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和经济环境了决定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已经失去重商主义理论的制度基础,黄金非货币化和国别信用货币担任事实上的国际货币,贸易顺差的本质是对逆差国的政府信用,因此而积累的外汇储备也是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信用。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政策,改出口退税与补贴为消费退税和补贴是解决高储备和高通胀预期的有效途径。
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数据,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3万亿美元(3.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4%。无论是外汇储备余额,还是增长率都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步升值,汇率单边升值预期仍存。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物价快速上涨不仅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热点,也成为寻常百姓都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胀和储备之间是否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否一石二鸟的治理之策,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
外汇储备的实质是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政府信用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国货币当
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对外支付的,一般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出口支付额。从危机防范角度看,最优外汇储备水平应占GDP的10%左右。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则带来相应的机会成本,导致经济政策受制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
重商主义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顺差),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金本位下,顺差直接体现为黄金白银的积累。
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重商主义理念下的贸易顺差带来国家财富的观念已失去金本位的制度基础。黄金非货币化、国别信用货币美元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顺差国积累的财富实质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信用。顺差国利用自己的资源、劳动和技术出口商品,换回逆差国的信用货币。此时,贸易顺差积累的财富实质上是对美元、欧元等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信用。
核心货币国(美国)通过贸易顺差实行本币(美元)的海外发行,而其货币政策仅对国内经济发展负责。国别信用货币担任国际货币,而货币政策仅盯住国内的经济指标,采取相应的政策。由此带来的货币超发冲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却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输入到顺差国。
中国外汇储备的开始积累,最初源于我国外汇的极度缺乏(如图1)。因此而采用了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和结售汇制的外汇管理制度。外汇储备的激增则是出口导向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单边预期和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外汇储备由不足而到超过必要量,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过去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仍然没有改变。
通货膨胀本质是超发的信用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成本推动、需求拉上、混合型、结构型、输入型等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原因。但究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是一种货币现象。超发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必然导致价格上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埋伏着通货膨胀的隐患。全球经济的“东热西冷”,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吸引的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输入型的货币供给压力也是空前的。
储备与通胀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抛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拉动经济增长的4万亿元财政投放以外,每年单纯由于贸易顺差结汇而产生的人民币被动投放不断增长。央行因此而采取的货币政策组合拳:央票、定向票据和提高准备金率,从而对冲外汇占款,保持国内的货币供给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正常条件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构成的“池子”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的。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欧美各国为促进经济增长,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核心货币国家发行了大量信用货币。
为了清楚分析储备和通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经济逻辑,可以采用局部均衡法分析我国国内市场(如图2)。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分析出口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总供给方面,国家仍将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采取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鼓励商品出口。由于贸易顺差和我国过去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惯性和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微观经济主体倾向于结汇,央行自然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总需求方面,储备增加而产生的外汇占款,对于每一美元的储备,央行要发行约6.5元人民币来充抵,给国内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总需求增加。一方面总供给出口导向而产生国内市场供给有限,另一方面货币需求增加,而同时美元是量化宽松的充足供给,由此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商品的怪圈。出口越多,儲备越多,通胀压力越大,因为境外的货币发行国并没有采取紧缩的政策。
因此,我国基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失去了理论的现实环境。在金本位下,重商主义思想认为贸易顺差是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在黄金非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的前提下,贸易顺差产生国家财富积累的逻辑已失去基础。尤其是以国家信用货币担任世界货币的情况下,信用货币失去发行约束带来的货币超发,相当于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铸币税的基础上,再征收通货膨胀税。贸易顺差国积累的财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在,由于其货币升值的单边预期,因此微观经济主体不愿持有外汇,结汇导致中央银行被动投放本币,带来国内通胀的压力。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经济环境下,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普遍采用的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政策是通胀产生的政策原因,也是国家间博弈的必然。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逻辑分析,建议重新认识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经济背景,在新的背景下及时调整我国的经济政策成为现阶段解决高储备和高通胀预期的关键之举。
首先,尽快调整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为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政策,改出口退税和补贴为国内的消费退税或消费补贴。低价格出口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低价的劳工成本和压低的国民福利,行业的低水平恶性竞争,同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区域内的福利损失。另一方面,出口导致国内供给相对减少,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引起价格上扬。同时,储备增加,加大储备管理的成本和经济政策调整的难度,带来通胀的压力。如果把我国的出口改成内销,可以解决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问题,同时也增加国内的总供给,使市场物价回落,而且也不需要对冲外汇储备占款,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也迎刃而解,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尤其应在当前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及时调结构、扩内需、对居民实行消费补贴政策、对厂商实行内销补贴政策,同时取消出口补贴,多管齐下,实现国家经济的内外均衡的调整。应迅速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国内的消费补贴政策,扩大内需,让国民享受国家经济增长的经济福利。
再次,人民币的国际化关系到国家利益。应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行强势人民币汇率政策,推广人民币贸易结算,并逐渐成为区域乃至世界储备货币,用我国的国家信用,换取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在减少受制于美元的同时,分享储备货币利益。
