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家乡的社火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大家欢天喜地庆祝新年的时候,或是庆贺节日鞭炮齐鸣的时候,或是我听到敲锣打鼓祝福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家乡红红火火的社火。一年到头了,人们热热闹闹耍一场社火,提振一下大众精神,驱除邪气和魔鬼,调解一下常年世俗生活的种种无奈与困苦,纾解一下常年劳作心情的郁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收入美满丰厚,远景无限美好。
  耍社火,多是我早年的记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吃大锅饭时期,人们常年累月在生产队里劳作,没有什么电视、什么电话、什么网络,更没有什么外出旅游,每日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中间吃饭也是匆匆忙忙如打仗一般,一直到晚上天黑才收工,除了偶尔天下大雨休息一下外,每周就是六加一白加黑地劳动加劳动,干活加干活,只是偶尔有个小节日如四月清明节、六月过会节、八月团圆节等,也是不能停下劳动过节日,只是过节那天有一顿较好饭食改善一下生活,没有什么能够调解人们平庸单调生活,长期简单劳作人们心情苦闷是可想而知。特别是极左的文革高峰时期,从上到下领导提出了“腊月三十不收工,正月初一又出征”的口号,把人们体力劳作的身子骨用到了极致极端。因此,每到过年时候,中国人就十分注重要调节一下生活,排解一下劳作的郁闷与困苦,好在祖先就是有智慧,给我们创造出社火来耍,大家高兴一下,欢庆一下,娱乐一下。
  每到大年三十晚和正月初一,乡亲们停工休闲,就会从生产队的库房取出鼓、铙、小锣、号等,在村子街巷大槐树路灯下,敲锣打鼓,铙柭配合,号声高鸣,闹声整天,是社火的前奏,叫热场子。这时常常是小伙子一马当先,充当欢乐主角,中年人也纷纷不断加入,常年劳作粗壮的手脚显得那样有力有劲,越敲越响,越敲气氛越热烈,媳妇、姑娘、老年人都从家里出来了,围绕四周观看,也有人不断加入敲打队伍,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隆咚锵,……,鼓铙号一齐发作,震天炸响,震得人人心脏砰砰,激动得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喜庆气氛,常常敲到高潮时,不少人激动高兴得热泪盈眶,劳作一年辛苦困乏的身子有所缓解,心情有所释然,心里有所欢娱。
  正月初一清早,人们还先是一阵锣鼓家伙敲响,而此过程中,人们就开始议论,给村子中间要先架起一个高大秋千,是社火辅助,人们纷纷从队里场院滚来几个辘轴,作为础基,从饲养场抬过来两根大木梁立柱,一根粗短横木,在辘轴上高高竖起数丈高的井子架,又从队里库房拿来大绳索、夹木板子,给横木大梁顶栓吊下荡绳,给绳下安上踏板,再给四周树上栓牢几根保险绳子,一个大秋千就起来了。小伙子、姑娘们从小劳动锻炼壮实的手脚、腰身都非常有劲道,一个个争先恐后踏上秋千,腾挪起来,飘荡起来,腾云驾雾起来,过一把飘飘然然空中飞人的感觉;中年人老年人也不甘寂寞,而后也挣着上秋千,常常与年轻人一起驾驭秋千,飘摇起来,腾飞起来,飘荡在阳光灿烂的天空上;有时还要比赛,看谁飘荡得高,看谁飘得猛,看谁姿势漂亮,看谁能够飘荡几乎与秋千顶齐平最危险的高度,谁就是英雄;那些胆怯狗熊似的人就不敢上场,就只有看的份子了。
  正月初一到初十,人们就是反复如此热闹,只要有机会,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拿出锣鼓家伙,敲敲打打,吹吹飒飒,喜气洋洋,或者飘荡一会儿秋千,热闹热闹一下。人们正月初一到初五,一般是女子给娘家拜年,或没有结婚的新女媳给女方家拜年,把自己一年舍不得吃的白面蒸成大花卷馍、糕点等好东西送过去;正月初六到初十,一般是给女子家回复拜年,送去自己难得的大麻花、灯笼等好东西;这是走走亲戚,互访团聚,交流感情,人生经验,规划来年,希望各家各户新的一年有更大的进步,日子越过越美满。这期间,人们敲锣打鼓,就会越敲越热闹,有时亲戚来了也加入了敲锣打鼓的行列,就会烧着要大闹大耍社火,议论一番看今年怎么个耍社火为好。
