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市党报的主业经营受新媒体的冲击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呈明显下降趋势,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抓住主业、多业发展,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洛阳日报社以主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相关产业,拓宽经营领域。经过探索路子、起步运转的阶段后,目前开始良性发展,基本构建了一个以印刷、发行、广告为主,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多元发展的综合产业框架。洛阳日报社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独具优势,大有可为。作为地市区域的主流媒体,地市党报有其特有的权威性。众所周知,地市党报即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其主要功能是发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发布当地重要新闻;又是当地群众和市委、市政府沟通的平台,拥有贴近地域内受众和本地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转化到做宽产业领域上面,是地市党报独有的。
地市党报拥有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和首发优势,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百姓需求等多种商机。洛阳日报社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在做宽产业领域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并很快在酒店、娱乐、演艺、会展等经营项目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经营效益占到了总收入的30%。
发展报业经济,做宽产业领域,不仅振兴了地方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为报业进入市场后,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能够不断壮大实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洛阳日报社乘势而上,又相继成立了房地产、旅游、影视制作、文化传媒等公司。2008年,在洛阳日报社房地产大发展的基础上,洛阳市财政与洛阳日报社共同出资组建了洛阳市城建置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跨行业经营开辟了一个新舞台。
需要强调的是,地市党报做宽产业领域除了“天时”、“地利”,还要有善于把握商机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决心,才能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大有作为。
启示二: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国报业进入市场较晚,市场还不完善。受文化、观念、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地市党报在多元化、跨行业经营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地市党报底子薄,经不起折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干,更不能热衷于“政绩工程”。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伤筋动骨,多年翻不过身。因此,在选择项目时,要反复考察论证,稳妥实施,干自己能干好的事。当然,对看准的项目也要敢于投资,不怕承担风险,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第二,地市党报的特性决定选择项目要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一致,同时也要与百姓的需求合拍。2000年,洛阳日报社依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开发演艺项目,成立了文化发展中心。从此,每年市里的大型演艺活动都交由报社举办,央视的《中华情》、《与您相约》、《同一首歌》、《欢聚一堂》等品牌栏目依次走进洛阳。2002年,洛阳日报社依托牡丹花会举办了首届名车展,到2008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凭借“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展会理念,不但树立了名牌展会的形象,也成为每届牡丹花会的重头戏,达到了市委和市政府满意、参展商高兴、百姓得实惠、报社增加创收的效果。
启示三:注重开发经营人才,给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当前,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角度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报社发展的瓶颈。对此,洛阳日报社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大力度培养人才,从采编部门选拔有经营才能的人充实经营管理部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舍得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二是大胆聘用社会人才。2008年,报社聘用了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经理来担任报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这位经理到任后很快就启动了一个楼盘的三期开发。三是以项目合作引进人才。报社将自身品牌作为一个平台,吸引在某个项目中已经做出业绩的公司进行合作,与报社组成股份制公司,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四是用高收入激励经营人才。报社在采编、行管等不同岗位采取了不同的绩效分配制度。对经营管理人员,报社每年年初给各个经营部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按完成的利润多少决定奖罚比例,月度工资同经营收入情况挂钩,年底超额越多,奖金发放越多。这样的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即让经营人才体现了自身价值,也为更多经营人才脱颖而出注入了活力。
启示四:严格财务管理。经过不断发展,除广告、印刷、发行等传统经营项目外,洛阳日报社还拥有房地产、餐饮、文化传媒、旅游、出租车公司等经营实体。在体制上,有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和股份制合作经营。为有效管理,报社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体制,对下属经营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不定期统一轮岗,有效提高报社财务管理的监控能力和工作效率。报社专门成立了督查审计室,每举办一次大型经营活动,立即进行审计,对经营实体则不定期审计,发现问题迅速纠正。
在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今天,地市党报运用自身优势,积极做宽产业领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有利地位,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洛阳日报社社长
启示一:独具优势,大有可为。作为地市区域的主流媒体,地市党报有其特有的权威性。众所周知,地市党报即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其主要功能是发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发布当地重要新闻;又是当地群众和市委、市政府沟通的平台,拥有贴近地域内受众和本地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转化到做宽产业领域上面,是地市党报独有的。
地市党报拥有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和首发优势,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百姓需求等多种商机。洛阳日报社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在做宽产业领域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并很快在酒店、娱乐、演艺、会展等经营项目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经营效益占到了总收入的30%。
发展报业经济,做宽产业领域,不仅振兴了地方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为报业进入市场后,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能够不断壮大实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洛阳日报社乘势而上,又相继成立了房地产、旅游、影视制作、文化传媒等公司。2008年,在洛阳日报社房地产大发展的基础上,洛阳市财政与洛阳日报社共同出资组建了洛阳市城建置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跨行业经营开辟了一个新舞台。
需要强调的是,地市党报做宽产业领域除了“天时”、“地利”,还要有善于把握商机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决心,才能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大有作为。
启示二: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国报业进入市场较晚,市场还不完善。受文化、观念、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地市党报在多元化、跨行业经营时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地市党报底子薄,经不起折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干,更不能热衷于“政绩工程”。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伤筋动骨,多年翻不过身。因此,在选择项目时,要反复考察论证,稳妥实施,干自己能干好的事。当然,对看准的项目也要敢于投资,不怕承担风险,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第二,地市党报的特性决定选择项目要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一致,同时也要与百姓的需求合拍。2000年,洛阳日报社依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开发演艺项目,成立了文化发展中心。从此,每年市里的大型演艺活动都交由报社举办,央视的《中华情》、《与您相约》、《同一首歌》、《欢聚一堂》等品牌栏目依次走进洛阳。2002年,洛阳日报社依托牡丹花会举办了首届名车展,到2008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凭借“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展会理念,不但树立了名牌展会的形象,也成为每届牡丹花会的重头戏,达到了市委和市政府满意、参展商高兴、百姓得实惠、报社增加创收的效果。
启示三:注重开发经营人才,给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当前,人才已成为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角度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报社发展的瓶颈。对此,洛阳日报社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大力度培养人才,从采编部门选拔有经营才能的人充实经营管理部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舍得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二是大胆聘用社会人才。2008年,报社聘用了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经理来担任报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这位经理到任后很快就启动了一个楼盘的三期开发。三是以项目合作引进人才。报社将自身品牌作为一个平台,吸引在某个项目中已经做出业绩的公司进行合作,与报社组成股份制公司,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四是用高收入激励经营人才。报社在采编、行管等不同岗位采取了不同的绩效分配制度。对经营管理人员,报社每年年初给各个经营部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按完成的利润多少决定奖罚比例,月度工资同经营收入情况挂钩,年底超额越多,奖金发放越多。这样的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即让经营人才体现了自身价值,也为更多经营人才脱颖而出注入了活力。
启示四:严格财务管理。经过不断发展,除广告、印刷、发行等传统经营项目外,洛阳日报社还拥有房地产、餐饮、文化传媒、旅游、出租车公司等经营实体。在体制上,有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和股份制合作经营。为有效管理,报社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体制,对下属经营单位统一委派会计,不定期统一轮岗,有效提高报社财务管理的监控能力和工作效率。报社专门成立了督查审计室,每举办一次大型经营活动,立即进行审计,对经营实体则不定期审计,发现问题迅速纠正。
在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今天,地市党报运用自身优势,积极做宽产业领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有利地位,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洛阳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