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人士、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的掌握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交际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活动和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发自内心的“悦读”
【关键词】:阅读方式;小学生;多样性
阅读是语文能力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主要的支柱。而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阅读材料,直接参与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乐于阅读。
目前,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来看,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有如下原因:1.学生阅读内容单一、可读性差,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做到“悦读”;2.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仅限于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3.受学校、家庭条件限制,阅读视野狭窄,可选择的阅读资源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开拓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手研究。
一、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资源,拓宽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年级越高,课外阅读的时间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足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在全球迅速兴起.互联网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当然也影响着小学生的阅读。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阅读教学。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和社会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资源供学生们去阅读。随着学校班班通设备的投入使用,学生们就有了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教师就能够搜集足够的阅读资源,利用这种便捷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阅读;而学校还可以开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等资源,放开手脚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之中;离开学校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开放的乡镇文化站、乡镇留守儿童之家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只有这样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们身处在一个网络资源共享的时代,近年来,以iPad、电子阅读器、手机为代表的阅读产品,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2011年“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向全国各地小学征集小学生和小学教师样本参与调查,共有18万名学生参与调查),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调查显示,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有47%的人在网络上“看书、看报、看期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学习、生活是一种趋势,并且会逐步增加。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小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网络知识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生动、有趣。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特别是随着学校互联网的建设,极大地弥补了小学生阅读资源匮乏、视野狭窄的问题,他能够让广大小学生在校内能更好的在网上遨游,通过网络极大地拓展阅读的广度,更直接的感受知识的广袤无垠。
网络和媒体资源集文字、声音和图象于一体,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来获取知识。心理学记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光靠耳朵所获得的记忆,3小时后保持70%,3天后保持10%,只靠眼睛看,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保持20%,但采用眼睛和耳朵结合的视听方法,3小时后能记住85%,3天后可保持65%,记忆保持率的规律为:光凭耳听,过后能记住20%,光凭眼看,过后能记住30%,光凭口念,过后能记住10%,如果耳眼并用,能保持记忆的50%,如果进一步眼耳口相结合,可保持记忆的70%。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能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和嘴巴,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和深度。
而在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教师需要做好引领和指导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的搜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资源,另一方面防止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
三、充分调动学生、家长、老师,分享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同时还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
通常情况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独自完成,学生除了与书籍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以外,并没有任何的与他人互动作用。因此,在阅读中如果学生、家长、老师都参与到阅读中来,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随时都可能就阅读所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和别人进行成功交流的有益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增長知识,还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尝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并学会分享体验阅读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树人之源,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读书状况是一个民族素质良莠的标尺。社会这个大舞台需要学生具备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的能力,但在道德领域,他们常常被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困扰,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偏斜,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荣誉缺失,自立意识、自制意识淡薄,心里比较压抑,个性偏执等等。而读书是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而阅读方式的转变,无疑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学胜2008-12《网络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
[2]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
[3]王天蓉.柳栋.《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教师之友》
[4]何克抗.《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电化教育研究》
[5]柯昌万等.《当务之急:培养网络阅读意识》.《中国教育报》
[6]伊春日报20120705期第2版:教书育人《电子阅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阅读方式;小学生;多样性
阅读是语文能力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主要的支柱。而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阅读材料,直接参与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乐于阅读。
目前,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来看,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有如下原因:1.学生阅读内容单一、可读性差,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做到“悦读”;2.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仅限于课堂之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3.受学校、家庭条件限制,阅读视野狭窄,可选择的阅读资源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开拓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手研究。
一、充分利用学校、社会资源,拓宽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一项调查表明,小学生年级越高,课外阅读的时间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足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在全球迅速兴起.互联网以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当然也影响着小学生的阅读。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阅读教学。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和社会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资源供学生们去阅读。随着学校班班通设备的投入使用,学生们就有了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教师就能够搜集足够的阅读资源,利用这种便捷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阅读;而学校还可以开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等资源,放开手脚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之中;离开学校则可以引导学生去开放的乡镇文化站、乡镇留守儿童之家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只有这样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们身处在一个网络资源共享的时代,近年来,以iPad、电子阅读器、手机为代表的阅读产品,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2011年“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向全国各地小学征集小学生和小学教师样本参与调查,共有18万名学生参与调查),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调查显示,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有47%的人在网络上“看书、看报、看期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学习、生活是一种趋势,并且会逐步增加。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它为孩子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小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网络知识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生动、有趣。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特别是随着学校互联网的建设,极大地弥补了小学生阅读资源匮乏、视野狭窄的问题,他能够让广大小学生在校内能更好的在网上遨游,通过网络极大地拓展阅读的广度,更直接的感受知识的广袤无垠。
网络和媒体资源集文字、声音和图象于一体,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来获取知识。心理学记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光靠耳朵所获得的记忆,3小时后保持70%,3天后保持10%,只靠眼睛看,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保持20%,但采用眼睛和耳朵结合的视听方法,3小时后能记住85%,3天后可保持65%,记忆保持率的规律为:光凭耳听,过后能记住20%,光凭眼看,过后能记住30%,光凭口念,过后能记住10%,如果耳眼并用,能保持记忆的50%,如果进一步眼耳口相结合,可保持记忆的70%。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能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和嘴巴,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和深度。
而在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教师需要做好引领和指导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的搜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资源,另一方面防止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
三、充分调动学生、家长、老师,分享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同时还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
通常情况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独自完成,学生除了与书籍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以外,并没有任何的与他人互动作用。因此,在阅读中如果学生、家长、老师都参与到阅读中来,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随时都可能就阅读所涉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一次和别人进行成功交流的有益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增長知识,还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尝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共同阅读,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并学会分享体验阅读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树人之源,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读书状况是一个民族素质良莠的标尺。社会这个大舞台需要学生具备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的能力,但在道德领域,他们常常被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困扰,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偏斜,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荣誉缺失,自立意识、自制意识淡薄,心里比较压抑,个性偏执等等。而读书是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而阅读方式的转变,无疑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学胜2008-12《网络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
[2]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
[3]王天蓉.柳栋.《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教师之友》
[4]何克抗.《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电化教育研究》
[5]柯昌万等.《当务之急:培养网络阅读意识》.《中国教育报》
[6]伊春日报20120705期第2版:教书育人《电子阅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