最后,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争取区域内的经济主导地位。2009年成立的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初次发起出资份额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稳定区域经济金融的重要力量。从中日韩出资份额及比例看,三个国家在区域金融稳定中发挥着支柱作用,中国的作用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而进一步增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可依托于强大的外汇储备,推进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合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加快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和渠道,推动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区域汇率合作,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数据,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3万亿美元(3.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4%。无论是外汇储备余额,还是增长率都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步升值,汇率单边升值预期仍存。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物价快速上涨不仅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热点,也成为寻常百姓都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胀和储备之间是否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否一石二鸟的治理之策,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思考。
外汇储备的实质是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政府信用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国货币当
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对外支付的,一般以满足三个月的进出口支付额。从危机防范角度看,最优外汇储备水平应占GDP的10%左右。但过高的外汇储备则带来相应的机会成本,导致经济政策受制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
重商主义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顺差),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金本位下,顺差直接体现为黄金白银的积累。
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下,重商主义理念下的贸易顺差带来国家财富的观念已失去金本位的制度基础。黄金非货币化、国别信用货币美元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顺差国积累的财富实质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信用。顺差国利用自己的资源、劳动和技术出口商品,换回逆差国的信用货币。此时,贸易顺差积累的财富实质上是对美元、欧元等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信用。
核心货币国(美国)通过贸易顺差实行本币(美元)的海外发行,而其货币政策仅对国内经济发展负责。国别信用货币担任国际货币,而货币政策仅盯住国内的经济指标,采取相应的政策。由此带来的货币超发冲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却将通货膨胀的压力输入到顺差国。
中国外汇储备的开始积累,最初源于我国外汇的极度缺乏(如图1)。因此而采用了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和结售汇制的外汇管理制度。外汇储备的激增则是出口导向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单边预期和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外汇储备由不足而到超过必要量,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过去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仍然没有改变。
通货膨胀本质是超发的信用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成本推动、需求拉上、混合型、结构型、输入型等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原因。但究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是一种货币现象。超发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必然导致价格上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埋伏着通货膨胀的隐患。全球经济的“东热西冷”,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吸引的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输入型的货币供给压力也是空前的。
储备与通胀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抛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拉动经济增长的4万亿元财政投放以外,每年单纯由于贸易顺差结汇而产生的人民币被动投放不断增长。央行因此而采取的货币政策组合拳:央票、定向票据和提高准备金率,从而对冲外汇占款,保持国内的货币供给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正常条件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构成的“池子”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的。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欧美各国为促进经济增长,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核心货币国家发行了大量信用货币。
为了清楚分析储备和通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经济逻辑,可以采用局部均衡法分析我国国内市场(如图2)。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分析出口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总供给方面,国家仍将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采取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鼓励商品出口。由于贸易顺差和我国过去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惯性和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微观经济主体倾向于结汇,央行自然产生大量的外汇储备。总需求方面,储备增加而产生的外汇占款,对于每一美元的储备,央行要发行约6.5元人民币来充抵,给国内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流动性,总需求增加。一方面总供给出口导向而产生国内市场供给有限,另一方面货币需求增加,而同时美元是量化宽松的充足供给,由此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商品的怪圈。出口越多,儲备越多,通胀压力越大,因为境外的货币发行国并没有采取紧缩的政策。
因此,我国基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失去了理论的现实环境。在金本位下,重商主义思想认为贸易顺差是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手段。在黄金非货币化和信用货币的前提下,贸易顺差产生国家财富积累的逻辑已失去基础。尤其是以国家信用货币担任世界货币的情况下,信用货币失去发行约束带来的货币超发,相当于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铸币税的基础上,再征收通货膨胀税。贸易顺差国积累的财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在,由于其货币升值的单边预期,因此微观经济主体不愿持有外汇,结汇导致中央银行被动投放本币,带来国内通胀的压力。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经济环境下,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普遍采用的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政策是通胀产生的政策原因,也是国家间博弈的必然。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逻辑分析,建议重新认识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经济背景,在新的背景下及时调整我国的经济政策成为现阶段解决高储备和高通胀预期的关键之举。
首先,尽快调整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为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政策,改出口退税和补贴为国内的消费退税或消费补贴。低价格出口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低价的劳工成本和压低的国民福利,行业的低水平恶性竞争,同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区域内的福利损失。另一方面,出口导致国内供给相对减少,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引起价格上扬。同时,储备增加,加大储备管理的成本和经济政策调整的难度,带来通胀的压力。如果把我国的出口改成内销,可以解决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的问题,同时也增加国内的总供给,使市场物价回落,而且也不需要对冲外汇储备占款,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也迎刃而解,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尤其应在当前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及时调结构、扩内需、对居民实行消费补贴政策、对厂商实行内销补贴政策,同时取消出口补贴,多管齐下,实现国家经济的内外均衡的调整。应迅速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取消出口退税政策,实行国内的消费补贴政策,扩大内需,让国民享受国家经济增长的经济福利。
再次,人民币的国际化关系到国家利益。应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行强势人民币汇率政策,推广人民币贸易结算,并逐渐成为区域乃至世界储备货币,用我国的国家信用,换取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在减少受制于美元的同时,分享储备货币利益。
最后,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争取区域内的经济主导地位。2009年成立的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初次发起出资份额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稳定区域经济金融的重要力量。从中日韩出资份额及比例看,三个国家在区域金融稳定中发挥着支柱作用,中国的作用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而进一步增强。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可依托于强大的外汇储备,推进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合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加快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和渠道,推动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区域汇率合作,推动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