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 言
文化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从社会文化背景这一角度来探究与考察外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外语教师的素质发展不再是单一的教授学生外语知识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是教师的“自我理解”,即教师对自身以及教师对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理解的反思与建构。此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外语教师素质发展的方向、过程以及结果对其所存在的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十分依赖。由此,从多元文化这一视域来探究外语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多元文化语境下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外语教师的道德修养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作为外语教师,课堂内容的主体是讲授目标语言知识以及其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外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辨,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能够自主地、有意识地去伪存真、弃糟留精。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真正地爱学生。外语教师要做到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所获得的新的信息与知识进行评价、筛选、吸收、消化、调整或摒弃,使之成为自己的学识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水平,做到对工作的热爱。
(二)具备正确解读多元文化的能力
在理解多元文化的概念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和行为方式。文化无疑是人创造的,是人对其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与本质的自我解释。因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标志,而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和行为方式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文化的界定,剔除了广义文化界定中“物”的成分。而狭义文化对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更为直接,为正确看待、分析文化与教育、多元文化与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李纯,2009)根据多元文化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哲学等三个方面对多元文化展开解读。
1.多元文化是一种历史事实
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这是人类文化从最开始就呈现出的一种客观存在,从历史来看,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宏观的世界历史来看,有早期的古希腊文化,欧洲中期的宗教文化等。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有春秋战国文化、唐朝文化、明代文化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文化当然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多元文化是客观的历史事实,是指在一个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等特定的系统中,同时存在的、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几种文化。(牟岱,2000)
2.多元文化是一种政治诉求
从上述多元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不仅是由来己久的事实存在,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文化上所秉持的观念。多元文化兴起于少数民族或族群争取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的民权斗争,这就体现出多元文化这一理念的出现以及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是作为某一民族或种族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的一种结果。多元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而是囊括了给予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平等权等多重内涵。
3.多元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
从更深刻的哲学意义上来看,多元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理解多元文化就是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且要认识到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与此相对应的认识就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多样的和异同的,人们不应该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视角应该是多样的。从单一到多样标志着人类认知模式的转变,是一种新的思维。对多元文化的解读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打破一元的思维方式和单一话语的霸权地位,从绝对转变到相对。
由此看来,多元文化不仅是历史事实,还是一种政治诉求和思维方式。正确解读多元文化就是要以尊重、理解、宽容与学习的态度和思维去看待和处理差异多样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社会主流文化不能毫无保留地全部接受,对于其他亚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决,要批判性地看待所有文化。由此,公正、平等、差异、多元等成为多元文化的核心词汇。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外语教师处于课堂中绝对的主体地位,他们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掌控者,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在这种教学氛围当中,外语教师不会注意到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即使注意到了,大多数老师也选择了忽视。在一个外语课堂中,所有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小的多元文化语境,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的背景各不相同,这使得其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如若外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势必会影响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就是教学效果较差。在如今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外语的协助者,外语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文化多样与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角色也应从原来被动的参与者转变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即要展现出各自的特性,以便与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真正实现外语课堂上的“以人为本”。
教学模式也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一角色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他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教学要求》中提到“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这显示个性化学习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胡壮麟,2004)
(四)具备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成为可能,然而它的到来使得教师的作用及其运行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外语教师是学生获得有关外语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网络当中获得大量的国外知识和信息,在这些知识以及信息当中,有一些可能是外语教师所不能了解的。然而当学生需要从中进行判断和选择时,外语教师的功能就从“教授”转变为“指导”,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若要把这种功能充分发挥,就要求外语教师具备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的主旨在于学生只有掌控了驾驭信息的能力,信息才会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络上充斥着的信息量是任何外语教师都无法遍览的,如果教师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亦即在判断、选择、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反思性、合作性教学意识
外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上面所提到的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 资源的能力外,其自身在面对周围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信息量时,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由始至终都是知识的载体,身为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外语教师的知识架构应该相应地进行更改,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有属于自己的、渊博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尤为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分析问题的角度与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只有外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了提高,才能帮助学生对外语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按照个人的经验结合教学大纲机械地进行授课,很少人会把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素质发展联系起来,这就体现出教师具备反思性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反思模式是发挥教师主体及引导地位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这一模式重在体验与反思教育行为。反思模式的启示在于:我们必须确立外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及引导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适合自己的理论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要通过例如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由教师自己观察、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去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甘正东,2000)
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发展行为,因为个人的理论视野和创新能力总是有限的。通过互助合作,不仅可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还可以克服教学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和孤立感,建立大学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开展教师间互助合作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常见的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活动主要有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教学心得交流会、集体备课等。除在本校教师间开展互助合作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加入外语教育组织,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相关活动以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高越,张玥,尹立鑫,2009)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从多元文化视域下,探讨了外语教师应具备的五种素质。本文作者认为,如果把教师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与文化无关的技术性过程,会使教育这一行业变得呆板、枯燥、毫无新意,只有将教师素质发展融入多元文化语境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教师的自主化专业素质发展,使教师突破专业知能的局限,进而完成教师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人的专业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作用与误解[J],外国教育研究,2008(9)
[2]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届博士学位论文
[3]牟岱,多元一体文化概论[J]冲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4)
[4]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一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5]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6]高越,张玥,尹立鑫,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J],教育探索,2009(3)
