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认真阅读了《苦难辉煌》,重新回顾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后这段历史,再次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苦难辉煌》不似历史教科书那样正统、讳莫如深,它真实、生动、活灵活现,陈列出许多从未听闻的史实资料,灌注着作者的思想与激情。《苦难辉煌》在我看来,是党史、也是简明人物传记,记述党的成长轨迹,探究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规律,同时也深入解读多个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传授人生智慧,给人以启示。
启示一: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关键。在“天上有国民党飞机侦察轰炸,地面有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吃无保障,居无定所”的生死考验中,中国工农红军历时2年,纵横11个省,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正是因必胜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所生发出来的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作者金一南教授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也是向当代发问:今天,还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是蓝领和白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都共同相信的?”难怪,《苦难辉煌》中充斥着这种强烈的信仰的力量,让人深受震撼,同时也在警醒我们,今天依然不能缺失信仰。
人生也是在走二万五千里,生活、工作中将面临很多苦难、挫折和考验,同样也需要信仰的力量。这个信仰,对个人而言,可以是共产主义、马列主义,可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生活理想、人生态度和积极上进的事业心……坚守理想和信仰,即使正在遭受苦难与折磨,也依然会坚定有力、奋勇向前。
启示二:正确选择定向。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奉行马列主义,依靠工农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在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上与国民党明显不同,实践证明,党的选择决断是英明正确的。党的创始人开国领袖毛泽东功勋卓著,与国民党蒋介石之所以有不同的政治命运,与他们在政治取向、目标理想、斗争策略等方面的不同选择有很大关系。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力挽狂澜,重新组建队伍,为革命保留火种、集聚力量,成就了他的总司令地位。党内资历很深的“实力派”张国焘,当长征部队行进至四川时坚持“南下”,另立“中央”,犯下严重错误,终走上“变节者”的不归之路。
这启示我们,选择至关重要。在工作生活中会出现无数个十字路口,人生将面临一连串的选择,只有选对了方向和道路,才能保证不走冤枉路、不做无用功,离既定的目标和理想越来越近,并最终将它实现。借用《管理者的15堂读书课》中的一句话来强调选择的重要性,那就是:“人在十字路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事业,成就一生;选对方向,轻松成功。”
启示三:长期有效积累。中国共产党实现“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经过14年艰苦努力、曲折斗争,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从成立之初到逐步发展壮大,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血与火的洗礼。一代伟人毛泽东做过教员,参过军,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在党的一大时只是个书记员,遵义会议之前长期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之外,最终被党内所认可,成长为党的领袖人物,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斗争和磨难。国民党头目蒋介石,也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实力的累积,才坐稳了“委座”的位置。
看来,不论是政党还是个人,要实现“质”的飞跃,都必须完成“量”的积累,这是通用的哲学原理。对人生的启示就是,找准规律,循序渐进,练就“厚积而薄发”的耐心和智慧,不急于求成,不急于表现和争功,功到方能自然成。
启示四:赢得多方支持。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援助,早期毫无经济来源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面临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危险。如果不是红军极力争取粤军陈济棠等“各怀心思”的国民党势力,让他们给受到围追堵截的红军让开一条生命通道,长征中的工农红军将“命悬一线”“生死未卜”。如果不是长征沿途群众持续的兵源补充和供给保障,长征队伍到底能走多远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广大工农群众一心拥护党、一心跟党闹革命,中国革命将很难成功……不论何时,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金一南教授在重庆作讲座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安泰和大地一样,安泰一旦离开了大地,就会丧失力量源泉,被敌人扼死。
对个人来说,要想在职场中成功,赢得他人支持、信任、认可同样十分重要。毋庸讳言,人脉和关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需要思索的是,怎么样才能赢得支持?或许东山再起的商界传奇人物史玉柱给出了解答,他说,之所以在最困难最缺现金的时候有人能借给50万,是因为他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支援过500万。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办公室)
启示一: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关键。在“天上有国民党飞机侦察轰炸,地面有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吃无保障,居无定所”的生死考验中,中国工农红军历时2年,纵横11个省,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靠的正是因必胜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所生发出来的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作者金一南教授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也是向当代发问:今天,还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是蓝领和白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都共同相信的?”难怪,《苦难辉煌》中充斥着这种强烈的信仰的力量,让人深受震撼,同时也在警醒我们,今天依然不能缺失信仰。
人生也是在走二万五千里,生活、工作中将面临很多苦难、挫折和考验,同样也需要信仰的力量。这个信仰,对个人而言,可以是共产主义、马列主义,可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生活理想、人生态度和积极上进的事业心……坚守理想和信仰,即使正在遭受苦难与折磨,也依然会坚定有力、奋勇向前。
启示二:正确选择定向。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奉行马列主义,依靠工农群众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在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上与国民党明显不同,实践证明,党的选择决断是英明正确的。党的创始人开国领袖毛泽东功勋卓著,与国民党蒋介石之所以有不同的政治命运,与他们在政治取向、目标理想、斗争策略等方面的不同选择有很大关系。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力挽狂澜,重新组建队伍,为革命保留火种、集聚力量,成就了他的总司令地位。党内资历很深的“实力派”张国焘,当长征部队行进至四川时坚持“南下”,另立“中央”,犯下严重错误,终走上“变节者”的不归之路。
这启示我们,选择至关重要。在工作生活中会出现无数个十字路口,人生将面临一连串的选择,只有选对了方向和道路,才能保证不走冤枉路、不做无用功,离既定的目标和理想越来越近,并最终将它实现。借用《管理者的15堂读书课》中的一句话来强调选择的重要性,那就是:“人在十字路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事业,成就一生;选对方向,轻松成功。”
启示三:长期有效积累。中国共产党实现“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经过14年艰苦努力、曲折斗争,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从成立之初到逐步发展壮大,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血与火的洗礼。一代伟人毛泽东做过教员,参过军,当过图书馆管理员,在党的一大时只是个书记员,遵义会议之前长期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之外,最终被党内所认可,成长为党的领袖人物,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斗争和磨难。国民党头目蒋介石,也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实力的累积,才坐稳了“委座”的位置。
看来,不论是政党还是个人,要实现“质”的飞跃,都必须完成“量”的积累,这是通用的哲学原理。对人生的启示就是,找准规律,循序渐进,练就“厚积而薄发”的耐心和智慧,不急于求成,不急于表现和争功,功到方能自然成。
启示四:赢得多方支持。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援助,早期毫无经济来源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面临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危险。如果不是红军极力争取粤军陈济棠等“各怀心思”的国民党势力,让他们给受到围追堵截的红军让开一条生命通道,长征中的工农红军将“命悬一线”“生死未卜”。如果不是长征沿途群众持续的兵源补充和供给保障,长征队伍到底能走多远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广大工农群众一心拥护党、一心跟党闹革命,中国革命将很难成功……不论何时,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金一南教授在重庆作讲座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安泰和大地一样,安泰一旦离开了大地,就会丧失力量源泉,被敌人扼死。
对个人来说,要想在职场中成功,赢得他人支持、信任、认可同样十分重要。毋庸讳言,人脉和关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需要思索的是,怎么样才能赢得支持?或许东山再起的商界传奇人物史玉柱给出了解答,他说,之所以在最困难最缺现金的时候有人能借给50万,是因为他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支援过500万。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