  我们村子分为东西两个大堡子,我们东堡子是一条大街巷和两条副巷,西堡子是两条大街巷和三条副巷,因此,要耍热闹,就是三家各出一大台社火,热闹一下,比赛一下,增长正气,祛除邪魔,增添精神。大多情况下,我们东堡子人最爱热闹,常常是先烧着要耍社火,元茂叔和宏仁兄常常是挑头人,带领一大帮子人马,打着鼓,敲着锣,先到西堡北巷子去,到他们往年巷子社火头家院落,敲打一番,北巷炳文大哥一家人就喜气洋洋接待,拿出了过年亲戚享用的“金丝猴”“大前门”好烟,“太白”“西风”好酒,说咱好商量,当讨问今年耍不耍社火,人家回答还犹犹豫豫时,大家就使劲地敲打锣鼓一番,直到人家痛快答应了一声,“好,咱今年耍社火”,还要问咱几号开始耍,就初步商定了,才继续敲锣打鼓地离开。接着就把锣鼓家伙敲到了南巷子,往年社火头是雁善叔,到了他家院子,人家还是先拿出过年招待客人的好烟好酒,仍是如此讨问耍不耍社火,直到人家痛快地说,“咱今年耍社火”,初步商定了日子,这样三家耍社火就叫齐了,人们才满意敲锣打鼓离开。这时,人人嘴上都叼着香烟,或耳朵上是插着香烟,喜气洋洋给回敲着锣鼓。过了两天,人家西堡子人如果沒有敲锣打鼓过来,给我们巷子人们答复,就知晓人家还在犹豫,就会第二次敲锣打鼓过去,逼着人家要确切征信话,终于人家在自己村巷里,敲锣打鼓过程中商定了要耍,主意拿定,就会敲锣打鼓过来,到了我们东村巷子来,回复商量今年具体耍法,直到最后正式确定好了耍社火日子,一般把日子确定在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五这些日子之间。
  接下来,就是准备怎么耍了,那时农村十分贫穷困苦,耍社火各家都没有多少耍的资本,就商量怎么出外借邻村的东西,如柳木腿,服装,牛拉鼓,大车、红旗等。那些年要借东西,不是那么好借,谁不爱惜自家物产呢?再说借东西也不用给钱,一般是义借,甚至损坏东西不用赔偿,人们就托亲戚,走朋友靠脸面,硬借人家东西,一次不行,就三番五次跑着要借人家的东西。后来,我们东堡子常常借大王镇东街剧团的服装,西堡子南巷借大王镇西街剧团的服装,西部北巷子是乱搭班子借服装,这样就有了暗中比赛,人们看谁家的社火好,就有了看谁家的后台硬,对外公关好,名气大,也有大王镇东西两街比谁家给我们支撑得好,支撑得美,谁家将来就更有社会影响、社会威望,他们不但借给各种服装,还有道具等,还派人支持过来给我们具体扮装社火,报酬就是一天给他们支持帮忙者管理三顿好饭菜。   东西借回来了,村民们就义务平整村子四周土坷拉黄酱土道路,然后青年小伙子们拿出一副副柳木腿,开始热身,训练踩腿子,腿子一般高约一米三到一米七,到队里仓库拿来粗细麻绳、或自家绑带,他们坐在村中高土墙上,让乡亲用绳子绑带把柳木腿绑在双腿上,绑好后再让他人们拉起来,熟悉练习踩腿子,在村子平整后道路上踩着、晃动着,走动着,还不时地有人拿着丁字形木头手杖,帮助着踩着腿子人前行,怕这个高大的踩腿者跌倒,常常成为村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一些姑娘,也学习踩腿子,自己抱回柳木腿,坐在家里院大墙上,让亲人绑好腿子,偷偷在家里后院子训练踩腿子。说来也是大家运气好,每年都有数百人训练踩腿子,有人摔倒了,衣服摔破了,腿摔出血伤了,没有什么,大家帮助又扶助起来,也许是农村人从小就参加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身子骨结实,而没有人因此而摔断了腿。有一年晚上,一位青年练习踩腿子,一个人走到村子外面远处,不小心在土坷拉路上摔倒了,不是自己解下绳子扛着腿子回来,而是看到一旁有大树,而是抱着大树自己一点一点地爬起来,踩着腿子回来了。这时,每天青年人练习踩腿子,成为村子里一道蔚为壮观的景观带了。
