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在教育觀念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者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家庭教育,不是无人管,而是管束太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但是,试问:一个没有自我掌控能力的孩子怎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意义的人呢?一个在精神上失去自由的孩子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个体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特别爱吃糖果,妈妈每天给他吃三颗,可是孩子总是悄悄地多拿几颗,很快,一桶糖吃完了。妈妈没有批评儿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认识到自己必须得改变一下方法了,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于是妈妈和儿子谈了一次话。妈妈真诚地对儿子说,儿子,你长大了,以后你自己管糖吧,你自己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好不好?孩子一听高兴极了。妈妈又对孩子说,不过,牙齿对我们很重要,现在你已经换了新牙,要好好保护它,所以每天就吃三颗,记住了吗?孩子兴奋地回答:记住了!儿子乐颠乐颠的,这个以前摸都摸不到的东西,现在却归他管了,真是太高兴!过了几天,妈妈去数了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儿子真的一颗都没多吃。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妈妈只是改变了一下方法,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着的孩子,很难培养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不完全的人进行事事监控,事事管理,对孩子总是表现出不放心和不信任,家长在教育理念上也觉得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得到自尊和信任,可是在实际操作上,行为总是与理念相背离。在这个案例中,表面看来,不过是妈妈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一个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旁观者,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这种权利的下放,一定会重新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信任和自尊是我们在教育中最应该给孩子的,被信任是前提,被尊重是天性。你给了孩子自由,就表明还孩子以自尊,一个不被信任的孩子是很难发展出自尊和自我管理的品格的。
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失去自由,本能成人。可见,自由多可贵。其实,自由和信任就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需要我们去点滴确认。教育是件繁琐宏大的事,它存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想,如果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大有可为的。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孩子为人的天性:天真、自尊、信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具备更完备的品格。
而家长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的背离,我想主要是因为两方面意识的匮乏,
第一是缺少对孩子真正的尊重,第二是没有找到通往尊重的路径。其实我们作为人,都是唯一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特殊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的,任何的教育都应该在客观现象的基础上观察主观人物的特点,教育的成败不在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和学校的优劣,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小思想”“小动作”,而划分出了孩子的不同命运。在现代家庭中,有些家长觉得管制孩子就是对的,错把管制当教育,可是要把这份自尊和信任回归那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只有放下了,孩子和家长都会少些压力,孩子也就会少些禁锢,多些自由。
三、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本文所说的自由是否就是放任孩子的成长呢?是否就是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呢?是否就是任由其发展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儿童脆弱无助,他希望拥有童年的无邪和快乐,他希望心灵和肉体的自由,他希望父母是能与他共鸣相通的,他们渴望自由地成长,可是父母那份沉重的爱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我想,家长培育一个优秀孩子的想法没有错,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成为孩子进步的助推器,又要成为他们的保护伞,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总是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如果是主动接受愿意而为之那是幸运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迫的情况的被动地接受这一切,那后果又会如何呢?这就是我本文所说的,给孩子以自由。让我们的教育呈现于无痕。以“无痕”教育达到“有痕”教育之效果。
没有自由和信任就没有教育,你给孩子以自由和信任,它必将成为一种力量,并用这种力量去对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后记: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自古以来,我们都深知自由的可贵,作为现在的家长,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变成了穿西装的野人,在理念上家长一定认同要尊重孩子,只是在行为上发生了偏离,我想家长如果再教育过程中多一些自省和学习,那将是孩子最大的福音。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家庭教育,不是无人管,而是管束太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但是,试问:一个没有自我掌控能力的孩子怎么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意义的人呢?一个在精神上失去自由的孩子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个体呢?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特别爱吃糖果,妈妈每天给他吃三颗,可是孩子总是悄悄地多拿几颗,很快,一桶糖吃完了。妈妈没有批评儿子,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管理,认识到自己必须得改变一下方法了,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于是妈妈和儿子谈了一次话。妈妈真诚地对儿子说,儿子,你长大了,以后你自己管糖吧,你自己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好不好?孩子一听高兴极了。妈妈又对孩子说,不过,牙齿对我们很重要,现在你已经换了新牙,要好好保护它,所以每天就吃三颗,记住了吗?孩子兴奋地回答:记住了!儿子乐颠乐颠的,这个以前摸都摸不到的东西,现在却归他管了,真是太高兴!过了几天,妈妈去数了数糖筒里的糖,发现儿子真的一颗都没多吃。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妈妈只是改变了一下方法,就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着的孩子,很难培养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不完全的人进行事事监控,事事管理,对孩子总是表现出不放心和不信任,家长在教育理念上也觉得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得到自尊和信任,可是在实际操作上,行为总是与理念相背离。在这个案例中,表面看来,不过是妈妈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一个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旁观者,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这种权利的下放,一定会重新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信任和自尊是我们在教育中最应该给孩子的,被信任是前提,被尊重是天性。你给了孩子自由,就表明还孩子以自尊,一个不被信任的孩子是很难发展出自尊和自我管理的品格的。
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这会产生一种后果,即儿童的胆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失去自由,本能成人。可见,自由多可贵。其实,自由和信任就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需要我们去点滴确认。教育是件繁琐宏大的事,它存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想,如果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大有可为的。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孩子为人的天性:天真、自尊、信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具备更完备的品格。
而家长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的背离,我想主要是因为两方面意识的匮乏,
第一是缺少对孩子真正的尊重,第二是没有找到通往尊重的路径。其实我们作为人,都是唯一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特殊密码来到这个世界的,任何的教育都应该在客观现象的基础上观察主观人物的特点,教育的成败不在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和学校的优劣,很多时候取决于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小思想”“小动作”,而划分出了孩子的不同命运。在现代家庭中,有些家长觉得管制孩子就是对的,错把管制当教育,可是要把这份自尊和信任回归那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只有放下了,孩子和家长都会少些压力,孩子也就会少些禁锢,多些自由。
三、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本文所说的自由是否就是放任孩子的成长呢?是否就是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呢?是否就是任由其发展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儿童脆弱无助,他希望拥有童年的无邪和快乐,他希望心灵和肉体的自由,他希望父母是能与他共鸣相通的,他们渴望自由地成长,可是父母那份沉重的爱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我想,家长培育一个优秀孩子的想法没有错,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成为孩子进步的助推器,又要成为他们的保护伞,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总是为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孩子如果是主动接受愿意而为之那是幸运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迫的情况的被动地接受这一切,那后果又会如何呢?这就是我本文所说的,给孩子以自由。让我们的教育呈现于无痕。以“无痕”教育达到“有痕”教育之效果。
没有自由和信任就没有教育,你给孩子以自由和信任,它必将成为一种力量,并用这种力量去对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后记: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自古以来,我们都深知自由的可贵,作为现在的家长,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变成了穿西装的野人,在理念上家长一定认同要尊重孩子,只是在行为上发生了偏离,我想家长如果再教育过程中多一些自省和学习,那将是孩子最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