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也需要有原则性和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的情境,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的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要有原则性
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乱编滥造,衡量一个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的现实性。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估算乘法》时出示了这一的例题: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
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异口同声:喜欢)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我们石泉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坝大峡谷…,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现在网络比较方便,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准备在网上预订门票。我们三个班一共有104人,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家觉得我们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中坝大峡谷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当时老师一片茫然,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一看,然后满脸笑容的回答学生“呵呵,这是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创设的一个情境!”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當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其实,当我看到老师这个情境时,我觉得还不错,因为情境中的地点是学生熟悉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是当我看到学生很失望很失望是,我有所感悟。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旅游。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教学的一个手段”时,就产生了一种被“骗”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所以,情境的本身很好,但是在这里如果不加以修改,就失去了创设情境的原则。在课后,与教师的交谈中我们提出能不能把情境的内容稍作修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兴趣影响很大。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兴趣特征。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卡通片、彩色图片、童话、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能引起他们思索的问题,激发其求知欲。
情境创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德育作用,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对其内涵的考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
二、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多的困难。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时,直接提问:“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啊?你们还记得吗?”下面的学生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还在哈哈大笑,在后面听课的两个老师都眉头紧皱。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上课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虽然教师也有简单的情境创设,但是对于低年级来说缺乏有趣和新鲜感。如果你的情境创设没有把学生带入到你的情境中来,那么还是一场独角戏。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的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要有原则性
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乱编滥造,衡量一个情境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的现实性。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估算乘法》时出示了这一的例题: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
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异口同声:喜欢)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我们石泉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坝大峡谷…,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现在网络比较方便,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准备在网上预订门票。我们三个班一共有104人,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家觉得我们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中坝大峡谷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当时老师一片茫然,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一看,然后满脸笑容的回答学生“呵呵,这是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创设的一个情境!”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當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其实,当我看到老师这个情境时,我觉得还不错,因为情境中的地点是学生熟悉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是当我看到学生很失望很失望是,我有所感悟。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旅游。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教学的一个手段”时,就产生了一种被“骗”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所以,情境的本身很好,但是在这里如果不加以修改,就失去了创设情境的原则。在课后,与教师的交谈中我们提出能不能把情境的内容稍作修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往往受兴趣影响很大。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兴趣特征。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卡通片、彩色图片、童话、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能引起他们思索的问题,激发其求知欲。
情境创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德育作用,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取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忘记了对其内涵的考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
二、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多的困难。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比大小》时,直接提问:“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啊?你们还记得吗?”下面的学生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还在哈哈大笑,在后面听课的两个老师都眉头紧皱。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上课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虽然教师也有简单的情境创设,但是对于低年级来说缺乏有趣和新鲜感。如果你的情境创设没有把学生带入到你的情境中来,那么还是一场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