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谜”与“解谜”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孩童或少年初次面对世界时,他总会有许多的疑虑,因为每一个现象都包蕴着他从未见过的人世风景,每一次邂逅都内含着无穷无尽的人性谜题。就像晓苏《上个世纪的疙瘩》中那个13岁的少年杨叉,他经历了种种迷茫、尴尬、困惑,最后豁然开朗,深切地领悟到了成长中的伤心与力量。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在那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杨叉都遇到了令人疑惑的事情。地点依然是晓苏心爱的“油菜坡”:
   在初春,杨叉为了给父亲取暖去挖树疙瘩。他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柏树疙瘩,因锄头出了问题没法挖出来,同去的小伙伴马灯又不愿意帮忙,他只好将疙瘩掩盖起来去上学,等他放学再去时,疙瘩失踪了,马灯拒不承认;
   在夏天,杨叉亲眼见到了一桩令人不解的“盗窃案”:铁环愤怒地揪着梁山的衣服,一口咬定那是他偷的自己丈夫的迷彩服,梁山一口否定,两人相持不下;
   在秋天,杨叉在白蜡家的玉米地附近放牛,见到憨人赵匡无偿地帮助白蜡掰玉米棒,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怨言;
   在冬天,油菜坡又发生了一件怪事,眼看快过年了,麦成家的猪被人偷了。麦成找到“嫌疑犯”吴光论理,却差点被打得半死。就在这个季节,杨叉发现他在春天丢失的柏树疙瘩在马灯家里熊熊燃烧,香气四溢……
   在小说中,晓苏进行了巧妙的时间设置,不但让故事发生在世纪末——一个除旧布新的关键节点,而且让诸种怪事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季节,所涉之物与季节变化相关,也与村庄中的人际关系紧密缠结,叙事由此从“时间”滑向“人事”。这些怪事都关涉到“偷盗”“丢失”,最终又在这一年年末也是世纪末的深冬得到了令人喟叹的解答。
   这个时间设置具有重要的人类社会学的原型隐喻:一个少年在时间的循环中被各种陌生之物所缠绕,在成长中一一找到了答案,并最终走向成熟。杨叉将以上怪事形容为“疙瘩”,百思不得其解:“打一个比喻吧,这一连串蹊跷的事情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疙瘩结在我的心头,让我无法解开。”冬天到来时,当他在马灯家发现了那个“失踪”的柏树疙瘩时,捂了一整年的一连串内心的“疙瘩”也解开了。“说完柏树疙瘩,其他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再说就画蛇添足了。……我认识到,人这一辈子,无论碰到什么样的疙瘩,终究都会解开的。”因此,梁山有没有偷衣服、憨人赵匡为什么帮白蜡干活、猪小偷到底是不是吴光,答案不言自明,它们就呈现在叙事逻辑里,其所关涉的人性之恶、人性之谜也逐一敞开。
   从晓苏以往的小说来看,他很擅长“制谜”,但通常不会主动“解谜”,而是通过种种佐证旁物,让“谜底”不证自明。比如《回忆一双绣花鞋》中老石匠溫九收到的“绣花鞋”到底是哪位巧娘子所送,《我们的隐私》中的“我”、妻子、麦穗各有什么秘密,《酒疯子》中的懦弱男人为何突然理直气壮地指点江山,都是读者在阅读中打上的一个个问号。晓苏设置下这些问题,目的不是为了解答。他通过时间的力量、旁人的回忆、主人公自陈心路历程等方法,将答案隐然而鲜明地浮凸出来。在这些“侧写”“旁观”“追忆”等叙事路径的背后,铺展着作家柔软的心性,以及面向浩渺人世、对人间事了然于心又不忍捅破点明的那一份宽仁,一种深刻的共情力。
   《上个世纪的疙瘩》也承续了这种侧面“解谜”的风格。通过少年在成长中的领悟逐一识破周遭的“谜语”,这是“成长叙事”最迷人的景致,就像巴赫金所说的那样:“主人公本身的变化具有了情节意义;与此相关,小说的情节也从根本上得到了再认识、再构建。时间进入人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由于少年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因此故事便自动地携带着让人惊奇的陌生化色彩;又由于少年爱思考,那些“怪事”的细节便被逐一拆开、放大和反复琢磨,得到了“厚描”式的呈现,并在少年的内心和生活中持续发酵。
   小说的另一重魅力在于,它并未以“成熟”的洞悉了悟代替“成长”的费力思量。读者跟随着杨叉对万物万事均感好奇的目光,仿佛又经历了一次不断刷新经验的成长,比如第一次与柏树疙瘩正面相逢,少年的身体、感官、认知都在全方位地打开。可以说,小说所书写的“谜语”是少年杨叉的人生第一次,也是人类经历过的无数次。个人化体验由此上升为普泛化的成长经验,在“制谜”与“解谜”的叙事节奏里演绎着人性复杂的曲折转圜,以及恒常而无尽的人生悲喜剧。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霍普的“头号粉丝”、侦探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为霍普画中深入骨髓的孤独所痴迷,广邀16位美国当代著名畅销小说家,连同他自己,为霍普17幅经典画作各写下一则短篇小说,集结成册的短篇小说集《光与暗的故事》日前引进国内出版,令人一窥霍普式画面所蕴含的巨大叙事空间。《光与暗的故事》的作家阵容十分“豪华”:“现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迈克尔·康奈利、杰弗里·迪弗等,他们拿下的奖项包
