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我们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探究,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和实践。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教育;计算机基础;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22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责任,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高。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项学生必备的技能。而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社会中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岗位逐年增多,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成为一门中职教育必修课。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课程,目的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增强一项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所难免,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道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常常是经验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思路古板,主要针对主要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串讲,按照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课下练习和复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缺少课堂师生互动,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常常以笔试为依据,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了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这种判断依据严重制约了对专业技能的掌握,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极为不利。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一词是从德文中翻译而来,19世纪60年代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地区引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2]。该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职业活动作为导向,注重人的发展,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其对软件的学习要求不止是要熟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够解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从微观层面上达到了“教-学-做”,同时实现了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实例分析、科学组织学习小组、项目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科学评价和梳理总结[4]。
设计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的任务规划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创设情境主要是指创设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实践情景,在这种特定情景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将掌握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例分析则是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讨论和综合分析,再运用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科学组织学习小组则是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及目的,在综合考虑学生性别、特点、个性特征以及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项目实施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教学和学习效果[5]。在实现科学分组后,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小组长,再对组内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决定出最终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努力。此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监督、引导的角色,及时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引导与协调。
成果展示则是小组成员采用PPT等形式将最终效果展示给大家,并阐述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应的解决思路、启示及自我评价等。教师与其他同学则对成果进行科学评价,主要包括作品的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最后,教师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内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综合运用。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为以后进入社会进行实践和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通过一个“用脑+用手+用心”的过程,帮助学生将其中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其认知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法,并注重因材施教,改变传统观念,注重科学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价值,促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焕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87):203-205.
[2] 蓝思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7):138.
[3] 李爱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13(03):147-149.
[4] 乔爱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北京教育學院学报,2011,5(04):54-58.
[5] 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15(06):12-13.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教育;计算机基础;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22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责任,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高。尤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项学生必备的技能。而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社会中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岗位逐年增多,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成为一门中职教育必修课。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课程,目的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增强一项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所难免,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道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常常是经验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思路古板,主要针对主要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串讲,按照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课下练习和复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缺少课堂师生互动,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常常以笔试为依据,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了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这种判断依据严重制约了对专业技能的掌握,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极为不利。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一词是从德文中翻译而来,19世纪60年代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地区引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2]。该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职业活动作为导向,注重人的发展,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其对软件的学习要求不止是要熟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够解决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从微观层面上达到了“教-学-做”,同时实现了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实例分析、科学组织学习小组、项目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科学评价和梳理总结[4]。
设计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合理的任务规划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创设情境主要是指创设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实践情景,在这种特定情景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将掌握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例分析则是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讨论和综合分析,再运用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科学组织学习小组则是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及目的,在综合考虑学生性别、特点、个性特征以及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项目实施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教学和学习效果[5]。在实现科学分组后,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小组长,再对组内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决定出最终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而努力。此外,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做好监督、引导的角色,及时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引导与协调。
成果展示则是小组成员采用PPT等形式将最终效果展示给大家,并阐述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应的解决思路、启示及自我评价等。教师与其他同学则对成果进行科学评价,主要包括作品的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最后,教师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内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综合运用。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为以后进入社会进行实践和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通过一个“用脑+用手+用心”的过程,帮助学生将其中的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其认知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法,并注重因材施教,改变传统观念,注重科学评价,从而真正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价值,促进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焕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87):203-205.
[2] 蓝思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7):138.
[3] 李爱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13(03):147-149.
[4] 乔爱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北京教育學院学报,2011,5(04):54-58.
[5] 刘春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15(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