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图书馆正快速地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变。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和信息时代我国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等几个方面加以研究,并指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77-02
随着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图书馆正快速地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一词以来,1993年美国率先研发数字图书馆,世界各国也开始了各自的数字图书馆研发工作。我国于1996年开始起步,略晚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国内外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它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势在必行。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从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过来的。它最早是199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尚未统一的定义。本人综合其概念,作如下定义: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用户都可以跨库链接的异构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群。
2 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和特征
1)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它由四大模块组成:网络通讯系统;用户界面;信息资源和检索、发布系统以及咨询系统。
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纵观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文献载体数字化,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它的特征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制作规划计划化。
3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组织模式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来说,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是极其重要。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论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还是在我国初建阶段,都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许多大型图书馆的领导者们都已经感觉到只靠自身的力量来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没有益处的,也是不可能的,他们都渴望找到比自己势力强或有特色馆藏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合作建设数字图书馆,以期建成后的数字资源能够共享。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部门或机构,对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进行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纵观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本人认为,目前有大致以下几种模式可以参考。
1)强弱联合模式(中心馆—基层馆)。这种组合形式是由一个比较权威的、知名度高的、实力强的图书馆出面牵头,联系几个规模不大、实力较弱的图书馆,有所侧重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这种以强带弱的模式往往适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馆舍地理分布不太远的情况。如果是在本省内建设,则由相对权威的省馆出面组织,联系其他几家图书馆共同建设。省馆作为中心馆,其他馆称之为基层馆。省馆主要提供技术支持,负责资源重组整合,还兼备着管理、组织、策划的功能,并负责基层馆的业务辅导任务。
这种组合形式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够顺利执行相关条例和标准,也利于开发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同时可以带动弱势图书馆群体,帮助他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2)强强合作模式(成员馆—成员馆)。该模式是指由多个实力较强的图书馆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型。这种组合形式往往适用于较大规模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联合起来的各级图书馆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名次不分先后。并且各成员馆馆舍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散性很大,有跨省市分布。这种组合形式的建立,不是由哪个知名度高,或实力相对强的图书馆先提议,而是由意欲联合的四五个或更多个图书馆共同提议建立的。各图书馆在联合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馆实力相当,因此各自分配的建设任务也基本平衡,数字资源的建设中,采用新型的,还是通用的标准和条例,以及什么样的技术支持等诸多问题,由他们共同协商,最后制定,共同承担。如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创建的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的CALIS项目、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项目,目前已建有九个资源库。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调动各成员馆的积极性,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均能保障,各成员馆拥有各自的特色馆藏,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建设出一批学科内容丰富、数据规模较大的数字资源。
3)主体树型。主体树型,这种模式是指在一个上级主管部门或势力强大的机构来组织管理,下面由N个分层级的图书馆组合成的图书馆集合,从上到下,从一个到n个,再从n个到n+1个……这也是一种联合建设的模式。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规模超大的情况。这种超大规模的建设,要想顺利完工,必须由一个上级主管部门或强势机构出面,做好一系列、多机构的协调管理工作,并抽调各行业以及相关专家群参加建设。如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由文化部牵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等多单位联合协作,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有终极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协调,便于统一标准,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借鉴美国的建设理念和先进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虽然有十几年,起步较晚。而美国则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理念和经验。首先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这一新生事物,并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无论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牵涉到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人们生活学习的新环境,这不是一个短期研究可以完成的。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正是着眼于将来,而不是近期利益和效果。
2)需要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合作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智力工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复杂难度大而且建设周期长。因此我国应当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协调管理,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建立起沟通。计算机通讯领域、信息科学领域、图书馆先后加入,法律领域也开始介入。总之,光靠图书馆自身是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3)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不够统一。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其实就是将资源数字化后建库。在建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各种正式标准,尽量避免不规范建库,导致大量资源不能相互交换和集中的现象。目前有关数字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比较多,应尽量使用成熟的已有标准。
4)重视特色数据库建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图书馆应有所分工,立足本馆馆藏特色,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数据库,并使之上网,供用户使用。只有提供特色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才有生命力。
5)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肯定要遇到未来资源从哪儿来所涉及的版权问题。从国际上的实例来看,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国外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因此,我国也应加强版权保护方面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版权,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在世界各国已经开展起来,代表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不久,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它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戬.试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J].深圳特区科技,2005(11).
[2]徐海蓉.浅谈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2004(6).
[3]王慧芳.面向公共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构建[J].创新科技,2013(4).
