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酒行业媒体工作,在向外人宣传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产品白酒时,常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事情:说起红酒,自然会想到法国波尔多;聊到啤酒,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德国;但是谈及白酒,却不知该言哪里?贵州遵义的仁怀?四川的宜宾?还是泸州?相邻三地,虽然分别拥有着在中国白酒行业中四个响当当的名字——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方圆约5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可是没有人会把其中任何一个地区说成中国白酒的中心。
好在,这一尴尬局面即将被解除。“川南黔北已经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条件。”2009年初的四川“两会”上,四川省人大代表陈林和政协委员沈才洪、范中成在两会上不约而同地建议对泸州、宜宾和贵州仁怀等川黔两省三市的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陈是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沈是泸州老窖副总经理,而范中成则是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
在一个正三角形中,两条边的中垂线相交,就可以确定它的重心。但在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蓝图里,重心的求解却没有这么简单。政府与企业,文化与经济,酿酒与旅游,产业群与产业群,都在这个位于长江上游的三角形地带里交汇融合。加之,几大企业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虽然彼此之间有合作,同样也存在着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那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对于区域经济乃至中国白酒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于有序竞争中加强各个强势品牌之间的合作?“金三角”的重心又该落在何处?
产业集群凸显
“名酒金三角”浮出水面
事实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区的设想,是在2007年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联席会议上被首度提出的,具体指向泸州、宜宾及遵义3座毗邻的著名酒城。随后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二次会议上,两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对四川的宜宾、泸州和贵州遵义的仁怀等川黔两省三市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打造中国白酒长江上游经济区。
2008年8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宜宾视察时,对白酒产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提出要努力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白酒金三角”,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政府研究室也迅速组成了调研组奔赴宜宾,就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进行调研,形成了“打造中国白酒波尔多,建设川酒千亿产业调研报告”。至此,中国“名酒金三角”开始浮出水面,作为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经济计划被各级政府机构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从中国酒业流通协会获悉,2009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郎酒四家企业销售收入约600亿元,占据全国白酒行业收入半壁河山。而三地山水相连,具有独特的酿造白酒的天然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但多年来,三地各自为政,导致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发挥,对产业资源和中小企业的整合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川南黔北已经具备了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一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酒品牌,拥有收藏丰富的酒文化博览馆、数百年历史的烤酒窖和藏酒洞、世界级的白酒酿酒大师和评酒专家,完全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条件。”陈林说,近年来,到五粮液酒厂参观的外宾和外国政要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白酒的历史、生产环境、酿造过程、原料种植以及当地浓郁的酒文化非常感兴趣。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杜满希先生到五粮液参观后,极力建议将这一地区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经过若干年努力,‘中国白酒金三角’与‘法国波尔多’并驾齐驱并非不可能。”在遵义酒业博览会上,一位郎酒展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打造“白酒金三角”将对资源整合、原材料共享、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好处,“每年我们下酒糟的时候,茅台酒厂董事长都会亲自前来观摩。”
原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张胜明告诉记者,“白酒金三角”的建立除了在生产技术层面能实现资源整合以外,在市场营销、品牌提升以及推动整个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他指出:“‘白酒金三角’的打造,可以进行酒类产业资源整合组建集酒类产业科、工、贸(包括酒类终端商品、产业会展、酒类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酒类生产机械、工具、酒类包装等的酒类产业专业市场)为一体的酒类产业经济开发区,通过以此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酒类产业一站式采购中心,达到区域产业航母腾飞的作用。”
而在“白酒金三角”的设想中,还包括整合宜宾市、泸州市、遵义市及有关县市区酒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四川省白酒更是期望借助这一构想,到2012年实现“129”的发展目标。即把四川白酒制造业打造成1000亿元产业;建设宜宾、泸州两大全国性白酒制造基地;打造“六朵金花”、丰谷、高洲、江口醇等9户以上全国20强白酒企业。
愿景遇难题
整合背后区域竞争不断
然而,再美好的愿景也会遭遇现实的难题。整合背后,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也一直没有停歇。
川内,多年来民间就有“酒都宜宾”、“酒城泸州”的说法。2009年12月1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宜宾“中国(宜宾)白酒之都”称号。此前,贵州仁怀一直号称“中国酒都”。由于三地都是著名的白酒产区,自然而然,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三地政府之争。“白酒金三角”提出后,再次引发三地排位之争。
