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广播电视大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多方原因的存在,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学校的盲区,笔者正是想从此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体的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电大;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15-03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覆盖全国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日渐成型,而其中,电大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跟其他高校一样,电大除了专心于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创新外,也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各岗位能人的艰巨任务,由此也决定了对电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然而,事实上,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归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学生主观意识淡漠。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同于传统入学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电大学生以成年人为主体,以在职学生居多,求学动机呈现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就大多数电大学生而言,他们参加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以利于他们晋升或找寻工作,因而,学完2~3年的课程、获得电大文凭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看来,一方面有悖于他们电大学习的初衷;另一方面认为单位的学习已足够,无需画蛇添足。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指导下,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到课的学生寥寥无几,经常出现一个教师二三个学生的尴尬场面。同时,又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点,考试多以死记硬背的东西居多,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基本能过关,更加导致了前面一幕的出现。
1.2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型大学,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全日制高校”。学生和学校处于一定的隔离状态,彼此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学校的教育重点也基本侧重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把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最大目标,很少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仅仅作一次始业教育,流于形式,作用不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较之以前又有更大的改变:压缩面授课时间、增加网上交流、淡化班级管理、实行学分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等等。这些新措施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分大大增加,但也使师生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更加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事实上,学校也从来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较之学校在专业课上的投入,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思想教育都是无法相比的。在一些人看来,电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单位和组织,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专业知识,至于思政工作则是学生本人和单位的事。但同时又由于单位和学校联系不够、沟通不足,思想工作经常出现两不管的“空白地带”。
2面对这些新情况、老问题,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2.1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特色。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给传统的思政工作带了新的理念和契机。它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工作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电大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一个最大特点即是采用“媒体”教学,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网络是电大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媒体,现在电大课程的教学时间有三分之二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如何转变传统观念,利用网络做好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网络教育不能以传统教育模式的变相直接或间接出现,而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选择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南开大学的教学方法就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在南开大学,思政教师开通的“晨钟博客”,改变了学生们对思政教师的既有印象。在这里,教师们用着“海天一色”、“见习医生”、“程门立雪”之类的网名,讨论着或严肃的课改课题,或轻松的教学心得,严肃的政治课教师与文风随意的博客写手之间挂上钩,既增加了学生们好奇的心理,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同学对思政课程的兴趣。
2.2充分把握仅有的几堂思政课面授时间,强化正面教育的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延伸,是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对主渠道教育的补充,实现与其它媒体和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互补,学校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依然不能放弃,学校依然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原有的思想政治课面授教育效果非常不好,这当然跟教师个体有关,但落后的、脱离现实的教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不仅电大存在,全国高校也普遍存在,国家教育部也已经看到了这种不足。为了使思政课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部特聘请了大批专家对原有教材作了大量修改,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修订成四本供全国高校共用的教材,他们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比如,关于“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的树立”问题,以往教材没有这个内容。但就业、创业问题却时时刻刻困扰着大学生,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教材讲授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念。此外,像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体现了新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新教材,更要有新教法,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照本宣读,同样改变不了现状,为此,“两课”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有专家提出,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具备两个基础:①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告诉学生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不至于太逆反。而且,电大学生本身就是社会人,接触社会非常直接,如果学的是一套,而现实又是另一套,那势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学一定要具有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上课所选择的材料要跟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合得很紧;②深厚的文化知识,理论功底要深厚,知识要渊博,使学生不至于受蒙蔽。教师要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知识含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凡的事例、平实的风格面对学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每单位课时抽出一定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登台讲课,任师生点评,讲课题目和形式都由学生决定,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拉回思想政治课课堂。
2.3电大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整个教学安排不仅有课程实践更有专业实践,因此,电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限于在校内进行,在条件允许和专业对口的情况下,要多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既是一个大课堂,又是大熔炉,只有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受到很好的磨练,得到更大的提高。尤其是电大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社会,对社会有更多层次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将更佳。事实也证明,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专业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对学校对社会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些对自己原来不怎么喜欢的专业和岗位甚至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2.4电大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是指电大应与学生所在单位、管理社区紧密结合,相互协调。 电大教育中,教学双方异地相处,沟通渠道有限,受教育者大多为成人,且有各自的归属单位或管理社区。因此,单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全部教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实际出发,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校及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都要增强做好开放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忌相互推诿,形成空档,使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经常主动与其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加强联系,通报情况。学生所在单位或社区也可将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成绩、政治思想表现作为该生在本单位年终考核、选优评奖、升等晋级的重要条件,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电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电大学生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作为学生的共性,更有作为学生的特性。因此,只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既保留传统的有价值的思政工作方法,又探索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工作方式,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更好、更实际、更活泼、更有力。
参考文献
[1]贾洛川、沈国勤.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
[2]天津师大华夏学院直属党支部.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3]陈文国.开放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2002.7
