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籍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本护照意味着一种身份认同,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一本护照,仅仅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好坏,不管怎样,都是个人的选择。
  看到关于商人张兰国籍问题的很多争议,其中一点,觉得张兰不再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似乎就不再认定自己是中国人。有这样的想法,显然基于对于中国人的认定,在于手中拿怎样的护照。似乎有道理,毕竟根据中国的国籍法,不允许双重国籍。只是,仅仅凭媒体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张兰注销了中国内地的户口就认定她不再是中国人,显然很不严谨,因为,如果张兰拿了香港或者澳门特区身份证,同样需要注销内地户口,只是,她依然是中国公民。
  张兰主动辞去了北京政协委员,北京政协也说,非中国籍不能担任政协委员,因为每个省市都有港澳政协委员,所以可以排除拿港澳特区护照的可能性。但是,这样就一定不是中国人了吗?这又牵涉出一个对中国人定义的问题:血缘中国?文化中国?再比如,拿着台湾“护照”的,算不算中国人呢?
  有媒体翻出两年前,张兰忆述当初为何不加入加拿大籍的言论,我不知道,是不是想暗示张兰有些虚伪。只是,人的想法,会根据自身以及外在的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曾经信誓旦旦的爱情,甚至信仰,曾经的理想,曾经的目标,如果我们接受这些改变,那有人改变初衷,决定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去别的国家安身立命,又能证明什么呢?
  张兰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个行为本身,到底有没有讨论和关注的价值?
  如果张兰注销了户口,为了保留政协委员的头衔而向政协隐瞒,那当然要遭到谴责,毕竟这是一个公职,关系到公共利益。但是只要她向政协主动备案,那接下来,是政协根据规定来进行跟进处理的责任。她是不是移民,移民去哪里,尽管她算是公众人物,却没有向公众交代的义务。
  而我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何一个在两年前还是那样不舍得自己中国国籍的商人,却舍得放弃了呢?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发生了哪些事情,让她觉得,放弃的所得,要超过了保留的所失呢?其实不单单是张兰,在过去这两年,移民的人群,迅速从富有人群转向中产阶层,海外留学,也从大学快速地转向高中生,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些人不愿意留在中国呢?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福建长乐采访。这里的乡村显然是富裕的,看看那一栋栋的别墅洋房,但同时又是那样的安静,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只有老人,以及那些在美国还有加拿大出生的留守儿童。很快,这些孩子也会离开,因为有免费的公立教育,他们终于可以和父母团聚。和老人们聊想不想自己的子女,舍不舍得马上要离开的孙子孙女,他们平静地回答:“做工赚钱嘛!以后,我可以去看他们的嘛!”我们眼中遥远的美国,对于老人们来说,只是子女们去拼搏的一个地方,不管远近,哪里都一样。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本护照意味着一种身份认同,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一本护照,仅仅意味着生存机会的好坏,不管怎样,都是个人的选择。
  法国的富商,因为不堪重负而用脚投票,去做比利时人,并没有看到太多批评他不爱法国的声音,相反,出现了声讨法国政府的声音,批评税收政策正在把法国人赶出法国。有一些终于拿了美国护照的中国人,现在有些懊悔,因为急迫地想回到中国发展,但美国人的身份却成了障碍。只是,放弃美国国籍,会有损失,还有风险,于是犹豫不决。
  很多人都希望能拿着两本护照,可以享受着两边的好处,也可以规避两边的风险。只是,像张兰这样的商人,是没有资格拥有这样的特权的。
其他文献
没有货币危机的转嫁能力、没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操纵全球资源的能力,最好从一开始就不要学习美联储的做法,低息、宽松货币的结果是作茧自缚。日本是这样,东南亚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美国各界就如何应对财政悬崖争吵不休,只有一个共识,即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利率继续压低在零利率的水平,直到美国的就业形势实质性好转,直到美国国民、企业因为房地产泡沫崩溃变得异常难看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好转。  美国可能在年底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末,从电视上,看了一部美国电影《Broadcast News(电视新闻)》。电影讲述一家美国全国性电视台,在华盛顿的新闻部里面,一个年轻的女制片人,一个男记者,以及一位男主播的故事。  女制片聪明能干,拥有新闻理想,为了收视率尽力对抗一切困难。男记者报道新闻专业出色,可惜相貌平平,缺乏明星气质。公司裁员,男记者首当其冲。男主播不懂新闻,不会写稿,不会问问题,但是长相有观众缘。每次做直
