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体验 分享:让初中心理课堂活起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体验、分享是让初中心理课堂活跃起来的基本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并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活动;体验;分享;初中心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26-0062-02
  引    言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以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1]。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囿于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科教师兼职心理教学等窘境,初中心理课趋向知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为例,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有效心理课堂做探索思考。
  一、课例:活出生命的精彩
  《活出生命的精彩》是一节初二的心理课,笔者设置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热身导入
  笔者选择了播放音乐视频《我是杨光》,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动作。学生可以轮流上台做领导者,其他学生跟着做。活跃课堂氛围之后,笔者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旨在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明白,面对“缺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创造了不同的人生价值,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环节二】正确认识自己的缺憾
  首先,笔者让学生进行一个“绘制生命的玻璃杯”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纸上画一只玻璃杯,玻璃杯象征着生命的脆弱;然后让学生在玻璃杯上填写自己暂时还没有处理好的“缺憾”。之后笔者回收卡片,让学生观看视频《不放弃》,并让学生讨论:这是怎样的人?他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面临哪些困难?对于“缺憾”,主人公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主人公多彩的生活给你什么启发?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虽然四肢健全,但是也有“缺憾”在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请你们举例说一说。
  【环节三】生命加油站
  这个环节是活动“生命玻璃杯”的延续,笔者将回收的卡片打乱下发,每位学生都拿到一张无名卡片,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缺憾”,用下面的句型答疑。例1: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能行!”例2:虽然我个子不高,但我身体健康。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练习自我对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最后全班分享交流。在分享交流过程中,笔者会给每位分享的学生一个即时反馈。
  【环节四】拓展与延伸
  在这个环节,笔者先让学生听几位同学录制的音频故事《其实,生命就是一种坚强》,接着让学生填写本课的收获,最后和全面同学分享。
  二、让初中心理课堂活起来的探索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真正的教师。[2]”心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和行为,选择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参与、有收获。
  1.选题——源自学生
  本节课的选题源于笔者发现某位学生手臂上有刀的划痕。通过和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初二年级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笔者分析“自残”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二是有的学生纯粹是跟风、好玩,别人有我也要有;三是有的学生以此威胁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变化,存在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个体面临的发展性危机主要是“自我统一性”与“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包括“我是谁”“我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希望自己将来有何作为”等一连串的感受和问题。
  因为年龄、能力、经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整合状态,或多或少的自我整合危机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学生就难免会走向“角色混乱”的一端,从而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心和价值感,迷失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的目标,经常感到“空虚”“迷茫”和“烦恼”,难以积极应对生活和成长中的各类问题。
  2.导入——精心选择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师生间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3]。心理课堂上的有效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期待,而且能创设一种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课堂导入的方式有温故知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视频导入等方式。本节课笔者刚开始有两种导入设想,第一是《剪刀石头布》游戏导入,第二是音乐视频导入,最后从时间、学情、环境等综合因素考虑,笔者选择音乐视频导入。
  预备铃响后笔者播放了《我是杨光》的MV,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杨光带着温暖的笑容被人搀扶慢慢步入舞台,学生没有被杨光的“缺憾”所影响,更多的是被杨光的笑容所感染,被激励的歌词所影响。这也为下面的心理体验活动埋下积极的伏笔。所以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考虑:一是否与本课的主题相匹配;二是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三是学情和环境因素是否考虑进去。
  3.活动——体验感悟
  心理课应注重体验性,只有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心理课,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悟,从而促进其心灵成长[4]。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师生的互动体验,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例如,在绘制“生命的玻璃杯”的体验活动时,笔者一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一边说:“如果你现在可以拥有一个玻璃杯,请你想象一下你的玻璃杯,形状是怎样的?颜色呢?厚度如何?”笔者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想象,然后提醒学生想好了就睁开眼睛,把自己想象的玻璃杯画到准备好的纸上。学生陆续睁开眼睛,开始绘制自己的玻璃杯,在巡视过程中,有位学生拉了一下笔者的衣服,当笔者回过头注视他的时候,他小声告诉笔者:“老师,我感觉我的玻璃杯很薄,好像一碰就要碎了。”笔者拥着他的肩头同样小声说:“假如现在我们在饭店吃饭,桌上有很多玻璃杯,吃完饭会碎掉几个杯子呢?”他想了一下说:“应该不会碎吧。”笔者看着他的眼睛说:“对呀,使用玻璃杯时只要我们做到细心、谨慎,玻璃杯根本就不会碎,除非我们不注意或者吵闹,否则玻璃杯再薄也不会自己碎掉的。”说完笔者摸了摸他的头顶,他看着笔者慢慢点了一下头,继续他的体验活动。
  在练习自我对话时,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你看我拿到一只三角形的杯子,有三角形的杯子嗎?”笔者马上回应:“有啊,这个杯子虽然是三角形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杯子外形不太一样,但它就是某位同学的杯子呀。”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笑着说:“老师,这是我的杯子,刚才我一直在想我的杯子要和别人不一样。”“真是独一无二的杯子哦,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好吗?”在笔者的带动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些课堂的师生对话、引导、交流,完全建立在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体验之上,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时候,要紧紧围绕活动内容,体验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活动目标展开。