作者简介
王爱杰(1969-),河南南阳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77-02
随着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图书馆正快速地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了数字图书馆一词以来,1993年美国率先研发数字图书馆,世界各国也开始了各自的数字图书馆研发工作。我国于1996年开始起步,略晚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国内外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它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势在必行。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从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过来的。它最早是199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至今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尚未统一的定义。本人综合其概念,作如下定义: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用户都可以跨库链接的异构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群。
2 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和特征
1)数字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它由四大模块组成:网络通讯系统;用户界面;信息资源和检索、发布系统以及咨询系统。
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纵观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文献载体数字化,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它的特征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制作规划计划化。
3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组织模式
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来说,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是极其重要。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论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还是在我国初建阶段,都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许多大型图书馆的领导者们都已经感觉到只靠自身的力量来建设数字图书馆是没有益处的,也是不可能的,他们都渴望找到比自己势力强或有特色馆藏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合作建设数字图书馆,以期建成后的数字资源能够共享。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部门或机构,对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进行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纵观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本人认为,目前有大致以下几种模式可以参考。
1)强弱联合模式(中心馆—基层馆)。这种组合形式是由一个比较权威的、知名度高的、实力强的图书馆出面牵头,联系几个规模不大、实力较弱的图书馆,有所侧重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这种以强带弱的模式往往适用于规模不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馆舍地理分布不太远的情况。如果是在本省内建设,则由相对权威的省馆出面组织,联系其他几家图书馆共同建设。省馆作为中心馆,其他馆称之为基层馆。省馆主要提供技术支持,负责资源重组整合,还兼备着管理、组织、策划的功能,并负责基层馆的业务辅导任务。
这种组合形式的好处就是:除了能够顺利执行相关条例和标准,也利于开发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同时可以带动弱势图书馆群体,帮助他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2)强强合作模式(成员馆—成员馆)。该模式是指由多个实力较强的图书馆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型。这种组合形式往往适用于较大规模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联合起来的各级图书馆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名次不分先后。并且各成员馆馆舍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散性很大,有跨省市分布。这种组合形式的建立,不是由哪个知名度高,或实力相对强的图书馆先提议,而是由意欲联合的四五个或更多个图书馆共同提议建立的。各图书馆在联合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馆实力相当,因此各自分配的建设任务也基本平衡,数字资源的建设中,采用新型的,还是通用的标准和条例,以及什么样的技术支持等诸多问题,由他们共同协商,最后制定,共同承担。如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创建的中国高等教育服务的CALIS项目、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项目,目前已建有九个资源库。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调动各成员馆的积极性,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均能保障,各成员馆拥有各自的特色馆藏,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建设出一批学科内容丰富、数据规模较大的数字资源。
3)主体树型。主体树型,这种模式是指在一个上级主管部门或势力强大的机构来组织管理,下面由N个分层级的图书馆组合成的图书馆集合,从上到下,从一个到n个,再从n个到n+1个……这也是一种联合建设的模式。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规模超大的情况。这种超大规模的建设,要想顺利完工,必须由一个上级主管部门或强势机构出面,做好一系列、多机构的协调管理工作,并抽调各行业以及相关专家群参加建设。如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由文化部牵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等多单位联合协作,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有终极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协调,便于统一标准,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借鉴美国的建设理念和先进经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虽然有十几年,起步较晚。而美国则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理念和经验。首先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这一新生事物,并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无论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牵涉到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人们生活学习的新环境,这不是一个短期研究可以完成的。美国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正是着眼于将来,而不是近期利益和效果。
2)需要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合作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智力工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复杂难度大而且建设周期长。因此我国应当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协调管理,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与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建立起沟通。计算机通讯领域、信息科学领域、图书馆先后加入,法律领域也开始介入。总之,光靠图书馆自身是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3)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不够统一。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其实就是将资源数字化后建库。在建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各种正式标准,尽量避免不规范建库,导致大量资源不能相互交换和集中的现象。目前有关数字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比较多,应尽量使用成熟的已有标准。
4)重视特色数据库建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图书馆应有所分工,立足本馆馆藏特色,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化数据库,并使之上网,供用户使用。只有提供特色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才有生命力。
5)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肯定要遇到未来资源从哪儿来所涉及的版权问题。从国际上的实例来看,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国外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因此,我国也应加强版权保护方面的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版权,使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5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在世界各国已经开展起来,代表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不久,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它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戬.试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J].深圳特区科技,2005(11).
[2]徐海蓉.浅谈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2004(6).
[3]王慧芳.面向公共服务的数字图书馆构建[J].创新科技,2013(4).
作者简介
王爱杰(1969-),河南南阳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