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huiy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幼时住在基辅的那些年里,每天晚上都有个戴着一顶积满尘垢的帽子、宽大的帽檐向下耷拉着的老头儿,他扛着一架镜身斑驳的天文望远镜,爬到第聂伯河畔一座名叫弗拉基米尔的山冈上,然后用很长的时间将望远镜安装到三根弯曲的铁支架上。
  人们管这老头儿叫占星家,认为他是个意大利人,因为他总是故意讲半吊子的俄语,装出一副外国人的腔调。
  那老头儿把天文望远镜安装好后,就像背书似的用单调的声音喊道:“亲爱的先生们、女士们!晚上好!诸位只消花五个戈比就可以到月亮和各个星球上去观光。我特别推荐诸位瞧瞧那颗不吉利的行星——火星,它的颜色就像人血。”
  有一回,我跟父亲到弗拉基米尔山冈上去,从天文望远镜里看火星。
  我看到了一片漆黑的深渊和一个红不棱登的球,这球没有任何支座依托,大无畏地悬在这片深渊之中。
  “怎么样,”父亲问,“你看到什么了吗?”
  “看到了,”我回答,“连运河我都看到了。”
  我当时已听说火星上住着人,叫火星人,也听说他们不知什么原因,在自己的星球上開掘了好多巨大的运河。
  “不见得吧!”父亲说,“别瞎编啦!你什么运河都没看到。世界上只有一位天文学家——意大利人斯基帕雷利看到过这些运河,而且还是用大型天文望远镜才观测到的。”
  火星的景象使我毛骨悚然,周身发冷。所以我一离开天文望远镜就如释重负,顿觉灯光昏暗的基辅的大街小巷、南来北往的出租马车的辚辚声、凋谢了的栗花掺杂着尘土味的气息,是那么舒适和安全。
  是的,那时我丝毫也不想飞离地球,到月亮或者火星上去!
  “为什么它跟砖头一样是红颜色的?”我问父亲。
  父亲告诉我,火星是颗正在死亡的行星,先前也像我们的地球一样美丽,但是渐渐地,海和河干涸了,草木枯死了,山岭风蚀殆尽,于是火星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沙漠。想必火星上原先的山脉都是红岩,所以火星上的沙砾也就是红色的了。
  父亲说:“火星上所发生的事,我们地球上也可能发生。不过这将在亿万年之后,所以你不用害怕。再说,在那一天以前,人总会想出个办法来,阻止这场灾祸的。”
  我回答说,我一点儿也不害怕。其实我心里害怕得要死,为我们的地球忧心忡忡。何况回到家里,又听我的哥哥说,即使现在,沙漠也已经快占到地球总面积的一半了。
  自那天起,我心里就种下了对沙漠根深蒂固的恐惧,虽然其时我还从未见到过沙漠。
  不久之后,我就获得机会,头一次体验到什么叫沙漠。
  有一年,我们全家到乡下我的祖父家去度夏。
  那年夏天雨水充沛,天气不冷也不热。野草十分茂盛。篱栅外的荨麻长到足有一人高。田里的庄稼在灌浆抽穗。打菜园子里飘来一阵阵多汁的莳萝的芳香。一切都预示着丰收在望。
  但是有一天,我正跟祖父坐在河岸边钓鱼,他蓦地站了起来,手搭凉棚,朝着河对岸的大田望了好久,然后沮丧地啐了口唾沫,说道:“刽子手,恶魔,刮过来了!把这该死的玩意儿彻底消灭掉才好!”
  我也朝祖父看的方向望去,除了一长道像浑浊的波浪似的东西外,什么也没看到。这道波浪迅速地朝我们涌来。我以为要下大雷雨了,可是祖父却对我说:“那是干热风!是该死的地狱之火!大灾临头了。别说吃的,连呼吸的空气都要没有了。”
  那道不祥的波浪贴着地面径直朝我们冲来。祖父一面匆忙收起他那根长长的榛木鱼竿,一面对我说:“快跑回家去,要不尘土会把你的眼睛糊住。我随后就来。你先跑!”
  我朝农舍跑去,可是干热风在半道撵上了我。旋风卷着漫天的沙土,呼呼地刮着,羽毛和刨花都扬到了半空中,顿时天昏地暗。太阳转眼之间就变得毛烘烘的,成了个血红色的球,活像火星。打背后扑来的热气是那样烫人,就好像我的后背着了火似的。我嘴里满是沙土,一咬牙就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眼睛也被沙土糊住了。
  我姑妈站在农舍的门槛上,手里捧着用绣花手巾包着的圣像。
  “主啊,拯救我们,饶恕我们吧!”她惊恐万状地喃喃念道,“圣洁的圣母啊,别让热风吹到我们家来吧!”
  热风打着旋,朝祖父的农舍猛扑过来。油灰粘得不怎么牢的窗玻璃哐啷哐啷地乱响。屋顶上的苫草被揭下了一层。一群麻雀像一梭黑色的子弹,打苫草下边轰的一声飞了出来。
  我记得,那时最教人受不了的是温度急剧升高。我以为再过一两个小时,屋顶上的苫草就会轰轰地着起来,然后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会着火。我不由得失声大哭。
  天亮时,树叶全黄了,焦了。吹落下来的树叶,只消用手指一捏,就碎成齑粉。
  祖父上田头去看了看,回来时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怎么也解不开麻布衬衫领口上的那个扣,他的手在不住地发抖。他说道:“要是今儿晚上风再不停下来,所有的庄稼都会被烧死。果园也要完蛋,菜园也要完蛋。”
  风并没有停下来,一连刮了两个星期,才略有减弱,但随即又更加猛烈地刮了起来。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沃野变成灰蒙蒙的焦土。
  父亲打基辅来了,把我们接回城里。我刨根究底地问他干热风的事,他不耐烦地回答我:“颗粒无收。沙漠正在向乌克兰推进。”
  “那么有什么办法吗?”我问。
  “无法可想。你又砌不了一道两千俄里长的高墙。”
  “为什么砌不了?”我问,“中国人不就砌了万里长城吗?”