  4.分享——注重成长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5]”心理课堂上的分享,是学生智慧的流动与碰撞。在心理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点”,都有自己的思考。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线”,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内在体验,都能获得成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而在课堂所有师生面前交流,这就是“面”的交流。学生分享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分享和书面分享,分享的形式可以有同桌分享、小组分享、全班分享等。另外在学生分享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积极回应,更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如果学生分享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教师却一脸严肃,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分享。
  结    语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活动课更应该注重学生内在的唤醒。在课堂上,多一些活动,多一些体验,多一些分享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真正融进课堂,乐在其中,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姚本先,何元庆.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途径解读[J].基础教育参考,2013(05):19-22.
  杨胜丽.本真课堂最芬芳——浙江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参赛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6):18-19.
  雷鸣,陈华,汪小容.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6(07):8-10.
  蒋传发,陈巨华,曾喜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09):38-39.
  汤福球,唐松林.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3,15(06):52-55.
  作者简介:徐燕(1975.6—),女,江苏太仓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5G移动高速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融合了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移动空间教学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对其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低级使用层面,而应该进入高级应用研究高度。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试着从建构和解构主义视角对其进行剖析,以期对其进行更高级的应用开发。  关键词:建构主义;解构主义;移动空间教学;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考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写好一篇优秀的应试作文是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也是高三學生的迫切渴求。文章结合写作实例,试从课文汲取写作养分、好文摘抄有主题、勤修勤改写随笔等三方面,探寻高三学生提升应试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写作素材;高考作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36-02  高三作文复习,从教师层面看,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好案例,进行案例讲述,然后让各学习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形成结论,并由教师进行提问、评价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翻转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文章通过“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总结,探讨如何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
期刊
摘 要:生活与哲学模块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其语言太过抽象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入门都难,想要拿高分更是难上难。由于高中学生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有限,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易事。因此,在该模块教学中,教师就应将生涩难懂的哲学语言合理地转化成生活语言,巧用小方法化解大难题,帮助学生学好、用好哲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哲学  中图分类号:G633.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
期刊
摘 要:在社會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儿童被留守农村的背景下,文章以典型案例分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建议采取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关爱活动、传递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教育对策来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案例;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40-02  一、案例背景  随着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是终身事业,付出也是幸福。家长要把它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幸福执着的追求和一生最大的荣耀。搞好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正确的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文章通过五个具体的策略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  关键词:家庭教育;育儿观;青春期;早恋  中图分类号:G7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34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普遍性迷茫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高校现象。以往的研究多从在校大学生与高校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迷茫的成因。文章立足我国某高校,使用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以及结合观察与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文章作者将探讨青年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大学的认知程度对其成就动机强弱以及目标制定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并将提出如何促使大学生目标明确化的建议。最后,讨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该方向后续研究进行简要展望。  
期刊
摘 要:本文从2019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I卷语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考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为目的,建议教师通过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精神,领悟高考试卷的命题思路,深度思考语篇要意,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培养考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卷;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发挥微课优势,优化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巧用微课并将其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每个阶段——课前指导有效预习并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合理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并拓展延伸知识等,这样能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
期刊
摘 要: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深感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工作的繁杂、艰辛,且成效不高,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班级管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自主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生自我管理的三个阶段及对策、初中班级自我管理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级;班级管理;自主管理;学生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