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导问·自问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问;导问;自问;向问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彩的“设问”来启思导学,但更需要通过“导问”,让学生敢于“自问”、善于“自问”,让课堂成为美文的悦读场、思维的训练营和新问题的发源地。
  一、设问:以问启思,以问导学
  1. 聚焦主问题。所谓主问题,就是能够引发学生对文本深入思考、热烈讨论、鉴赏品味、主动探究的重要问题。设置主问题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紧扣文本,二是要紧扣学情。例如,教学鲁迅的《社戏》,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文中写了故乡的众多人物,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迅哥儿”,你最想和谁交朋友?这个问题扣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用一问串起文中的所有人物,能够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故乡人的可爱之处,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
  2. 构建问题链。一节课的主问题往往具有总括性、综合性,想要一下子解决,可能会超越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围绕主问题构建问题链,由浅入深地设问。例如,教学《老王》,如果直接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往往会导致学生只抓住文中的个别事件或片言只语就匆忙下结论。这时,可以设计问题链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讲了“我”和老王之间的几件往事?老王给“我”的关心与帮助,“我”有没有回报?在物质上,“我”有愧于他吗?每次老王给我帮助后,我的反应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词句,还原“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为什么这种“愧怍”“我”几年之后才渐渐明白过来?通过这样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文中的“愧怍”。
  3. 找准生长点。教师的设问,不仅要紧扣文本,更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生长点。如七年级学生对如何记事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懂得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是他们对如何写出故事的波折和价值还缺乏认识,因此,笔者在教学《散步》时,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次散步和普通的散步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分歧”?我们的“分歧”是怎样产生的?(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你能把解决的过程用时间轴表示出来吗?(4)分歧解决的过程,能不能略过不写?为什么?第1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故事的种子”是那些“特别的事儿”;第2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懂得制造故事冲突的基本方法;第3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懂得“冲突”的解决不是简单直接的,需要写出“波折”;第4 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冲突解决的方法凸显出作者的价值选择,要努力让故事的价值最大化。通过这样一组问题的讨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懂得了写好故事的基本原理,记事类文章写作的认识和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导问:导学生疑,以导促问
  1. 迁移中学“问”。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将类似的文本、话题放在一起,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设问”来学习如何“问”。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梅的外在特征有哪些?你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梅的神韵品格?作者为什么写梅?梅与作者有没有联系?讨论完之后,再出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学生像老师一样设计一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教师设问的方式迁移运用到类似的文本中。
  2. 争议中炼“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知识储备、思维品质等因素,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在争议处提炼出问题。如笔者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有学生提出“水罐会变成银的、金的,里面还会跳出钻石,太不真实了”,另一些学生则用“这是童话”来反驳,一时争论不下。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意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开展深入探究。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水罐的变化是虚构的,这样的想象合理吗?童话的虚构和想象要遵守什么样的逻辑?经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童话是虚构的艺术,不能用不符合生活真实来否定它们。
  3. 错位处深“问”。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错位处,让其自主发现问题。如《范进中举》一文中人物的“情”与正常的“理”严重错位。以胡屠户为例,他是范进丈人,本应爱护鼓励追求功名的范进,但他却恶语相向,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等到范进中了举,按他的逻辑是应该继续作威作福的,但他却立马改口称“贤婿老爷”,形成了情理错位。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有悖于正常翁婿的情理错位之處,提出问题,如:这些人物的言行有哪些“情理错位”之处?……“问”得深,探究自然就深下去了,学生对作品的讽刺艺术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三、自问:悦读建模,自问自励
  1. 悦读敢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情境,将课堂变成“悦读场”。一是构建适切的导读情境;二是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敢说敢问。
  2. 建模会问。“自问”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会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模型”,让他们掌握常规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式。
  3. 活动促问。教师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并提出更为深刻、更具价值的问题。
  4. 评价励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激励性评价,懂得接纳、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思考、发言,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鼓励,使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文本的更深处推进,在英语故事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链能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文以“Chicken Beat”故事阅读教学为例,论述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故事;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
【摘 要】物理学史是展现物理学家思维过程的良好素材。在教学时,深入挖掘此类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为例,探讨此类教学策略。  【关键词】溯源;物理规律;科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51-03  【作者简介】1.陈连余,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210005)教师,高级教师,
【摘 要】数学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数学复习课堂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操作经验和知识素养的提升和发展。面对现状,教师应抓住知识、思维、数史的主线,还数学复习课堂一个活泼的氛围。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尺规作图;知识串联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44-03  【
【关键词】比喻论证;教学反思;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63-03  【教学节录】  师:大家都进入盐城中学不久,对中考还记忆犹新吧?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句赠言送给你初中的同学,好不好?要求不用白话文表达,而是用文言文表达。(众惊讶)不要紧张嘛!不是要你创作文言文,而是要你直接引用文言文,就是选用今天要学的
【关键词】美国AP音乐课程;中西教育差异;学生立场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58-02  【作者简介】周晔,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2009年,江苏省天一中学开设了国际部,引进了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笔者担任多年的国际部班主任工作,近距离地接触了由美籍教师任教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自1989年开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28年来,“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
【摘 要】例题教学的互动过程包括:改编问题,体现讨论的必要;放手展示,暴露真实的想法;师生对话,擦出智慧的火花;回归例题,呈现别样的精彩。师生互动包括师班、师组、师个与生生互动等四种形式,每种形式又都蕴含表达、讨论、思维和情感等四个维度。构建好师生关系、设计好问题串以及运用好教学变通是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例题教学师生互动形式内涵保障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
主持人语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各学科的研究者都在自我审视,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找准学科定位,体现学科的独特价值。对技术课程而言,这更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反思与方向确立的契机。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尤其是高中信息技術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引起了高中学段的普遍关注,也已向下影响与辐射到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技术课程。在教育部正式发布《高中信息技
【关键词】课堂;生成;学习;真正发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052-03  【作者简介】陈生,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江苏盐城,224700)教师,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教学理念】  如何让课堂牵手生成,让学习真正发生呢?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想法。因为上
【关键词】虞山文化课程体系;人文素养;探究实践;教育场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63-03  【作者简介】陈炯明,江苏省常熟中学(江苏常熟,215500)教科所副主任,高级教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中国南社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