  “那是中国人,”父亲回答,“中国人是伟大的能工巧匠,再说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童年时代的印象似乎渐渐淡薄。但是这些印象继续活在我的记忆深处,偶尔还会浮上来。特别是遇到旱灾的时候,这些印象总会唤起我莫名的不安。
  (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金蔷薇》一书)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希德和哈利在美国经营一家服装店。希德负责销售,哈利负责裁剪。每当希德发现站在镜子前的顾客真的喜欢一套西服时,他就会假装有点耳聋。  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希德就对他的兄弟喊:“哈利,这套西服多少钱?”哈利就從他的裁剪台上抬起头,回答说:“这套漂亮的棉质西服42美元。”这个价格在当时高得离谱。希德假装他没听懂,又问:“多少钱?”哈利重复那个价格:“42美元!”希德听完后向他的顾客转过身
期刊
东晋时,王家和谢家是高不可攀的名门望族。平民出身的陶渊明,给一户贫穷的王姓人家送去一船米,被拒绝。王家人说,我王家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会要你陶家的米!近闻,某贪官在服刑期間患感冒,拒绝一狱友为其按摩治疗,因为他是小偷。  (小 格摘自《今晚报》2017年12月11日)
期刊
爸爸:  在您似乎不在了的第一个父亲节,我很想念您。  您走了好几个月了,似乎总还在屋子里晃悠。妈妈说您去买菜了,我觉得您是去出差了。尽管好久不见,但是在每个角落都有您层层叠叠的气息,似乎您随时会从某个房间里慢慢走出来。  您走了之后,哥哥、姐姐、我一直试图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当初,您成功了;现在,我们没成功。我们觉得您很了不起。哥哥说,如果和妈妈在一个屋子里待半天,他真的会有生理反应,回到他自己的
期刊
若说这世界上有什么创业故事听起来最为神乎其技,也许非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莫属。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试飞成功。从这一天起,人类正式进入航空时代,而莱特兄弟也随着这次成功永载史册。  之所以说这个故事神奇,是因为莱特兄弟的身份与他们达成的目标之间差距实在太大。两个人并非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工作者,事实上,他们只上到高中毕业就回家创业,靠修自行车
期刊
一只狼谎称有人偷了它的东西,而狼的邻居——狐狸,一贯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为这捏造出来的失窃案,狐狸被传唤到法庭。在猴法官面前,双方开始了辩论。它们都没有请律师,仅凭自己的陈述。猴法官记得连正义女神特弥斯都没有处理过如此复杂的案子,急得它坐在法庭的高背椅上直冒汗。在听取了双方激烈的争辩、反驳和愤怒的喊叫后,法官逐渐看清了狼奸诈和阴险的嘴脸。猴法官对狼和狐狸说:“先生们,我认识你们已有很长时间了,现在
期刊
凡·高  凡·高(1853—1890)的艺术风格非常超前,他作品中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卢齐欧·封塔纳  卢齐欧·封塔纳(1899—1968),最为人知的艺术贡献在于其一系列“割破的”画布。他因此成为极简主义的开创者。费尔南多·波特罗  费尔南多·波特罗(1932— ),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和雕塑著称。他作品中的“胖子”往往被理解成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讥讽。
期刊
有人第一次到你家,看到你那極为可观的藏书,肯定会问:“你全都读过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好几种答案。我有几个朋友会回答:“比这还多,先生,比这还多。”  至于我嘛,我有两种答案。第一种是:“不。这些只不过是我下周要读的书。我读过的书都在大学里。”第二种是:“我一本都没读过。不然我留着它们干吗?”  (辛 普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别想摆脱书》一书)
期刊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两个老人坐在汤帕市公园的一条长凳上,沐浴着佛罗里达州明媚的阳光。其中一位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显然合其口味的书,另一位——哈瑞德·K.布拉德——正讲述着他的生平,声音如通过广播对公众演讲般浑厚。在他们的脚下,伏着布拉德的拉布拉多犬。这毛茸茸的家伙用湿漉漉的大鼻子在上了年纪的听者的脚脖子上嗅来嗅去,使他越来越心烦意乱。  布拉德是个在退休前有颇多建树的人,热衷于向别人复述自己重要的经
期刊
某年我訪问安徽一家宣纸厂,车到目的地,很是惊喜:宣纸厂所在的泾县,就是李白《赠汪伦》里汪伦的老家。热情的主人第二天就带我们去了当年李白写下那首传诵至今的名诗的地方。  很典型的皖南乡镇,窄窄的街道,夹在徽式民居中间,少见行人。几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内,坐着懒洋洋的老人。文昌阁和号称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大祠堂,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桃花潭不见潭,见到的竟是河,当地人叫黑水河,是青弋江的支流。在据说是当年李
期刊
某选美评委一再表示,她与其他几位在评判时早已取得共识。她说:“十二个女孩子中,是沒有靓到可以不考虑她们的操行就让她们拿奖的。”——世上哪有“惊为天人”,可让人完全不作任何考虑便全部投她一票的美女?若有,相由心生,一定亦令人如沐春风。既然没有,一切便只是小众的比较了。  靓不靓,得公认。  选美年年有。当选的认为公平,落选的认为黑暗而“贱”(好新鲜的形容词。岂非也踹了自己一脚),累得有头有面的评委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