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 ”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名词,它在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内各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如何构建面向“互联网 ”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对此,该文以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该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改革,包括制定面向“互联网 ”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组建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组织;制定面向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质量保障平台。该文为探索“互联网 ”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 ;人才培养;保障体系;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082-02
  1概述
  计算机网络、移动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互联网 ”正成为当下一个极具热度的词汇。所谓的“互联网 ”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生产加工、社会服务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力图创造新的领域和新的生态。在国外,“互联网 ”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埘。在我国,早在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就把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列人了当年政府年度报告,并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政府将“互联网 ”概念提到了战略高度,意味着“互联网 ”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众所周知,许多互联网服务公司其核心都是软件,因此软件行业成为实现我国“互联网 ”产业的一个基础性行业,国内每年对互联网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软件工程相关从业人员约400多万人,尚有约80万人需求缺口,且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多数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难以感受到这些数字带来的欣慰,很多毕业生并没有真正找到对口的专业,甚至有毕业生是“毕业即失业”。而从企业看来,这些软件工程应届生很多并不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合适企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尽管近些年我国很多高校都对“互联网 ”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并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已有改革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探索,缺乏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专门研究。下面本文将以作者供职的大学——安徽大学为例,深入探索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2安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现状
  安徽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经过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一批特色及重点学科。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所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学科,而软件工程专业本身也是国家一级硕士学位点,从2004年设置该专业以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 ”相关产业的不断升级,我院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并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我院当前的软件工程改革缺少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其突出问题表现在:
  2.1缺乏面向“互联网 ”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是一个渐进性阶梯式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对培养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现有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更多的是从某一个环节来考虑对人才的培养,这显然很难得到满足互联网企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而如何深入研究“互联网 ”的软件人才培养规律,并结合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是过去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缺乏的。
  2.2缺乏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组织
  教学质量的规范监控对于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从学校到学院每学期都有校院领导、督导组等不定期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抽查,但是这种监控多为临时抽調,缺乏规范的组织和机制,不同部门的权责不明,也就很难真正达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目的。
  2.3缺乏面向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
  软件工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它的教学效果对于最终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我院已有软件工程教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强调教学进度情况、教案和教学日志的完整性等传统方面,忽略了对于教学过程、质量以及教学中涉及的工作制度等保障,而这些对于培养出满足“互联网 ”的合格软件工程人才具有深远影响。
  2.4缺乏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质量保障平台
  “互联网 ”对软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我们院系的软件工程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层次和角度进行考核保障,而这些考核和保障的完成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如何构建满足上述要求的质量保障平台也是当前我院所缺乏的。
  3以“互联网 ”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改革
  针对以上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不足,自2017年12月起,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安徽大学教务处联合,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开始探索以“互联网 ”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改革。重点从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专业化的教学监督组织、实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质量保障机制以及建设软硬件并举的教学保障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
  3.1制定面向“互联网 ”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互联网 ”时代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需要培养的人才具有常规软件编程能力,还需要具有包括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据此,我院提出以“互联网 ”下的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国内外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规范为纲领,建立自顶向下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时,以SWECC工作组发布的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规划SE2004为依据,以“互联网 ”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为指导精神,自顶向下制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点覆盖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在制定理论课程体系时,在确保原有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前提下,增加了网络类课程的设置,先后开设了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计算等课程,并在大四上学期开设了面向即将毕业学生的互联网项目前沿讲座。在制定实践课程体系时,通过在大三开始设置的课程设计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此我院开设了移动互联网案例课程设计、网络软件构造课程设计、网络工程科研实践、网络病毒课程设计等。通过创新性的一体化专业培养模式,将“互联网 ”的概念深植于学生的脑海,并在潜移默化的本科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走人互联网软件企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2组建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组织
  为了达到上述的培养效果,学院根据我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组建了学院一系—软件工程课程组 企业导师”的三级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其中学院负责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并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软件工程系负责具体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和统计。软件工程课程组 企业导师共同对具体的课程进行监督。其中课程组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督导,而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类课程的督导。此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还在每学期期末,让听课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打分,并将分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人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这样教学运行线和教学质量线相分离的组织机构,全程监控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3.3制定面向软件工程理论,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
  有了上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督组织,学院进一步结合“互联网 ”的要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出台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对于理论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习题布置、答疑、作业批改、卷面考试之外,还引入了翻转课堂等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大三以上本科生,由于其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自学习能力,通过翻转课堂,先由教师制作本次教学的视频和相关练习并上传至网络,学生课前自主地学习教学视频并进行练习。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生生之间对本次教学内容的难点、疑点进行交流,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作业、操作练习。最后对于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由任课教师、听课学生、院系教学监督组共同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以改进教学质量。对于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外,主要在大四上学期引入了面向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案例和具体教学均是来自学院聘请的一些合肥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导师,通过将公司的若干个实际项目简化,由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为学生未来进入实际的互联网公司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4建设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质量保障平台
  教学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相关软硬件平台的建设。为此,安徽大学教务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平台来动态全程地跟踪教学质量。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现代教务系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平台”和“教学评估网”等。同时还着力新打造了“企业同步的理论教学环平台”“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案例库”“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平台”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平台。
  4新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实施效果
  新的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自2018年起在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16级、17级、18级软件工程专业展开试点,总共涉及约240名本科生。通过新的保障体系无论学生、老师、学校都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从学生来说,同学们一致反映新的人才培養保障体系,确实提高了学生在“互联网 ”背景下的综合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互联网企业。从一线教师来说,教师们也感觉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也使得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更加高涨。从学校和学院的管理角度来说,校院均感受到,新的保障体系实施起来更加简单透明,对课程的保障效果也更加明显。
  5结束语
  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对于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面向“互联网 ”的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更是成为困扰我国各个高校教学界的一个难点和痛点。本文以安徽大学为例,结合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该院开展的面向“互联网 ”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以及后续改革后的实施效果,也为其他省市兄弟高校的相关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中美术特长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特长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和多样化。作者就高中美术特长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论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特长教学相整合过程中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美术特长教学 实践经验 整合 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对人类发展具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正
1.树立歌唱自信心  自信心对人具有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么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这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职责,但是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普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普及音乐教育才能推动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普及音乐教育,中小学阶段应着重采取以歌唱教学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模式。  一、歌唱是中小学阶段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
摘 要: 目前,依据现实需求,我军总部、军区、部分院校开设了军用车辆驾驶教学,其覆盖教学对象多样,既包括专业性与目的性较强的士官驾驶员,又包括基础驾驶理论与技能学习的生长干部。随着军用车辆在我军作战保障中承担任务的加重,驾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部(分)队的保障能力。其中,了解复杂条件或不同环境下的驾驶训练要求,对于日常使用与管理、安全组织车辆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依据自身驾驶教学经验,立足教练
摘 要: 艺术欣赏与家庭合作不仅能使学生愉悦,还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益处。艺术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近年来,国内外在艺术欣赏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共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我国艺术欣赏教育稍显欠缺,特别是与家庭的合作,不够重视,趋于形式化,具体举措不到位,达不到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
摘 要: 每年举行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是处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学生检测自身听力水平的重要考试。在TEM4考试中,听写部分所占比重较大,是众多学生的难点,在听写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错误。本文就词块运用与联想记忆的研究同TEM4中听写错误类型的分析相结合,对如何提高听写部分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TEM4 听写错误 词块 联想记忆  1.引言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作为检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