“宜宾要借助五粮液为宜宾‘白酒金三角’龙头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动宜宾白酒业的发展。”宜宾市副市长葛燎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态。据悉,五粮液现已投入三个亿,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超国家标准的质量检测中心,预计今年将投入使用。为了巩固宜宾白酒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宜宾市欲借助五粮液的品牌影响力,将宜宾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白酒金三角”核心区。
在宜宾大力扶持白酒产业的同时,毗邻宜宾的酒城泸州也未消停。2009年12月10日,泸州市市委书记朱以庄到泸州白酒集中发展区调研时公开表示,泸州要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扮演主角,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白酒工业园区。早在2008年11月下旬,泸州就借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调研之时,确定了将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连接起来,在泸州打造一个销售中心的构思。而后,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引进企业34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去年10月,其南A区一开园便吸引了50多家白酒企业入驻。郎酒故乡二郎镇则筹划投资20亿元,打造集旅游、参观、品酒为一体的白酒小镇。
贵州方面积极性也很高。从2008年起,遵义也一改以往守旧的思想,召开酒博会等方式进行“酒业王国”的形象打造。
“打造一个区域,新建产业园,需要巨大的投入,然而投资者和经销商数量却是有限的。”有业内人士表示,“特别又在如此狭小的一个区域内,这三个区域难以避免因为竞争而导致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本业。”这一担忧已成现实。近两年,泸州为了提升其产业集群的知名度,打造了全国糖酒会分会场,虽然前来参展的本地企业积极性很高,但是参会的代表却十分有限;遵义酒博会即使造势很大,很多展位也出现闲置的情况;宜宾的招商也未达到理想状态。“三地都以白酒为核心产业,必然存在竞争,行政壁垒是需要突破的一大难题。”业内人士建议,“为了减少内耗,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统筹发展。”
当务之急
政府需要共谋协作
仁怀、宜宾、泸州三地都以白酒为核心产业,存在竞争是必然的。而两省三地根据各自优势,做大各自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竞合态势是建设“白酒金三角”的初衷。各自为政,既不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也不利于区域合理分工,成为要素市场化流动的首要障碍。从长远来看,三地间政府能否合作、推动并形成共识,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贵州省仁怀市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分析认为,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区,当务之急是规划、政策融合,重中之重是放眼全局、淡化小我、甘于得失,“两省三地亟须尽快建立基于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领导机构、制度建设、市场营销、投融资、人才管理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
陈林在《关于在川南黔北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建议》中也提出,科学合理地选择四川宜宾、泸州、贵州遵义沿长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的相关县乡,成立一个跨区域的特别行政区管委会,对“金三角”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如果跨省协调难度太大,四川省可以先行建立跨宜宾、泸州两市的行政管理机构,在长江上游两岸打造中国名酒经济带。”
宜宾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进一步提升三地白酒整体形象,确立白酒地域品牌的大手笔举措,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在市场、企业、人才等各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他建议起步阶段,三地可先在原料、物流、销售网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比如在营销上,可以统一使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地域品牌,从战略角度共建营销网络,通过参股、控股、联盟等方式,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在产业联动上,可以在核心产业、配套产业进行有效配置,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巩固三地在白酒产业上的领先优势。”
同时,徐进也建议三地要联合出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加强对重点白酒生产区域特别是长江上游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重点白酒企业发展原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植基地,保证高端白酒质量,维护高端白酒“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对出产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地域的白酒,实行统一地理标志和认证保护。
此外,有业内专家也建议政府层面可探讨建立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内陆保税区的可能,设立白酒发展促进基金,鼓励企业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等。
好在,这一尴尬局面即将被解除。“川南黔北已经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条件。”2009年初的四川“两会”上,四川省人大代表陈林和政协委员沈才洪、范中成在两会上不约而同地建议对泸州、宜宾和贵州仁怀等川黔两省三市的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陈是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沈是泸州老窖副总经理,而范中成则是四川省酿酒协会会长。
在一个正三角形中,两条边的中垂线相交,就可以确定它的重心。但在中国“名酒金三角”的战略蓝图里,重心的求解却没有这么简单。政府与企业,文化与经济,酿酒与旅游,产业群与产业群,都在这个位于长江上游的三角形地带里交汇融合。加之,几大企业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虽然彼此之间有合作,同样也存在着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那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对于区域经济乃至中国白酒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于有序竞争中加强各个强势品牌之间的合作?“金三角”的重心又该落在何处?
