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小鼠抽动行为及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健脾止动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小鼠抽动行为及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的影响,探讨健脾止动汤的作用机制。

方法

40只小鼠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中药组)、泰必利组(西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采用亚氨基二丙氰(IDPN)腹腔注射建立TS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重新分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泰必利(50 mg/kg) 和健脾止动汤汤(20 g/kg),连续给药6周后,对小鼠再次进行行为学测试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小鼠双侧纹状体内氨基酸递质的含量。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前(1.90±1.80,2.05±1.40)与治疗后(1.15±1.67,1.00±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小鼠Glu(1858.33±203.00,1744.53±234.01)和GABA(261.24±47.31,258.57±57.64)均呈高表达状态(P<0.05),中药组Glu含量(1595.88±218.2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Glu/GABA(7.32±1.49,6.90±0.85,7.38±1.08)与空白对照组(7.55±0.75)相比,均有下降趋势,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脾止动汤可能通过调节纹状体内Glu、GABA含量的变化,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而发挥抗抽动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A)、对照加药组(B)、抑郁组(C)和抑郁加药组(D),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动物模型,应激同时B、D组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kg)干预,A、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共28 d。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用实时荧光P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1)在癫痫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抗痫、促智药物对二者作用。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致痫组和卡马西平组、奥卡西平组、茴拉西坦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治疗3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其余5组用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上述成药物干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
目的考察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Q)对182名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2.55±16.83)分,水平较低。②创伤后成长高分组在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上显著高于创伤后成长低分组(t=3.867,P<0.01;t=8.45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孤独症模型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阳性神经元表达及锥体细胞形态学改变。方法按Schneider方法制作VPA孤独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模型鼠海马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孤独症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CA1区锥体细胞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增强,孤独症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数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