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先生的《家》中,那位让人讨厌的陈姨太无疑是高老太爷腐朽灵魂与低劣审美情趣的最好注脚。由此而观,一个人对配偶的选择,往往折射着这人的个性与追求。《雷雨》一出震响中国现代戏剧界的杰作,众多的成就,深深折服数代人。主人公周朴园这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已经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代表性人物。而他一生中的三位女子,侍萍、富家小姐、蘩漪,笔者感到曹禺先生有意或无意间用她们诠释着这个人物的个性与追求的蜕变。
侍萍——多情男儿的纯美追求
周朴园生在无锡一个封建家庭,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日子。情窦初启的季节,他风流倜傥。以世人的眼光看,让他倾心的一定是那家闺秀,抑或豪门千金。但他偏偏看重了身边这位漂亮、温情、聪明、善良、知书达礼的年轻侍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像“抱布贸丝”的“氓”那样真诚,像李甲起初对杜十娘那样温情,纯顺的侍萍也以中国女子千年来善良的心态对待一切,于是,两个年轻人大胆相爱,侍萍绣一朵梅补周朴园衣上的破洞,周萍、大海的相继出世;甚至三十年后,周朴园还不忘侍萍的生活细节。 这段生活,我们无法从周朴园的感情上剥下功利的外衣,或者找到庸俗的目的,行动与事实在无声地告诉大家,他像历来为人称道的多情男儿一样深爱着他的所爱,徜徉于自己的纯美爱情里。
富家小姐——封建少爷的痛苦抉择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封建家庭的少爷应该明媒正娶了,作为侍女的侍萍不在选择的行列里,并且她必须在新妇进门之前在这个家里消失,门当户对的新妇是不能容忍周朴园还有妻子。三十夜里侍萍被逼抱子投河,听一听三十年后侍萍见到周朴园时的忿诉“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走”“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你们”“你们家”足见暴虐行为更多的来自那个无情的封建家庭。曹禺先生曾经说:“我老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办法。”是的,封建家庭可以默许子弟玩弄身份卑微的侍女,却决不赞同她成为将来的女主人。周朴园不是这场行动的主要实施者,但他顺从家庭,对侍萍“发乎情,止乎礼”。 “始乱终弃”世人给了他这样的定位。如果如此,新的婚姻一定会冲散过去的阴霾,事实上,曹禺先生曾说过“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朴园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他没有像一般纨绔子弟喜新忘旧,无爱的生活,周朴园饱受煎熬,出国留学,也许一举双得。夫妻分离,富家小姐不曾有多少幸福和甜蜜来回忆,留给的她只是空房、孤影的婚姻空壳,最后郁闷而终。看来,周朴园爱侍萍是真挚的,却像李甲爱杜十娘那样自私而怯弱。 封建家庭里成长的子弟,自私的个性和封建伦理的浸染,决定他没有冲破世俗的反叛性。封建社会那本大书没有教他为爱去搏斗的勇气,人生的重要关口,他迟疑、妥协,割舍所爱,做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痛苦抉择。取舍之间,多情公子蜕变成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
蘩漪——“混血儿”的终结者
出国几年,封建少爷学习资本主义,中西观念在他的思想里合流,俨然成了“混血儿”。事业上,资本主义管理理念使他事业有成;择偶上,他选择了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爱情婚姻自由的蘩漪,事业、家庭如日中天。但以后的生活并没有像老夫少妻预期的那样美好。个人生活上周朴园不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他不会为爱作出更大的付出,只需要一个爱他的、他爱的人来填补生活的缺口,装点自家的门面;蘩漪却是一个为爱而活的执拗女子。不同的认识决定他们迈不出和谐的步子,更可怕的是他们谁也没想着为对方妥协、退让。所以,周朴园不但把这朵正渴望着热烈的爱情雨露来滋润的艳丽奇花放进令人窒息的周公馆,而且在蘩漪由压抑而变的乖戾时,用强制喝药的做法,让蘩漪成为他精神统治下的奴仆;所以,在蘩漪得不到时,她敢处处顶撞,她敢和继子发生乱伦关系。爱已消逝在他们的生活里。 蘩漪最后面对的不是与侍萍曾经厮守的温存男儿;也不是恪守母命的封建孝子;更不是她起初眼中“仁厚”、“正直”、有“教养”的贵人。蘩漪不是他需要的痴心个性与百依百顺合二为一的女子。对家庭的传统思想占据了上风,专横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虚假伪善的封建暴君要改造她,终于,他逼得蘩漪陷入痛苦的深渊,却自诩自己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这时的周朴园完全成了三十年代旧中国一个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
罪恶的时代终究会灭亡,满身血腥与铜臭的周朴园也逃不出命运的惩治。他把蘩漪逼成一把犀利的刀,割伤蘩漪自己;把蘩漪逼成一道闪电,劈碎他竭力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终结他罪恶的人生。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季节在天地间飘下一叶告知自己的更替,运转的印迹;三十年的时间,尚存一丝温情的周朴园历练成无恶不作的罪人。三位不同个性女子,何尝没有诠释他个性蜕变的过程。曹禺先生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天地的‘残忍’”,残忍地把他们无一例外送向末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礼泉实验中学