文化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从社会文化背景这一角度来探究与考察外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外语教师的素质发展不再是单一的教授学生外语知识以及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是教师的“自我理解”,即教师对自身以及教师对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理解的反思与建构。此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外语教师素质发展的方向、过程以及结果对其所存在的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十分依赖。由此,从多元文化这一视域来探究外语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多元文化语境下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外语教师的道德修养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作为外语教师,课堂内容的主体是讲授目标语言知识以及其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外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辨,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能够自主地、有意识地去伪存真、弃糟留精。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真正地爱学生。外语教师要做到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所获得的新的信息与知识进行评价、筛选、吸收、消化、调整或摒弃,使之成为自己的学识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水平,做到对工作的热爱。
(二)具备正确解读多元文化的能力
在理解多元文化的概念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和行为方式。文化无疑是人创造的,是人对其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与本质的自我解释。因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标志,而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和行为方式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文化的界定,剔除了广义文化界定中“物”的成分。而狭义文化对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更为直接,为正确看待、分析文化与教育、多元文化与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李纯,2009)根据多元文化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历史、社会和哲学等三个方面对多元文化展开解读。
1.多元文化是一种历史事实
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这是人类文化从最开始就呈现出的一种客观存在,从历史来看,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宏观的世界历史来看,有早期的古希腊文化,欧洲中期的宗教文化等。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有春秋战国文化、唐朝文化、明代文化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文化当然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多元文化是客观的历史事实,是指在一个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等特定的系统中,同时存在的、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几种文化。(牟岱,2000)
2.多元文化是一种政治诉求
从上述多元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可以看出,多元文化不仅是由来己久的事实存在,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文化上所秉持的观念。多元文化兴起于少数民族或族群争取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的民权斗争,这就体现出多元文化这一理念的出现以及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是作为某一民族或种族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的一种结果。多元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而是囊括了给予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平等权等多重内涵。
3.多元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
从更深刻的哲学意义上来看,多元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理解多元文化就是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且要认识到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与此相对应的认识就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多样的和异同的,人们不应该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视角应该是多样的。从单一到多样标志着人类认知模式的转变,是一种新的思维。对多元文化的解读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打破一元的思维方式和单一话语的霸权地位,从绝对转变到相对。
由此看来,多元文化不仅是历史事实,还是一种政治诉求和思维方式。正确解读多元文化就是要以尊重、理解、宽容与学习的态度和思维去看待和处理差异多样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社会主流文化不能毫无保留地全部接受,对于其他亚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决,要批判性地看待所有文化。由此,公正、平等、差异、多元等成为多元文化的核心词汇。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外语教师处于课堂中绝对的主体地位,他们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掌控者,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在这种教学氛围当中,外语教师不会注意到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即使注意到了,大多数老师也选择了忽视。在一个外语课堂中,所有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小的多元文化语境,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的背景各不相同,这使得其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如若外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势必会影响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就是教学效果较差。在如今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外语的协助者,外语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文化多样与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角色也应从原来被动的参与者转变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即要展现出各自的特性,以便与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真正实现外语课堂上的“以人为本”。
教学模式也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一角色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了他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教学要求》中提到“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这显示个性化学习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胡壮麟,2004)
(四)具备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成为可能,然而它的到来使得教师的作用及其运行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外语教师是学生获得有关外语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网络当中获得大量的国外知识和信息,在这些知识以及信息当中,有一些可能是外语教师所不能了解的。然而当学生需要从中进行判断和选择时,外语教师的功能就从“教授”转变为“指导”,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若要把这种功能充分发挥,就要求外语教师具备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这种能力的主旨在于学生只有掌控了驾驭信息的能力,信息才会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络上充斥着的信息量是任何外语教师都无法遍览的,如果教师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亦即在判断、选择、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反思性、合作性教学意识
外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上面所提到的掌握信息化时代信息 资源的能力外,其自身在面对周围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信息量时,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由始至终都是知识的载体,身为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外语教师的知识架构应该相应地进行更改,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有属于自己的、渊博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尤为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分析问题的角度与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只有外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了提高,才能帮助学生对外语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按照个人的经验结合教学大纲机械地进行授课,很少人会把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素质发展联系起来,这就体现出教师具备反思性教学意识的重要性。反思模式是发挥教师主体及引导地位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这一模式重在体验与反思教育行为。反思模式的启示在于:我们必须确立外语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及引导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和总结适合自己的理论见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的理论,要通过例如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由教师自己观察、内省和反思课堂教学活动,去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甘正东,2000)
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发展行为,因为个人的理论视野和创新能力总是有限的。通过互助合作,不仅可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还可以克服教学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和孤立感,建立大学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开展教师间互助合作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常见的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活动主要有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教学心得交流会、集体备课等。除在本校教师间开展互助合作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加入外语教育组织,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相关活动以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高越,张玥,尹立鑫,2009)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从多元文化视域下,探讨了外语教师应具备的五种素质。本文作者认为,如果把教师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与文化无关的技术性过程,会使教育这一行业变得呆板、枯燥、毫无新意,只有将教师素质发展融入多元文化语境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教师的自主化专业素质发展,使教师突破专业知能的局限,进而完成教师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人的专业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冯永刚,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作用与误解[J],外国教育研究,2008(9)
[2]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届博士学位论文
[3]牟岱,多元一体文化概论[J]冲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4)
[4]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一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5]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6]高越,张玥,尹立鑫,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J],教育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