产业集群凸显
“名酒金三角”浮出水面
事实上,“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区的设想,是在2007年沿海与中西部县市区联席会议上被首度提出的,具体指向泸州、宜宾及遵义3座毗邻的著名酒城。随后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二次会议上,两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对四川的宜宾、泸州和贵州遵义的仁怀等川黔两省三市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打造中国白酒长江上游经济区。
2008年8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宜宾视察时,对白酒产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提出要努力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白酒金三角”,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四川省政府研究室也迅速组成了调研组奔赴宜宾,就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进行调研,形成了“打造中国白酒波尔多,建设川酒千亿产业调研报告”。至此,中国“名酒金三角”开始浮出水面,作为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经济计划被各级政府机构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从中国酒业流通协会获悉,2009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郎酒四家企业销售收入约600亿元,占据全国白酒行业收入半壁河山。而三地山水相连,具有独特的酿造白酒的天然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但多年来,三地各自为政,导致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发挥,对产业资源和中小企业的整合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川南黔北已经具备了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一批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名酒品牌,拥有收藏丰富的酒文化博览馆、数百年历史的烤酒窖和藏酒洞、世界级的白酒酿酒大师和评酒专家,完全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条件。”陈林说,近年来,到五粮液酒厂参观的外宾和外国政要越来越多,他们对中国白酒的历史、生产环境、酿造过程、原料种植以及当地浓郁的酒文化非常感兴趣。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杜满希先生到五粮液参观后,极力建议将这一地区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经过若干年努力,‘中国白酒金三角’与‘法国波尔多’并驾齐驱并非不可能。”在遵义酒业博览会上,一位郎酒展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打造“白酒金三角”将对资源整合、原材料共享、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好处,“每年我们下酒糟的时候,茅台酒厂董事长都会亲自前来观摩。”
原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张胜明告诉记者,“白酒金三角”的建立除了在生产技术层面能实现资源整合以外,在市场营销、品牌提升以及推动整个产业升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他指出:“‘白酒金三角’的打造,可以进行酒类产业资源整合组建集酒类产业科、工、贸(包括酒类终端商品、产业会展、酒类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酒类生产机械、工具、酒类包装等的酒类产业专业市场)为一体的酒类产业经济开发区,通过以此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酒类产业一站式采购中心,达到区域产业航母腾飞的作用。”
而在“白酒金三角”的设想中,还包括整合宜宾市、泸州市、遵义市及有关县市区酒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四川省白酒更是期望借助这一构想,到2012年实现“129”的发展目标。即把四川白酒制造业打造成1000亿元产业;建设宜宾、泸州两大全国性白酒制造基地;打造“六朵金花”、丰谷、高洲、江口醇等9户以上全国20强白酒企业。
愿景遇难题
整合背后区域竞争不断
然而,再美好的愿景也会遭遇现实的难题。整合背后,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也一直没有停歇。
川内,多年来民间就有“酒都宜宾”、“酒城泸州”的说法。2009年12月1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宜宾“中国(宜宾)白酒之都”称号。此前,贵州仁怀一直号称“中国酒都”。由于三地都是著名的白酒产区,自然而然,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三地政府之争。“白酒金三角”提出后,再次引发三地排位之争。
“宜宾要借助五粮液为宜宾‘白酒金三角’龙头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动宜宾白酒业的发展。”宜宾市副市长葛燎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态。据悉,五粮液现已投入三个亿,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超国家标准的质量检测中心,预计今年将投入使用。为了巩固宜宾白酒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宜宾市欲借助五粮液的品牌影响力,将宜宾建成全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努力把宜宾打造成为“白酒金三角”核心区。
