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向为主题展开论述,分析了问题导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包括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发散学生思维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味实验;利用
一、引言
問题作为思维的引导者,恰当的问题可以让情境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的问题更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恰当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二、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比如,在“认识电功率”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3.8V,0.3A”和“2.5V,0.3A”,如果将它们同时接入电路中,同学们猜猜哪个小灯泡比较亮?(生回答:“3.8V,0.3A”)。演示将两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两小灯泡的亮暗情况跟学生猜的一样。继续提问:是不是标“3.8V,0.3A”的小灯泡总比标“2.5V,0.3A”的小灯泡亮?(生回答:是的)。演示将两小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结果出乎学生意料,学生兴致高涨,为了弄懂这个问题,需要认识电功率。这样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轻松进入课题。
再如,在学生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向学生展示了两块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金属块,分别用纸包着,告诉学生有一块是铜块,一块是铝块,不拆开纸的前提下,谁有办法知道哪块是铜,哪块是铝?学生能想到许多办法,最后在学生的这些办法中“挑选”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的是两金属块的质量大小,告诉学生相同体积的两金属块质量不同,是因为物质的密度不同,由此展开后面的教学。
三、问题导向发散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思考问题,全面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浮力”时,本人向学生提供一杯热水(烫手),内有鸡蛋,要求保留水的前提下,谁有办法取出鸡蛋?“用调羹捞出。”马上就有学生回答,接着追问学生:“只有一种办法吗?能否再想出几种方法?”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最后总结出若干种方法:1.等水冷了直接用手取出;2.取另一个烧杯,将热水轻轻倒入空杯中,适当时取出鸡蛋;3.往热水中加盐,直到鸡蛋浮起时取出。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加盐”这种方法上来,说明这种方法跟浮力有关。学生在现实的开放性问题的启发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再如,在学生学习蒸发知识点时,询问学生,如何使潮湿的衣服快速变干?学生七嘴八舌一下讨论起来了,有说把它放太阳底下晒的,有说把它撑开来晾的,还有说用吹风机吹或烘干机烘的,等等。学生将生活经验总结起来,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部分学生还可以增长生活知识。
四、研究问题,在生活经验处设问
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容易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学生对事物的“道理”更感兴趣,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的教学时,本人先演示将乒乓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学生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再将乒乓球放入到底部剪开的矿泉水瓶中,瓶嘴朝下,盖子不盖,再问学生,如果老师往里面加水,同学们猜猜乒乓球会怎样?“浮起来。”许多学生的异口同声地答到。演示将水倒入漏斗中,乒乓球并未浮起,出乎学生意料,本人故作惊讶地说:“怎么回事?乒乓球没浮起来,哪里出了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奋极了,迫不及待想了解原因,为后面浮力产生的原因的教学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再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师问: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生答:静止。师问:要使它运动应该怎么办?生答:推动。师追问:不推呢?生答:小车不动。师再问:小车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生答:推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力,这和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样,在这里的提问为后面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留下伏笔,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不符”容易擦出思维的火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趣的问题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奇妙的问题还可以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掌握好问题导向,其实也就掌控了课堂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李安发.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研究[J].中学物理,2020,38(14):5-8.
[2]林丛,李涛,周庆,唐娟娟,赵才. 以教育理论为基础改革中学物理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23)
[3]罗欣慧.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惠州市铁路学校 邱伟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趣味实验;利用
一、引言
問题作为思维的引导者,恰当的问题可以让情境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的问题更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恰当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二、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比如,在“认识电功率”的教学中,向学生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3.8V,0.3A”和“2.5V,0.3A”,如果将它们同时接入电路中,同学们猜猜哪个小灯泡比较亮?(生回答:“3.8V,0.3A”)。演示将两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两小灯泡的亮暗情况跟学生猜的一样。继续提问:是不是标“3.8V,0.3A”的小灯泡总比标“2.5V,0.3A”的小灯泡亮?(生回答:是的)。演示将两小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结果出乎学生意料,学生兴致高涨,为了弄懂这个问题,需要认识电功率。这样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轻松进入课题。
再如,在学生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向学生展示了两块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金属块,分别用纸包着,告诉学生有一块是铜块,一块是铝块,不拆开纸的前提下,谁有办法知道哪块是铜,哪块是铝?学生能想到许多办法,最后在学生的这些办法中“挑选”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的是两金属块的质量大小,告诉学生相同体积的两金属块质量不同,是因为物质的密度不同,由此展开后面的教学。
三、问题导向发散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思考问题,全面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浮力”时,本人向学生提供一杯热水(烫手),内有鸡蛋,要求保留水的前提下,谁有办法取出鸡蛋?“用调羹捞出。”马上就有学生回答,接着追问学生:“只有一种办法吗?能否再想出几种方法?”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最后总结出若干种方法:1.等水冷了直接用手取出;2.取另一个烧杯,将热水轻轻倒入空杯中,适当时取出鸡蛋;3.往热水中加盐,直到鸡蛋浮起时取出。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加盐”这种方法上来,说明这种方法跟浮力有关。学生在现实的开放性问题的启发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再如,在学生学习蒸发知识点时,询问学生,如何使潮湿的衣服快速变干?学生七嘴八舌一下讨论起来了,有说把它放太阳底下晒的,有说把它撑开来晾的,还有说用吹风机吹或烘干机烘的,等等。学生将生活经验总结起来,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部分学生还可以增长生活知识。
四、研究问题,在生活经验处设问
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容易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学生对事物的“道理”更感兴趣,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的教学时,本人先演示将乒乓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学生发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再将乒乓球放入到底部剪开的矿泉水瓶中,瓶嘴朝下,盖子不盖,再问学生,如果老师往里面加水,同学们猜猜乒乓球会怎样?“浮起来。”许多学生的异口同声地答到。演示将水倒入漏斗中,乒乓球并未浮起,出乎学生意料,本人故作惊讶地说:“怎么回事?乒乓球没浮起来,哪里出了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奋极了,迫不及待想了解原因,为后面浮力产生的原因的教学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再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教学中,师问:小车放在水平的讲台上处于什么状态?生答:静止。师问:要使它运动应该怎么办?生答:推动。师追问:不推呢?生答:小车不动。师再问:小车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生答:推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力,这和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样,在这里的提问为后面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留下伏笔,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不符”容易擦出思维的火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趣的问题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奇妙的问题还可以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掌握好问题导向,其实也就掌控了课堂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李安发.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研究[J].中学物理,2020,38(14):5-8.
[2]林丛,李涛,周庆,唐娟娟,赵才. 以教育理论为基础改革中学物理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23)
[3]罗欣慧.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惠州市铁路学校 邱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