线作为支撑线路,南通路有侯月线、太焦线作为主要干道,而中通路长期没有新的大容量线路建设,同时还要承担相当一部分非煤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其煤炭运输能力更是捉襟见肘,导致大量煤炭不得不向南北通道分流,造成严重的不均衡性。
2.2煤炭铁路运输能力布局不均衡。规划不合理
2.2.1铁路煤炭运输的三大通道在能力上就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各条线路的能力有多有少,这本身就对煤炭运输的任务量布局安排带来一定的工作困难。而且铁路一旦建成之后,运输能力的改造很困难,改造的过程势必会对本期客货运输带来较大影响,与此对应的是,煤炭产区是非固定因素,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主产区的转移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对两者的衔接安排带来很大的困难。
2.2.2客货混跑为货运安排带来影响
由于地方铁路的运营线路里程有限,专用线并不能满足煤炭企业大量的外运任务,这就导致煤炭企业不得不向国营铁路伸出援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国营铁路与煤炭企业所属的地方铁路不同,国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不仅要提供大量的货运能力,更要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进行大量的客运作业。中国人口达13亿,客运量的庞大已严重考验铁路的运输能力;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客运专线建设明显不足,客货混跑的现状无疑为煤炭运输带来较大影响,在列车运行图编制上严重考验着管理者。
2.2.3铁路管理部门在统筹安排、总体规划上有一定的偏差
以鄂湘赣煤运铁路为例,焦柳线北接太焦线和侯月线,中联陇海线、宁西线和襄渝线,是将山西、陕西和蒙西煤炭运往鄂西和湘西的最佳线路,线路运输能力也较大。然而,受铁道部内部清算和排空车等管理制约,在京广、京沪等南北干线能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下,焦柳线煤炭运输量始终难以大幅度提升,月山至石门段平行图通过能力利用率最大仅为56%。
2.3解决构想
(1)国家应大力投资进行吃紧线路的能力扩建和改造,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煤炭运量。
(2)应适当的进行运量分流,在线路无法提供足够能力的情况下,将大规模煤炭运量化整为零,形成小规模、多支的运输量,以公路或者内河运输作为转移对象,这样既给铁路提供一定的“类天窗”时间进行布局调整和改造,也使得煤炭企业能及时的将煤炭送出,避免积压,带来经济效益。
(3)加强客运专线的建设,将现有客运专线的建设完成,并重新对路网进行规划,对于客货比例严重不均衡的线路进行专用化改造,努力实现客运专线、货运专线分离,统一同一线路的作业要求,加快车辆周转,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能力。
3 加快煤炭铁路运输发展的新思路
3.1引进民间资本
铁路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的重要性。解决路网改造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到款,铁路部门应当引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这样可以打破行业垄断,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铁路,为铁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运输能力的扩大对于解决煤炭运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2积极发展多方式运输
长久以来,铁路一直被当做煤炭运输的首选工具,而在现在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局势下仍然墨守成规,非铁路不运,是不明智的。经济效益当然是首位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能力作为保证,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政府或煤炭企业应当看到均衡运输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多方式运输,将其他煤炭运输方式专业化,降低运输成本。如水运、公路运输的专用化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成本降低。据悉,从内蒙古到河北秦皇岛的重在运煤专线公路已经定局,这是国内对于煤炭运输创新的很好的尝试。
3,3根据通道不同,合理规划
铁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现有煤炭产业格局,调集专门力量,用全局的观点进行合理的运力规划。
例如东北通道将来主要外运西部煤炭,需加强西蒙煤炭外运规划。目前,该地区进行项目比较多,但大规模项目很少;中南通道将来要修建煤炭铁路专运线,彻底解决中南地区的煤炭运输问题;华东通道应增加苏、皖、赣、浙省份铁路运力,发挥京杭运河和长江航运优势;西北地区应尽快开辟进入四川的煤运通道,提早应对四川、重庆等地煤炭供应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