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的载体即为语言,而且又制约和决定着语言,两者联系紧密,相互促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因素需注重应用与渗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和文学;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其特殊的文化相适应。外语是别国语言,外语学习就一定要了解与这门外语有密切关联的别国文化,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保障学习外语的整体性。所以,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化的进程。显然,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很重要了。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1.知识文化
政治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经济军事、艺术文学、生活常识等各领域都属于知识文化的范畴。如:Anyone engineer worth his salt should know how that machine works.(优秀的工程师是会懂得机器如何运行的。)盐在古罗马时代是很珍贵的。罗马军队士兵的军饷都含有盐,而后改为货币买盐,称salarium,此单词演化为之后的salary(工资)。不过,salt(盐)意译为“工资”就留在这习语中了。假如人们说,“应发他这份盐”(worth his salt),其实就是说“他是优秀的雇员”。
2.词汇文化
在词汇中,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在一个国家都得以体现,很多词汇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意韵,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理据在英语词语中是伦理、神学、哲理、宗教等民族意义的深刻积淀。
3.社会文化
理念文化或交往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在英汉之间的文化中,宗教理念、行动规则、生活态度、价值理念等都存有许多差别,给我们交往产生很多问题。沃夫森(Wolfson)指出:“与其他国家交往中,在言语和法句方面,本国人和他们的差错其实还很宽松。相反地,讲话原则被违反就经常意味着不懂礼貌,因此,本族人不太会意识相对性的到社会语言学。”如:一位美国女士对一个中国学生问道: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请问什么地方可以方便下?或厕所在哪里?),中国学生回答:Everywhere.(哪里都行),让这一女士很愤怒,也很尴尬。如:在说英语的国度,猫头鹰、驴子、老鼠均是褒义词,而向来被中国人崇拜的威武吉祥物“龙”,西方国家却认为是“张牙舞爪”“凶神恶煞”之意。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运用
1.在教学中渗透文学知识
连着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是文学。文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象性地表示思想、体现生活、抒发情感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层表现。当前,在学习英语者中广泛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背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好办法。虽然扩充词汇量很重要,但只是一味地按照英汉字典或单词书死记单词的汉语解释,最终记得的只有词语字面的意思,在语言具体的环境中,词语的意思就会依上下文而有所不同,这样会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文学知识学习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充实知识面,这些文学要素可以促进学生心灵深处爆发美感,在文学的渲染下,让他们领悟英语学习的深度和趣味。同时,这个问题还可采用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解决,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对词语的内涵的理解。
2.将文化因素融入自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然情况下把握语言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灵巧的方式实行文化认知的传递,如:利用电影、DVD、电视、网络等客观资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英美社会丰厚的文化意韵。电视与电影让听觉与视觉融为一体,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来接受讯号,丰富地道的语言、情景直观的画面,能够立体、真实地展现交际语言模块,从而可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对相联系的文化内容分别从句子分析、词汇、语篇等不同层次进行引导和讲解。有助于学生较真实地置身在交际情境之中。
四、结语
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化”,在实现经济发展、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以交流文化为依托。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定得到充分的注重,体现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技能能力的双赢。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实践研究和教学创新,才可找到适应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和文学;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其特殊的文化相适应。外语是别国语言,外语学习就一定要了解与这门外语有密切关联的别国文化,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保障学习外语的整体性。所以,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化的进程。显然,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很重要了。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1.知识文化
政治历史、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经济军事、艺术文学、生活常识等各领域都属于知识文化的范畴。如:Anyone engineer worth his salt should know how that machine works.(优秀的工程师是会懂得机器如何运行的。)盐在古罗马时代是很珍贵的。罗马军队士兵的军饷都含有盐,而后改为货币买盐,称salarium,此单词演化为之后的salary(工资)。不过,salt(盐)意译为“工资”就留在这习语中了。假如人们说,“应发他这份盐”(worth his salt),其实就是说“他是优秀的雇员”。
2.词汇文化
在词汇中,风俗习惯、政治经济在一个国家都得以体现,很多词汇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意韵,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理据在英语词语中是伦理、神学、哲理、宗教等民族意义的深刻积淀。
3.社会文化
理念文化或交往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在英汉之间的文化中,宗教理念、行动规则、生活态度、价值理念等都存有许多差别,给我们交往产生很多问题。沃夫森(Wolfson)指出:“与其他国家交往中,在言语和法句方面,本国人和他们的差错其实还很宽松。相反地,讲话原则被违反就经常意味着不懂礼貌,因此,本族人不太会意识相对性的到社会语言学。”如:一位美国女士对一个中国学生问道: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请问什么地方可以方便下?或厕所在哪里?),中国学生回答:Everywhere.(哪里都行),让这一女士很愤怒,也很尴尬。如:在说英语的国度,猫头鹰、驴子、老鼠均是褒义词,而向来被中国人崇拜的威武吉祥物“龙”,西方国家却认为是“张牙舞爪”“凶神恶煞”之意。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运用
1.在教学中渗透文学知识
连着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是文学。文学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形象性地表示思想、体现生活、抒发情感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层表现。当前,在学习英语者中广泛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背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好办法。虽然扩充词汇量很重要,但只是一味地按照英汉字典或单词书死记单词的汉语解释,最终记得的只有词语字面的意思,在语言具体的环境中,词语的意思就会依上下文而有所不同,这样会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文学知识学习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充实知识面,这些文学要素可以促进学生心灵深处爆发美感,在文学的渲染下,让他们领悟英语学习的深度和趣味。同时,这个问题还可采用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解决,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对词语的内涵的理解。
2.将文化因素融入自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然情况下把握语言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灵巧的方式实行文化认知的传递,如:利用电影、DVD、电视、网络等客观资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英美社会丰厚的文化意韵。电视与电影让听觉与视觉融为一体,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来接受讯号,丰富地道的语言、情景直观的画面,能够立体、真实地展现交际语言模块,从而可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对相联系的文化内容分别从句子分析、词汇、语篇等不同层次进行引导和讲解。有助于学生较真实地置身在交际情境之中。
四、结语
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化”,在实现经济发展、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以交流文化为依托。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定得到充分的注重,体现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技能能力的双赢。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实践研究和教学创新,才可找到适应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