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出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随机从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脑卒中偏瘫病案中抽取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接受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尤为必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连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19-01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且致残率、死亡率较高,造成患者生命岌岌可危,往往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等原因造成,患病后往往出现程度不同的肢体偏瘫,严重影响生活能力,生活品质每况愈下。相关研究[1]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配以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尽早恢复,优化生活品质。对此,本研究提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12例,年龄为(61.04±3.11)岁;观察组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为(63.21±4.53)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是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及服药指导等。观察组接受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心理护理
护士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用心同患者交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评估结果等为其提供针对性情志护理。其中,音乐引导、认知干预、注意力转移等是常见干预方法,可引导患者舒缓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2.2认知护理
每周五开展认知交流活动,基于患者的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主题,积极训练与强化患者思维。同时,可采取音乐等艺术方式,对患者的听觉进行刺激,促使功能能够早日恢复。
1.2.3康复训练
组织开展一系列基础性康复训练活动,如患肢摆放、体位变换、关节被动运动等。同时,鼓励患者开展有效行为训练活动,如坐下、起立、移动、下床、站立等。基于患者恢复现状,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澡、进食、上厕所等。康复训练中,护士应耐心指导,用心鼓励患者,构建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锻炼工作。另外,针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时,动作应尽量轻柔,频率不得太快,尽可能活动到位。
1.2.4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组成连续康复护理小组,给予持续半年或一年的连续护理,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针对患者所属社区护理人员,应组织其进行专业培训,培训重点为连续康复护理临床价值、评定标准、护理流程及方法、注意事项等。另外,小组成员应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对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解,并用心地解疑答惑,要求其科学服用,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另外,嘱咐患者科学、规律生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1.3观察指标
肢体功能的评定参照Fugl—Meyer评定量表(FMA)[2]进行评定,该量表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肢与下肢,其中上肢的总分为66分,下肢的总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同时,关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3]予以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10项内容,每项采用0分、5分、10分、15分予以打分,滿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FMA评分、Barthel指数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X±S)表,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t,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中枢神经系统尚存在重组的可能性,若及时介入可渐渐恢复偏瘫肢体,缓解各种后遗症。所以,早期针对性有效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尤为必要。连续康复护理,则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角度对患者给予不间断的护理与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强化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同时,连续康复护理还能够使得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渐渐回归社会。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因此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医院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晶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32(20):188—189+192.
[2]李瑶瑶,苗晒晒.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90—91.
[3]杨冬花.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01):158—159.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连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19-01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且致残率、死亡率较高,造成患者生命岌岌可危,往往由于脑动脉狭窄、闭塞、破裂等原因造成,患病后往往出现程度不同的肢体偏瘫,严重影响生活能力,生活品质每况愈下。相关研究[1]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配以康复护理干预,可加快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尽早恢复,优化生活品质。对此,本研究提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20例,男性12例,年龄为(61.04±3.11)岁;观察组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为(63.21±4.53)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是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及服药指导等。观察组接受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心理护理
护士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用心同患者交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评估结果等为其提供针对性情志护理。其中,音乐引导、认知干预、注意力转移等是常见干预方法,可引导患者舒缓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2.2认知护理
每周五开展认知交流活动,基于患者的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主题,积极训练与强化患者思维。同时,可采取音乐等艺术方式,对患者的听觉进行刺激,促使功能能够早日恢复。
1.2.3康复训练
组织开展一系列基础性康复训练活动,如患肢摆放、体位变换、关节被动运动等。同时,鼓励患者开展有效行为训练活动,如坐下、起立、移动、下床、站立等。基于患者恢复现状,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吃饭、洗澡、进食、上厕所等。康复训练中,护士应耐心指导,用心鼓励患者,构建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锻炼工作。另外,针对偏瘫肢体进行被动活动时,动作应尽量轻柔,频率不得太快,尽可能活动到位。
1.2.4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组成连续康复护理小组,给予持续半年或一年的连续护理,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针对患者所属社区护理人员,应组织其进行专业培训,培训重点为连续康复护理临床价值、评定标准、护理流程及方法、注意事项等。另外,小组成员应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对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了解,并用心地解疑答惑,要求其科学服用,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另外,嘱咐患者科学、规律生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1.3观察指标
肢体功能的评定参照Fugl—Meyer评定量表(FMA)[2]进行评定,该量表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上肢与下肢,其中上肢的总分为66分,下肢的总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同时,关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3]予以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10项内容,每项采用0分、5分、10分、15分予以打分,滿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FMA评分、Barthel指数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X±S)表,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t,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中枢神经系统尚存在重组的可能性,若及时介入可渐渐恢复偏瘫肢体,缓解各种后遗症。所以,早期针对性有效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尤为必要。连续康复护理,则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角度对患者给予不间断的护理与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强化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同时,连续康复护理还能够使得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渐渐回归社会。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因此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医院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晶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32(20):188—189+192.
[2]李瑶瑶,苗晒晒.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90—91.
[3]杨冬花.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0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