在宜宾大力扶持白酒产业的同时,毗邻宜宾的酒城泸州也未消停。2009年12月10日,泸州市市委书记朱以庄到泸州白酒集中发展区调研时公开表示,泸州要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扮演主角,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白酒工业园区。早在2008年11月下旬,泸州就借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调研之时,确定了将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连接起来,在泸州打造一个销售中心的构思。而后,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引进企业34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去年10月,其南A区一开园便吸引了50多家白酒企业入驻。郎酒故乡二郎镇则筹划投资20亿元,打造集旅游、参观、品酒为一体的白酒小镇。
贵州方面积极性也很高。从2008年起,遵义也一改以往守旧的思想,召开酒博会等方式进行“酒业王国”的形象打造。
“打造一个区域,新建产业园,需要巨大的投入,然而投资者和经销商数量却是有限的。”有业内人士表示,“特别又在如此狭小的一个区域内,这三个区域难以避免因为竞争而导致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本业。”这一担忧已成现实。近两年,泸州为了提升其产业集群的知名度,打造了全国糖酒会分会场,虽然前来参展的本地企业积极性很高,但是参会的代表却十分有限;遵义酒博会即使造势很大,很多展位也出现闲置的情况;宜宾的招商也未达到理想状态。“三地都以白酒为核心产业,必然存在竞争,行政壁垒是需要突破的一大难题。”业内人士建议,“为了减少内耗,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统筹发展。”
当务之急
政府需要共谋协作
仁怀、宜宾、泸州三地都以白酒为核心产业,存在竞争是必然的。而两省三地根据各自优势,做大各自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竞合态势是建设“白酒金三角”的初衷。各自为政,既不利于优化配置资源,也不利于区域合理分工,成为要素市场化流动的首要障碍。从长远来看,三地间政府能否合作、推动并形成共识,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贵州省仁怀市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分析认为,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产业区,当务之急是规划、政策融合,重中之重是放眼全局、淡化小我、甘于得失,“两省三地亟须尽快建立基于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领导机构、制度建设、市场营销、投融资、人才管理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体制机制。”
陈林在《关于在川南黔北打造“中国名酒金三角”的建议》中也提出,科学合理地选择四川宜宾、泸州、贵州遵义沿长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的相关县乡,成立一个跨区域的特别行政区管委会,对“金三角”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如果跨省协调难度太大,四川省可以先行建立跨宜宾、泸州两市的行政管理机构,在长江上游两岸打造中国名酒经济带。”
宜宾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进一步提升三地白酒整体形象,确立白酒地域品牌的大手笔举措,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在市场、企业、人才等各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他建议起步阶段,三地可先在原料、物流、销售网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比如在营销上,可以统一使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地域品牌,从战略角度共建营销网络,通过参股、控股、联盟等方式,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在产业联动上,可以在核心产业、配套产业进行有效配置,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巩固三地在白酒产业上的领先优势。”
同时,徐进也建议三地要联合出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条例,加强对重点白酒生产区域特别是长江上游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鼓励和支持重点白酒企业发展原料基地,建设优质种植基地,保证高端白酒质量,维护高端白酒“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对出产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地域的白酒,实行统一地理标志和认证保护。
此外,有业内专家也建议政府层面可探讨建立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内陆保税区的可能,设立白酒发展促进基金,鼓励企业发展,支持技术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