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清楚地记得,2012年的暑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全体教师到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接受课改培训。那一次面对面的、直观的培训,慢慢地掀开了“研学后教”的神秘面纱。从参加培训到回学校后跟科组老师共同摸索“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到自己亲身参与“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实践,一路走来,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课改共成长。
初识“研学后教”,从抵触到欣然接受。刚刚进入课改的第一年,开始时还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抵触,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定型,老师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都已经驾轻就熟,教学也有了好成绩,为什么要推翻它,并来个彻头彻尾的改变呢?面对全新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老师们该怎么做呢?在杜郎口中学,该学校的老师身体力行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给我们优秀学校在实行新课改时的先进做法。在“研學后教”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沉闷、枯燥,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活了起来,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省心,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局面,这正把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抱着惊喜的心情,我开始欣然接受“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走上课改的新征途。
走进“研学后教”,从迷茫到收获。在大开眼界、佩服羡慕过后,再回过头看“研学后教”时,才发现自己对它的认识是那样肤浅。什么是研学案?学习小组怎样构建?怎样合作?怎样展示?雾里看花,什么也弄不懂,只能战战兢兢地慢慢探索着“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上课前,要制定研学案,但对于如何具体制定研学案却还是一知半解;对于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设定什么样的指令和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更是无从下手……紧接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接受了一系列的专题培训。每次培训,我都认真参与。还记得在深圳小学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节“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示范课里,老师在现场指导,该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学习小组,怎样给每个学生安排组内的角色和任务。由于小组学习的新鲜性,小组长们各显其能地组织着组员进行学习,“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小片段。学生们逐渐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舞台的表演者。而在场的老师们,一直在用极大的好奇心等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慢慢地,适用于我班实际情况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开始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了。根据兄弟学校的研学案模板,我们摸索、制定、修改、再修改……在反反复复的修订工作中,知道了什么是研学案。由最初变味的练习卷,一点一滴地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流程图”。孩子们的预习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积累,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在课堂上,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怎样记录、怎样汇报展示、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分评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我的课堂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台上的孩子们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台下的同学解说着问题和知识点,而台下的学生也以极大的注意力和台上的同学互动着。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讲解、争论,我真正地明白了,原来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在一路上有所收获。
随着番禺区“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启动,我校的“研学后教”教研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乐学。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小组长们组织组员们进行热烈的研讨时,课堂气氛可活跃了。现在上课时再也没有同学打瞌睡了,孩子们学习起来更轻松,按照老师制定的“研学案”去学习、找问题。作为老师,我更重视孩子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相互讨论、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在英语教研课上,小均同学正代表全组同学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组的研讨成果,这是课堂上惯常的演讲环节。见到小均同学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各组也纷纷请求上台展示。通过锻炼,孩子的胆子变大了,更懂得如何去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不知不觉间,40分钟的课结束了,下课后,有的同学出外玩耍,有些意犹未尽的同学则翻出下一节课的“研学案”并细细研读起来。慢慢地,班里面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了。
当学校要开展“研学后教”展示活动时,要求我来上一节“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示范教研课,我迎难而上,接受了这个任务和挑战。在学校科组老师的集体备课和指导点拨下,经过高密度的学習和不断的对照、请教、修改,我心里开始亮堂起来。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英语“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实施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所执教的课,也得到来参加活动的同行的一致好评,区教研室的负责领导在评课时还给了高度的评价,这是对我的辛劳付出的一种肯定。有付出,才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真正的活了起来,下一阶段,我们会继续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课堂中的“微课”,即3~5分钟的简短教学视频,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目的在于帮助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重复理解。作为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
初识“研学后教”,从抵触到欣然接受。刚刚进入课改的第一年,开始时还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抵触,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定型,老师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都已经驾轻就熟,教学也有了好成绩,为什么要推翻它,并来个彻头彻尾的改变呢?面对全新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老师们该怎么做呢?在杜郎口中学,该学校的老师身体力行地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给我们优秀学校在实行新课改时的先进做法。在“研學后教”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沉闷、枯燥,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活了起来,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省心,是一种双赢的教学局面,这正把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抱着惊喜的心情,我开始欣然接受“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走上课改的新征途。
走进“研学后教”,从迷茫到收获。在大开眼界、佩服羡慕过后,再回过头看“研学后教”时,才发现自己对它的认识是那样肤浅。什么是研学案?学习小组怎样构建?怎样合作?怎样展示?雾里看花,什么也弄不懂,只能战战兢兢地慢慢探索着“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上课前,要制定研学案,但对于如何具体制定研学案却还是一知半解;对于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设定什么样的指令和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更是无从下手……紧接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接受了一系列的专题培训。每次培训,我都认真参与。还记得在深圳小学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节“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示范课里,老师在现场指导,该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学习小组,怎样给每个学生安排组内的角色和任务。由于小组学习的新鲜性,小组长们各显其能地组织着组员进行学习,“上演”了一个个感人的小片段。学生们逐渐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舞台的表演者。而在场的老师们,一直在用极大的好奇心等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慢慢地,适用于我班实际情况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开始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了。根据兄弟学校的研学案模板,我们摸索、制定、修改、再修改……在反反复复的修订工作中,知道了什么是研学案。由最初变味的练习卷,一点一滴地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流程图”。孩子们的预习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积累,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在课堂上,指导他们怎样交流、怎样记录、怎样汇报展示、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分评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我的课堂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台上的孩子们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台下的同学解说着问题和知识点,而台下的学生也以极大的注意力和台上的同学互动着。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讲解、争论,我真正地明白了,原来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在一路上有所收获。
随着番禺区“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启动,我校的“研学后教”教研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乐学。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小组长们组织组员们进行热烈的研讨时,课堂气氛可活跃了。现在上课时再也没有同学打瞌睡了,孩子们学习起来更轻松,按照老师制定的“研学案”去学习、找问题。作为老师,我更重视孩子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相互讨论、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在英语教研课上,小均同学正代表全组同学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组的研讨成果,这是课堂上惯常的演讲环节。见到小均同学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各组也纷纷请求上台展示。通过锻炼,孩子的胆子变大了,更懂得如何去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不知不觉间,40分钟的课结束了,下课后,有的同学出外玩耍,有些意犹未尽的同学则翻出下一节课的“研学案”并细细研读起来。慢慢地,班里面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了。
当学校要开展“研学后教”展示活动时,要求我来上一节“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示范教研课,我迎难而上,接受了这个任务和挑战。在学校科组老师的集体备课和指导点拨下,经过高密度的学習和不断的对照、请教、修改,我心里开始亮堂起来。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英语“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实施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所执教的课,也得到来参加活动的同行的一致好评,区教研室的负责领导在评课时还给了高度的评价,这是对我的辛劳付出的一种肯定。有付出,才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真正的活了起来,下一阶段,我们会继续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课堂中的“微课”,即3~5分钟的简短教学视频,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目的在于帮助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重复理解。作为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