  到了约定耍社火的日子,大多是在正月十一至十三,即连耍三天,每天要耍两场,即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文革中也有几年,有人说耍社火是封建迷信,也有人是铺张浪费,我们村子人在上级不允许耍的高压下,还是坚持要耍一场热闹。那时,我们新庄村子附近十里八乡、甚至几十里道路上,人们早早地给我们村子这儿赶集,大多数人是走过来的,也有骑着自行车的,还有拉着架子车带着亲人和小孩子的,像赶大集市一样,一股股巨大的人流向着我们村子不断地涌过来,大家平时都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这是人们一年到头最好的精神消遣、精神娱乐,村子街巷里,村外道路上,甚至村子四周绿色麦苗田里,大约四五公里地方,到处是人潮涌动,形成了一浪一浪、一股股人的海洋,热闹至极,回想起来,那时村子四周汇聚的人群,至少在数万人以上。尽管当时执政者也不允许人们做生意,说是什么小资产者行为,是资产阶级思想作祟,是要打击要消灭的,还是有人用架子车拉来了甘蔗、花生、糖果等,有人拉来了甑糕、油糕、麻花等,有人拉来了孩子所耍的灯笼、氢气球等,五彩缤纷,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真正是一个春天的盛会,人潮的盛会,热闹的盛会。
  人们瞧阿瞧、等呀等、挤呀挤,村巷子终于有一家午场的社火出来了,开头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壮年人,身上穿着白色翻毛皮大衣,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带着深色墨镜,手里挥舞着长长的皮鞭,在村巷道路上来回飞奔,马身上还披红挂绿,那马身上巨大的铜铃铛哗啦啦作响,让人们把道路让开,一会儿左冲右突,一会儿有掉头回冲,让人们把拥挤的巷道让开些、让开些,这叫开场子,或叫打场子。
  接着社火队伍出来了,最前边是两位穿着绿色军装的漂亮姑娘,抬着毛泽东巨幅画像,作为前导;再接着是高举着红旗的队伍,由着一身身蓝装或黄绿装的中小学生为主组成,他们少则二十多人打着二十多杆旗帜,多则四五十人打着四五拾杆旗帜,整齐或不整齐地排着,踏着齐整与不齐整的步伐,向前移动、挪动,在这酱黄色土地灰色的街巷上,鲜艳的红旗,映照得大地像火焰、像火把,像太阳一样热烈,欢腾跳跃;再接着是由青年抬着巨型横幅,上面书写着“大闹春耕生产,争取更大光荣”,“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是那个时代农村人的思想、精神与追求。有时,还有一辆拖拉机拉着一个人扮装成雷锋模样人物,手里拿着毛主席语录,身边围座着几个学生在学习在听讲等。我上高中前后,曾负责过这一方阵。
  再接着是锣鼓队伍,我们村子这个方阵最讲究,也最有威风,也最气派,队伍最前是总指挥,着一身红黄色戎装,口里衔着哨子,手里拿着小旗帜,不停地上下前后舞动着,指挥着敲锣打鼓的节奏,运动的步伐;接着是排列在队伍中间的十面中小鼓手,每人身着白衬衣黑棉背心,蓝色裤子,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手巾下斜插着一个锯齿形望子,每个人驾着一面面鼓,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隆咚锵,……声音中,击打着咚锵中“咚”的音调,有节奏地敲打着,后还有牛拉车子大鼓手披红挂绿,满脸红光,由两个人用巨大的棒槌,缓慢地敲打着、锤击着、擂动着;两则排列着三四十副敲铙者,每人也是身着白衬衣黑棉背心,蓝色裤子,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手巾下斜插着一个锯齿形望子,双手拿着一副大铙,铙手配合鼓手互相协调行进着,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隆咚锵,……声音中,击打着咚锵中“锵”的音调,翻转着亮相着,每到敲打到节奏激烈时刻,每人两手高高翻起大铙,身子向后一大翻转,来个白鹤亮翅,而像一面面武将挥洒的旗帜;小锣手、号手的服装就比较随意,可以是中山装,也可以是棉大衣,不时用小锣指挥配调,用小号配合高昂声调,协作发挥作用。