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 营造探究氛围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和构建者,而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更不能把他们看作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引发学生思考,勇于创造的动因,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置悬念,给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势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研究和探索。
  一、 情境设置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中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无味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而利用情境设置悬念,更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时,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同学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吧,你们也一定很喜欢孙悟空吧,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能随意伸缩,已知在方便使用时金箍棒的长度为2.43米,有一次孙悟空发现距他15米处有一妖精,他立刻把手中的金箍棒先伸长了9米,又缩短2米,再伸长-1.27米,最后又缩短了-8米,请同学们说明这样孙悟空能否击中妖怪?
  于是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分析这一问题中互为相反的量,领会伸长-1.2米和缩短-8米的含义,体会加、减法可以相互转换,并最终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
  我们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学生倍感新颖,这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火花,他们一定会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中探索和思考。
  二、 示错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以往经验,有意出示一些学生易错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和方法,在学生思维对与错的交叉冲突中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我在教学等式性质的时候,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你能找出下列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吗?
  解:设a = b,则a2=ab
  ∴a2-b2=ab-b2
  ∴(a+b)(a-b)=a(a-b)
  ∴a+b=a
  ∴2a=a
  ∴2=1
  “2=1” ?!这一结果太荒唐了,但究竟错在哪呢?每一步似乎都有根据呀!这时课堂犹如平静的湖面落入一颗石子,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个个争论不休,个个兴趣盎然。
  经过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和交流,终于发现了错误根源并达成共识:原来在变成a+b=a这一步中,需要在等式的两边同除以a-b,而a-b其实为0,这是不符合等式性质的。
  三、 设障设置
  这种方法是指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知识的特点,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适当的思维障碍,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了解有根的分式方程的方法后,我们可再出示这样一道分式方程:
  同学们按照刚才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求出了它的解是x=1,但是同学们很快会发现,如果把这个解代入原方程中,分母为0,方程中出现的两个分式都没有意义,于是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在他们心中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是计算错误吗?
  可计算并没有错误呀?这时老师趁机加以启发引导,同学们开始相互讨论和研究,他们最终会发现在去分母这一过程中其实无意地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这样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有时可能使方程中分式的分母为0,即产生了增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增根的意义,而且深刻理解了产生增根的原因,懂得了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四、 变式设置
  变式设置法,是指运用变式手段对某个典型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的地进行演变,设置悬念,使学生初步掌握问题的本质属性,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其主要表现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形式。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都以五边形为例)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学习从多边形内取一点O来证明这个定理(如图1),然后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点O取在多边形的一边(如图2)或多边形外(如图3)能否来证明这个定理呢?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至此方是长进。”在数学课堂中精心地设置悬念,巧妙地设置疑问,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利于学生研究数学积极情感的培养,利于学生实践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提高,同时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会因此平添无限的生机和精彩。
  (湖南省平江县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他们最渴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教育。和谐教育在德育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素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和谐教育 德育 实施 渗透  和谐教育重在精心雕塑儿童的心灵,努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从“面向未来”出发,为21世纪培养出色的人才,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相和谐的人才。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兴
期刊
高中物理实验是高中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基础课程,其具有丰富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手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是高中实验课程存在一些缺陷,如封闭落后的实验教学思维;陈旧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开放程度低等,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实现现代的教学目标。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高中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期刊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经验与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参加高中生物教学十多年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坚持“以学
期刊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平台。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课堂非常重视展示,注重展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思维成果。在“展示”的有效驱动下,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当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展示,但课堂实施时存在着误区。  一、展示内容单一化的误区  1.表现  有的地理教师让学生展示的内容非常单一,仅展示思考结果,只呈现结论、答案。有的课堂虽采用一问多答的形式,但依然停留在追问结论
期刊
片段教学即任意截取一篇课文的某个重点段落,没有学生,面对着专家或领导,进行10-15分钟的教学,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这里的“片断教学”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说,是一篇课文的片段,从时间上来说,是一节课的片段。但是不管从内容还是时间上,这个片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中的局部,在处理教材时应进行通盘的考虑。下面就具体谈谈进行片断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
期刊
小学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课相比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无兴趣,不少家长、教师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坏毛病这么多,打架、吸烟、乱交朋友、好吃懒惰、大手大脚。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客观方面:  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由于受条件限制,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这样,无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课被它学科占用
期刊
记得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  这对教育是多么完美的一种描述啊!如果教育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那承担教育的人将是怎样的一群人?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在接近20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中,我在对周遭同事的观察和对自己的反思中,不断扣问着自己
期刊
摘要: “数学素养”一词,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数学素养是人所必备的素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着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没有这种素养,人类就不会记数,不会排序,不会测量,不会分配,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也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素养  把“数学素养”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善“导”的教师,总会在课堂之中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求异、创
期刊
一、 发挥教材的指向和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体系下,政治课教学不能再是书上有什么讲什么,考试也不能再是书上有什么就考什么。新教材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是路径、指向,我们在课堂上所重视的也应是路径和过程。例如:在讲综合探究课"做好就业与创业的准备"时,可以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中选择,可以访问创业成功人士,可以访问下岗职工,可以参加企业招聘会,可以进入招聘网、人才网等等,最终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工作的获得与事业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