侍萍——多情男儿的纯美追求
周朴园生在无锡一个封建家庭,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日子。情窦初启的季节,他风流倜傥。以世人的眼光看,让他倾心的一定是那家闺秀,抑或豪门千金。但他偏偏看重了身边这位漂亮、温情、聪明、善良、知书达礼的年轻侍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像“抱布贸丝”的“氓”那样真诚,像李甲起初对杜十娘那样温情,纯顺的侍萍也以中国女子千年来善良的心态对待一切,于是,两个年轻人大胆相爱,侍萍绣一朵梅补周朴园衣上的破洞,周萍、大海的相继出世;甚至三十年后,周朴园还不忘侍萍的生活细节。 这段生活,我们无法从周朴园的感情上剥下功利的外衣,或者找到庸俗的目的,行动与事实在无声地告诉大家,他像历来为人称道的多情男儿一样深爱着他的所爱,徜徉于自己的纯美爱情里。
富家小姐——封建少爷的痛苦抉择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封建家庭的少爷应该明媒正娶了,作为侍女的侍萍不在选择的行列里,并且她必须在新妇进门之前在这个家里消失,门当户对的新妇是不能容忍周朴园还有妻子。三十夜里侍萍被逼抱子投河,听一听三十年后侍萍见到周朴园时的忿诉“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走”“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你们”“你们家”足见暴虐行为更多的来自那个无情的封建家庭。曹禺先生曾经说:“我老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办法。”是的,封建家庭可以默许子弟玩弄身份卑微的侍女,却决不赞同她成为将来的女主人。周朴园不是这场行动的主要实施者,但他顺从家庭,对侍萍“发乎情,止乎礼”。 “始乱终弃”世人给了他这样的定位。如果如此,新的婚姻一定会冲散过去的阴霾,事实上,曹禺先生曾说过“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朴园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他没有像一般纨绔子弟喜新忘旧,无爱的生活,周朴园饱受煎熬,出国留学,也许一举双得。夫妻分离,富家小姐不曾有多少幸福和甜蜜来回忆,留给的她只是空房、孤影的婚姻空壳,最后郁闷而终。看来,周朴园爱侍萍是真挚的,却像李甲爱杜十娘那样自私而怯弱。 封建家庭里成长的子弟,自私的个性和封建伦理的浸染,决定他没有冲破世俗的反叛性。封建社会那本大书没有教他为爱去搏斗的勇气,人生的重要关口,他迟疑、妥协,割舍所爱,做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痛苦抉择。取舍之间,多情公子蜕变成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
蘩漪——“混血儿”的终结者
出国几年,封建少爷学习资本主义,中西观念在他的思想里合流,俨然成了“混血儿”。事业上,资本主义管理理念使他事业有成;择偶上,他选择了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爱情婚姻自由的蘩漪,事业、家庭如日中天。但以后的生活并没有像老夫少妻预期的那样美好。个人生活上周朴园不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他不会为爱作出更大的付出,只需要一个爱他的、他爱的人来填补生活的缺口,装点自家的门面;蘩漪却是一个为爱而活的执拗女子。不同的认识决定他们迈不出和谐的步子,更可怕的是他们谁也没想着为对方妥协、退让。所以,周朴园不但把这朵正渴望着热烈的爱情雨露来滋润的艳丽奇花放进令人窒息的周公馆,而且在蘩漪由压抑而变的乖戾时,用强制喝药的做法,让蘩漪成为他精神统治下的奴仆;所以,在蘩漪得不到时,她敢处处顶撞,她敢和继子发生乱伦关系。爱已消逝在他们的生活里。 蘩漪最后面对的不是与侍萍曾经厮守的温存男儿;也不是恪守母命的封建孝子;更不是她起初眼中“仁厚”、“正直”、有“教养”的贵人。蘩漪不是他需要的痴心个性与百依百顺合二为一的女子。对家庭的传统思想占据了上风,专横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虚假伪善的封建暴君要改造她,终于,他逼得蘩漪陷入痛苦的深渊,却自诩自己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这时的周朴园完全成了三十年代旧中国一个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
罪恶的时代终究会灭亡,满身血腥与铜臭的周朴园也逃不出命运的惩治。他把蘩漪逼成一把犀利的刀,割伤蘩漪自己;把蘩漪逼成一道闪电,劈碎他竭力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终结他罪恶的人生。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季节在天地间飘下一叶告知自己的更替,运转的印迹;三十年的时间,尚存一丝温情的周朴园历练成无恶不作的罪人。三位不同个性女子,何尝没有诠释他个性蜕变的过程。曹禺先生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天地的‘残忍’”,残忍地把他们无一例外送向末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礼泉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