2019年第103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今年的普利策奖将公共服务奖颁给了《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旨在表彰其对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马乔里·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枪击案的报道;而突发新闻报道奖的获奖者是《匹兹堡邮报》,肯定了它对匹兹堡生命之树犹太教堂枪击案的报道;调查性报道奖则颁给了《洛杉矶时报》对南加州大学妇科医生长达20多年侵犯年轻女性的报道;解释性报道奖的获得者是《纽约时报》的三名记者,他
“人有很多侧面,小说也像一个人,有很多侧面,需要不同的人来体会。”日前麦家现身北京,对他的新书《人生海海》做出如此解释。《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意味的故事。一位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因为一个秘密而隐没在山村。想要探知秘密的人和藏着秘密的人都极尽所能达成目的,故事也在这种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渐次推进。前两部的叙述者“我”年纪尚轻,呈现的是一个少年强烈而迫切的求索;到了第三部,“我”已
胡竹峰是一位80后写作者,其散文创作成绩斐然,在他近期发表的一组怀古散文中,因极具辨识度的标题而独树一帜,这些重写古代名篇诸如《逍遥游》《秋水》《登楼赋》《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枯树赋》《永州八记》等的篇什,透露出一个散文写作者的艺术野心。不可否认,胡竹峰在向古人名篇致敬的同时,接续起古今散文之间的文化血脉,他以独具个性的语言,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种创造性转化的路径。   在我看来,《与古
赵挺的《上海动物园》里既没有“上海”,也没有“动物”,有的是一个灰色、黯淡、无聊的世界。这篇九千余字的小说人物不少:“我”的朋友软件工程师老虎,与“我”因游戏而结交的老马,组建摇滚乐队的鱼龙,“我”的女友小佚,给过“我”温暖幸福的外婆……每个人都与“我”息息相关,就连碰磁的老头也与“我”有过短暂交接,他们代表着生活的不同层面,但每个人物又都只是在“我”的生活边缘游荡,且最终面目不清,消失无踪。  
胡亮的文学批评以灵性、开阔、博识和精细著称,读其《窥豹录》《虚掩》《阐释之雪》诸作,可得而闻。或谓,文如其人。这种判断对胡亮而言最是适用。他做学问的这些特点都与其人密切相关。其灵性,一定是先藏于胸中,而后才可见于文字;其开阔,一定是先有各种视野转换,而后才可见捭阖之运思;其博识,一定是将先将各种有焦虑的影响“暗含了自己”之后,而后才可“映照”于他人;其精细,一定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孤旅”之后,而后才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获奖名单,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她的叙事想象力和百科全书式的激情表现了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跨越边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中最受人瞩目,也是最畅销的波兰作家之一,特别以神话、民间传说、史诗与当代波兰生活景致风格著称。她在华沙大学受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兴的教学方法更具多元化和创新性,能够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实例,列举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对各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供有效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初中语文
關键词:《(江格尔)论》 英译本 译者地位 翻译技巧  《(江格尔)论》是我国《江格尔》研究专家仁钦道尔吉老师的研究专著,对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进行了系统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史诗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七五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课题成果之一。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了江格尔作为活态史诗生存的条件,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江格尔演唱艺人江格尔奇的成长条件、社会职能、社会
次仁罗布,西藏拉萨市人,1981年考入西藏大学藏文系,获藏文文学学士学位。1986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藏昌都地区县中学担任藏文老师。1988年调回西藏邮电学校,任藏文老师。1995年调到西藏日报社担任编辑记者。2015年年底调西藏文学编辑部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西藏文学》主编。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周新民:次仁罗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