期刊
广东之所以社会建设的局面比较好,成功经验就是给社会组织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要你不去限制它,它自己就会生长起来。  在目前中国形成众多强大利益集团、利益格局固化的背景下,“政改受阻”已是人人共知,而强推政改亦让许多人所不容。  近两年,有学者提出新型思路。以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可绕开政治改革,先进行社会改革;等到社会改革做好,政治改革或者民
期刊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然而作为全球第六大啤酒制造商一青啤公司却在经济“寒冬”不“冬眠”,继今年落子九江,揭阳投产,兰州、菏泽扩建搬迁之后,青啤公司又启动了在中原基地市场的整合与扩张。  香飘牡丹之都  11月21日,青岛啤酒印万千升/年洛阳(宜阳)啤酒项目顺利签约。据悉,此次青岛啤酒河南生产基地项目位于河南省宜阳县产业聚集区,占地约357亩,总体规划生产能力60万千升/年,一期工程生产
期刊
“因势而变”是马蔚华的管理理念。“势”就是未来的趋势、世界的大势、宏观的走势。“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这体现在招行,就是致力于做到“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  11月9日,“安永企业家奖”2012获奖者名单公布,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成为中国大陆区获最高荣誉“2012国家大奖”的企业家。  据了解,安永企业家奖分别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逾140个城
期刊
“物流金融”成为当今物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物流金融”就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对于广大中小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都大有裨益。中信银行青岛分行顺势而为,推出“监管融通”业务。该业务以其创新性和专业性在诸多“物流金融”业务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  有一种企业精神叫专注。当其他企业忙于服务所谓“大客户”之时,他却二十年如一日为广大中小客户提供不断
期刊
11月21日,十八大闭幕刚刚6天,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就迎来了全国11个改革试点省市的负责人。这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也是刚刚在5天前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会议。此次会议的内容和主题,会后被部分人士解读为“十八大后中南海向外界释放的改革信息”。  李克强突出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李克强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
期刊
政治人物一旦登上高位,他的第一次讲话,第一个会议议题,第一次出行,就有着确定的舆论指向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当我们回顾十年前、百年前政治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埋下的种种伏笔,意味无穷。  美国大选刚结束,观察家就纷纷猜测奥巴马连任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哪一个。这不,国内某媒体就预测“奥巴马连任首次出访的国家,欧洲国家可能性高”。专家给出的理由是:“要想成为奥巴马连任后出访的首选国家,一般推
期刊
策划前言  十八大波澜不惊地走完了全程。新一代领导集体诞生了,他们将导演接下来五年或十年的中国好戏。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戏份,自然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改”,已不再是敏感的话题,日久常新,这其中凝聚着多少国人的向往、渴望、热切以及观望、忧虑、纠结、担忧?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领导下的未来十年,中国政改之戏会如何演?  一个地方的改革剧本正在撰写。  这个剧本由广东撰写,大标题是:政府放权,社会管理。  广
期刊
官员出轨实际是在走钢丝。一步失误,身败名裂,终生遗憾。既有失去家庭的危险,又有臭名社会的可能,更不要说乌纱帽被摘了。有头脑者不会走这条路,担心的是就怕犯糊涂。所以,道德这根线一定要拉紧。  听一位女同学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她去美国公干,期间到已在美国定居多年的老邻居家拜访。拉呱时老邻居很关心地问起女同学的丈夫。得知女同学丈夫在一家单位担任领导,老邻居马上有些紧张又担心地告诫:你可要看紧啊,现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