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浅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方式。”于是特此提出:“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因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己成为全民共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受到熏陶和启迪,国家又推行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效果,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养成习惯。
关键词:智慧课堂;国学经典;哲学素养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浅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方式。”于是特此提出:“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因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己成为全民共识。也正因如此,国学经典特别受到重视。“国学经典”与此同时进入了课堂,而且被写进了课程表。那么如何上好国学经典课,国学经典多学生有什么帮助呢?,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的亲身经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智慧课堂,创设学习经典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我担任本班一节国学阅读课。《国学经典》这本书,它是由毫州市教育局编写的,我大至翻看一遍也就是些浅显的古典文献及古诗文之类,因为有现成的教材,一课时一首古诗或者节选几句话,后面有相应的“导读驿站”对本首诗作解释,接着配有“国学拾贝”,选编了古代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故事。有了这么多法宝,感觉教起来不难,课堂上让学生读读背背就可以了,没有做课件,也没有深入研究文本。第一节国学课上得非常失败,孩子们兴致不高,没有新鲜感,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把今天上的内容背会了,接下来的课堂时间无法把控。可能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枯燥无味。我也有些力不从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痛定思痛,要想让学生热爱国学,首先老师得是个国学通。引领孩子们走进国学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高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为了学好经典我经常在班级里举行一些活动,比如,(1)在班级内举行古诗文背诵大赛,在班级内分成四组,第一个环节,每组派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看看谁背诵的多,然后进行第二环节,开始抢答,谁那组先举手,背会了,就加分,接下来就是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或者古文来填空。把这三项的分数加在一起最高分的获胜。(2)在班级内举行学经典、用经典手抄报比赛。看看谁设计的手抄报好,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扬。国学经典的学习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学会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学生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学生们的话题,一部分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渐渐参与到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写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写作文。现在,由于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不害怕写作文了,每周都是盼着寫作文呢!当然,这里面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是写作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有些优秀的学生对于《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不但熟读成诵,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这些都是从经典中得到的提升。
三、持之以恒地学习经典,滋润学生的心灵,还学生一个正确、健康的人生
学习经典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一个精彩的人生。《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国学经典的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中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学习了《明旦歌》明白了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孩子们努力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虚度光阴,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成为一个把握当下,充实而快乐的人。良好习小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验和成功都重在积累与长期坚持。通过智慧课堂来让学生学习经典,老师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从文学素养到哲学素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里,他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了;他们的行为变得彬彬有礼了,作为老师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更
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道;懂得了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懂得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哲学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息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我定会不停歇地去探索,去追求。把这些教授、这些国学大师的教学精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领到我的教学中来。在工作中践行吟诵经典,唱读经典。让传统经典在孩子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智慧课堂;国学经典;哲学素养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浅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方式。”于是特此提出:“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因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己成为全民共识。也正因如此,国学经典特别受到重视。“国学经典”与此同时进入了课堂,而且被写进了课程表。那么如何上好国学经典课,国学经典多学生有什么帮助呢?,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的亲身经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智慧课堂,创设学习经典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我担任本班一节国学阅读课。《国学经典》这本书,它是由毫州市教育局编写的,我大至翻看一遍也就是些浅显的古典文献及古诗文之类,因为有现成的教材,一课时一首古诗或者节选几句话,后面有相应的“导读驿站”对本首诗作解释,接着配有“国学拾贝”,选编了古代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故事。有了这么多法宝,感觉教起来不难,课堂上让学生读读背背就可以了,没有做课件,也没有深入研究文本。第一节国学课上得非常失败,孩子们兴致不高,没有新鲜感,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把今天上的内容背会了,接下来的课堂时间无法把控。可能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枯燥无味。我也有些力不从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痛定思痛,要想让学生热爱国学,首先老师得是个国学通。引领孩子们走进国学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高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为了学好经典我经常在班级里举行一些活动,比如,(1)在班级内举行古诗文背诵大赛,在班级内分成四组,第一个环节,每组派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看看谁背诵的多,然后进行第二环节,开始抢答,谁那组先举手,背会了,就加分,接下来就是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或者古文来填空。把这三项的分数加在一起最高分的获胜。(2)在班级内举行学经典、用经典手抄报比赛。看看谁设计的手抄报好,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扬。国学经典的学习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具体的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学会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学生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学生们的话题,一部分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渐渐参与到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写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写作文。现在,由于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就不害怕写作文了,每周都是盼着寫作文呢!当然,这里面写作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是写作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有些优秀的学生对于《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不但熟读成诵,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这些都是从经典中得到的提升。
三、持之以恒地学习经典,滋润学生的心灵,还学生一个正确、健康的人生
学习经典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一个精彩的人生。《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国学经典的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中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学习了《明旦歌》明白了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孩子们努力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不虚度光阴,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成为一个把握当下,充实而快乐的人。良好习小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验和成功都重在积累与长期坚持。通过智慧课堂来让学生学习经典,老师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从文学素养到哲学素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里,他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了;他们的行为变得彬彬有礼了,作为老师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更
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道;懂得了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懂得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哲学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息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我定会不停歇地去探索,去追求。把这些教授、这些国学大师的教学精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引领到我的教学中来。在工作中践行吟诵经典,唱读经典。让传统经典在孩子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