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民营经济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可弥补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本文探讨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真实环境,提出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创业教育 民营经济 实践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职校生的创业意识,传授相关的创业知识,使职校生能够掌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降低职校生的创业风险。由于创业教育的一个着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探讨与职业教育关系紧密的民营经济并以其为场所,发挥民营经济的育人功能,积极营造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职业院校当前创业教育中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构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做一探讨。
1 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实践环节,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亟待研究解决。
1.1 片面追求职校生的就业率而掩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校生就业市场逐步完善,职校生的就业方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象也应运而生。职校生自主创业是一种新的趋势,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目的之所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职业院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往往是鼓励职校生毕业时去创业,这就给社会、职业院校、家长、学生一种错觉,认为创业教育,就只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其实,创业教育是比素质教育更深层次教育。创业教育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而提高职校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职校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职校生的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职校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致的,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1.2 注重职校生知识与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创业精神的培养
如果没有创业精神,职校生的创业目标、创业愿景无法实现,创业精神应成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忽视创业精神的培养,只注重职校生知识与技能培训,导致职校生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气,对社会心存畏惧;缺乏胆识,不敢有创业之念;缺乏魄力,不敢有创业之举。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学生职校生情况,开发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对他们进行创业精神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 强调职校生创业实践而忽略创业能力的专业基础
当前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侧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形式,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使职校生掌握创业的技能和技巧,结果创业教育完全局限于操作层面。这种认识和实践容易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新与创造简单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1.4 突出职校生知识能力而淡化实践能力
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更多的还是从事职校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或培养,这样做看起来职校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他们的创业需求,而实质上创业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因为创业需要毕业生有更高的智慧和能力,也需要气魄和胆识,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通过创业教育就能会的。因此,职校生的创业教育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对每个人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一个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还能让受教育者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并使职校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创业意识,植根于他们的思想之中。
2.1 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为内容,构建创业精神模式
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创业精神。民营经济对于培养“勇于探索、不畏失败的创新意识和果断、坚定、敢闯敢干的风险意识以及宽容、开放、合作的团结意识”的创业者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可将第一课堂里的教育延伸到民营企业,以民营经济为背景,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教学中,以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案例为素材,并结合第二课堂的作用,实地鼓励职校生积极投入于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中,这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做好投入社会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准备。
2.2 以企业项目与创业导师做引领,构建实训创业人才模式
民营经济与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作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联合兴办创业试验基地或创建校内创业园,组织面临毕业的职校生进入民营企业,让职校生参与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能将创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民营经济聚集着一大批企业家,他们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经验,可以带领职校生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师导生创”的引导作用,使职校生在真实的环境里,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缩短与经济人才需求的距离,这样既可促进学习,也能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3 以职业院校与民营经济资源互补,构建创业教育双赢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创业型人才,还在于为社会企业单位培养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在校企之间搭建起职校生创业的平台,把学校的智力资源和民营企业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资源互补。一方面,依托民营經济发展优势,促进职校生与民营企业家的交流,帮助他们在企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校企之间的对接,有利于校企之间人才战略上的良性接轨,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教育的持续有效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总之,民营经济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可弥补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永根.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与超越[J].高教论坛,2004,(4).
[2]王二红.关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3).
[3]张江.吴启运.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关键词:创业教育 民营经济 实践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职校生的创业意识,传授相关的创业知识,使职校生能够掌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降低职校生的创业风险。由于创业教育的一个着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探讨与职业教育关系紧密的民营经济并以其为场所,发挥民营经济的育人功能,积极营造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已成为职业院校当前创业教育中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构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做一探讨。
1 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实践环节,都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亟待研究解决。
1.1 片面追求职校生的就业率而掩盖了创业教育的本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校生就业市场逐步完善,职校生的就业方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象也应运而生。职校生自主创业是一种新的趋势,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目的之所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职业院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往往是鼓励职校生毕业时去创业,这就给社会、职业院校、家长、学生一种错觉,认为创业教育,就只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其实,创业教育是比素质教育更深层次教育。创业教育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而提高职校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职校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职校生的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职校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它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是一致的,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内在本质和支撑,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1.2 注重职校生知识与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创业精神的培养
如果没有创业精神,职校生的创业目标、创业愿景无法实现,创业精神应成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忽视创业精神的培养,只注重职校生知识与技能培训,导致职校生缺乏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气,对社会心存畏惧;缺乏胆识,不敢有创业之念;缺乏魄力,不敢有创业之举。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学生职校生情况,开发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对他们进行创业精神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3 强调职校生创业实践而忽略创业能力的专业基础
当前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侧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形式,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使职校生掌握创业的技能和技巧,结果创业教育完全局限于操作层面。这种认识和实践容易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新与创造简单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1.4 突出职校生知识能力而淡化实践能力
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更多的还是从事职校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或培养,这样做看起来职校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他们的创业需求,而实质上创业能力并没有真正形成。因为创业需要毕业生有更高的智慧和能力,也需要气魄和胆识,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通过创业教育就能会的。因此,职校生的创业教育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对每个人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依托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一个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还能让受教育者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并使职校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创业意识,植根于他们的思想之中。
2.1 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为内容,构建创业精神模式
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创业精神。民营经济对于培养“勇于探索、不畏失败的创新意识和果断、坚定、敢闯敢干的风险意识以及宽容、开放、合作的团结意识”的创业者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可将第一课堂里的教育延伸到民营企业,以民营经济为背景,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教学中,以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案例为素材,并结合第二课堂的作用,实地鼓励职校生积极投入于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中,这将有利于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做好投入社会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准备。
2.2 以企业项目与创业导师做引领,构建实训创业人才模式
民营经济与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作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联合兴办创业试验基地或创建校内创业园,组织面临毕业的职校生进入民营企业,让职校生参与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能将创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民营经济聚集着一大批企业家,他们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经验,可以带领职校生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师导生创”的引导作用,使职校生在真实的环境里,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缩短与经济人才需求的距离,这样既可促进学习,也能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3 以职业院校与民营经济资源互补,构建创业教育双赢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创业型人才,还在于为社会企业单位培养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在校企之间搭建起职校生创业的平台,把学校的智力资源和民营企业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资源互补。一方面,依托民营經济发展优势,促进职校生与民营企业家的交流,帮助他们在企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校企之间的对接,有利于校企之间人才战略上的良性接轨,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教育的持续有效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总之,民营经济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可弥补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永根.高校创业教育的误区与超越[J].高教论坛,2004,(4).
[2]王二红.关于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4,(3).
[3]张江.吴启运.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