[4]中国青年报.2007.4
收稿日期:2007-09-21
【关键词】电大;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15-03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覆盖全国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日渐成型,而其中,电大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跟其他高校一样,电大除了专心于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创新外,也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各岗位能人的艰巨任务,由此也决定了对电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然而,事实上,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归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学生主观意识淡漠。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同于传统入学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生。电大学生以成年人为主体,以在职学生居多,求学动机呈现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就大多数电大学生而言,他们参加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以利于他们晋升或找寻工作,因而,学完2~3年的课程、获得电大文凭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至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看来,一方面有悖于他们电大学习的初衷;另一方面认为单位的学习已足够,无需画蛇添足。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指导下,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到课的学生寥寥无几,经常出现一个教师二三个学生的尴尬场面。同时,又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点,考试多以死记硬背的东西居多,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基本能过关,更加导致了前面一幕的出现。
1.2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型大学,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全日制高校”。学生和学校处于一定的隔离状态,彼此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学校的教育重点也基本侧重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把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最大目标,很少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或仅仅作一次始业教育,流于形式,作用不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较之以前又有更大的改变:压缩面授课时间、增加网上交流、淡化班级管理、实行学分制、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等等。这些新措施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分大大增加,但也使师生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更加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事实上,学校也从来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较之学校在专业课上的投入,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思想教育都是无法相比的。在一些人看来,电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单位和组织,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专业知识,至于思政工作则是学生本人和单位的事。但同时又由于单位和学校联系不够、沟通不足,思想工作经常出现两不管的“空白地带”。
2面对这些新情况、老问题,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2.1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电大开放办学的特色。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给传统的思政工作带了新的理念和契机。它不仅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工作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电大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一个最大特点即是采用“媒体”教学,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网络是电大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媒体,现在电大课程的教学时间有三分之二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如何转变传统观念,利用网络做好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网络教育不能以传统教育模式的变相直接或间接出现,而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选择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南开大学的教学方法就很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在南开大学,思政教师开通的“晨钟博客”,改变了学生们对思政教师的既有印象。在这里,教师们用着“海天一色”、“见习医生”、“程门立雪”之类的网名,讨论着或严肃的课改课题,或轻松的教学心得,严肃的政治课教师与文风随意的博客写手之间挂上钩,既增加了学生们好奇的心理,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同学对思政课程的兴趣。
2.2充分把握仅有的几堂思政课面授时间,强化正面教育的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延伸,是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对主渠道教育的补充,实现与其它媒体和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互补,学校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依然不能放弃,学校依然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原有的思想政治课面授教育效果非常不好,这当然跟教师个体有关,但落后的、脱离现实的教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不仅电大存在,全国高校也普遍存在,国家教育部也已经看到了这种不足。为了使思政课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部特聘请了大批专家对原有教材作了大量修改,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修订成四本供全国高校共用的教材,他们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比如,关于“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的树立”问题,以往教材没有这个内容。但就业、创业问题却时时刻刻困扰着大学生,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教材讲授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念。此外,像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体现了新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新教材,更要有新教法,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照本宣读,同样改变不了现状,为此,“两课”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有专家提出,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具备两个基础:①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告诉学生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不至于太逆反。而且,电大学生本身就是社会人,接触社会非常直接,如果学的是一套,而现实又是另一套,那势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学一定要具有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上课所选择的材料要跟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合得很紧;②深厚的文化知识,理论功底要深厚,知识要渊博,使学生不至于受蒙蔽。教师要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知识含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凡的事例、平实的风格面对学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每单位课时抽出一定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登台讲课,任师生点评,讲课题目和形式都由学生决定,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拉回思想政治课课堂。
2.3电大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整个教学安排不仅有课程实践更有专业实践,因此,电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限于在校内进行,在条件允许和专业对口的情况下,要多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既是一个大课堂,又是大熔炉,只有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受到很好的磨练,得到更大的提高。尤其是电大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社会,对社会有更多层次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将更佳。事实也证明,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专业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喜爱,对学校对社会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些对自己原来不怎么喜欢的专业和岗位甚至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2.4电大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是指电大应与学生所在单位、管理社区紧密结合,相互协调。 电大教育中,教学双方异地相处,沟通渠道有限,受教育者大多为成人,且有各自的归属单位或管理社区。因此,单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全部教育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实际出发,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学校及学生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都要增强做好开放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忌相互推诿,形成空档,使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经常主动与其所在单位或管理社区加强联系,通报情况。学生所在单位或社区也可将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业成绩、政治思想表现作为该生在本单位年终考核、选优评奖、升等晋级的重要条件,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生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电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电大学生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作为学生的共性,更有作为学生的特性。因此,只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既保留传统的有价值的思政工作方法,又探索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工作方式,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更好、更实际、更活泼、更有力。
参考文献
[1]贾洛川、沈国勤.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
[2]天津师大华夏学院直属党支部.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3]陈文国.开放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2002.7
[4]中国青年报.2007.4
收稿日期:200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