还有那个叫北方的高大英武的男人,着一袭大花袄大花裤,化成一个浓妆艳抹妇人,在锣鼓队伍中后边,身上后斜插绑着一根大树叉并有绿叶装饰,上面挂着巨型铜锣,不时地用大锤咣、咣、咣地击打着、敲响着,向人们献身献艺。每到村子街巷大十字,到了关键时刻,人群稠密区,打鼓敲鐃者,每个锣鼓队成员,特别卖力、卖劲、卖命,人们好像把浑身的劲头都拿出来,鼓、铙、锣、号一齐高声大吼,一片翻飞,一阵炸响,一场欢腾,扣人心弦、砰砰高奏、表演者与观众似乎融为一体,轰轰然炸响天外,怦怦然大音之声飞向寰宇,震得人兴奋,还是激动,人们常常泪流满面,空气好像在这一刻炸开轰响了,轰鸣了,翻天了,寰宇都在这一刻凝结成欢乐的海洋。
  那是1968年的春节,正月十二社火正耍得欢,书记、队长们都是暗中支持,就是不敢挑头,怕给戴个封建迷行或奢侈奢靡的帽子而撤职,而村副书记耀海兄驾着大鼓,在村子十字路口锣鼓队伍中敲得正带劲,不料听得一声大喊“郭耀海,你站出来。”人们看到公社侯书记站在路边人群中,命令他下场,他只好把鼓交给了他人,自己乖乖走下了场子。尽管书记批评了,“怎么你当领导的,怎么能够带头干这号事?”大概侯书记也是在年节想看一下社火,只是例行一下那时身不由己的责任而已,也没有撤什么人的职。后来改革开放了,上级出钱让大家耍社火,大家娱乐手段多了,就没有那时耍热闹积极性了。群众一年劳作而被压抑的欢乐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势不可挡,要摆脱又一年单调沉闷的生活,祛除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切魑魅魍魉,我们的生活才有盼头,日子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就是有人坐牢,我们也要把社火进行到底。   锣鼓家伙队之后,是柳木腿主体队伍,每队伍少则一二十副左右人物角色装扮,多则四五十副人物角色装扮,能够拉一两华里长。我们的社火队伍,开场一般是的少男少女,穿着时尚,手持鲜花或氢气球,打扮得喜气洋洋,欢庆新年;接着是几位青年,穿着时尚棉夹衣,手持大铁锨,或肩扛老?头,或背一犁铧,表示大闹春耕生产,希望人们都能够一年到头,吃饱肚子,穿上暖衣;那时还曾有过,一人手持毛笔,一人手持铁扫帚,一人手持毛选,好像是在大批判,横扫一切牛鬼神蛇、魑魅魍魉,也有人物装扮成这些人物的样子;后来还有装扮成的夫妻双双上场,穿着一般,女的手上抱着一个小孩,男的手上拿着一个玩具,表示计划生育为要;接着是按照样板戏打扮的系列人物,如《白毛女》《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等,或是传统戏曲人物装扮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逼上梁山》《血泪仇》等,每出戏都装扮出一二十个主要人物,踩着腿子,正面角色,走起路来,抬头挺胸,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反面角色,獐头鼠目,或畏首畏尾,或面目狰狞,一个个都活灵活现,体现角色的样子,还有些人物还配有一些戏剧台词表演,有时还配时新小戏人物,如《半篮花生》《红管家》等剧中人物出台,或是当时人们追求的劳动模范与模范人物打扮出台,用的是那时剧团的戏装,人物也打扮得时新而不落俗套而活灵活现,给人们长精神。这三天演出场剧目,各家都注意不重复出场,尽力每次都能够给予人们面目一新,民族精神有所体现,有所感召,有所弘扬。
  我们东堡子节目总策划人是宏策叔,他是我们东村权威文人,社火烧起来以后,每天晚上大家坐在他家房屋大院前,品着香茶,先商量三天的整体节目大致规划,耍些那些剧目,文武场面安排,每组领导分工,以及如何抓好落实;然后是商讨着每天每场具体安排,耍什么角色,怎么分工为好;测算西堡子明天可能出什么节目与花样,不与他们社火安排冲突,如何多出些彩,多争些气,尽可能压住他们,显示出我们的特有装扮和不同寻常,热闹与文明,能力和水平;有争议时还是宏策叔一锤定音。如人家装扮出十四五台节目,我们就要出十七八台节目,数量上胜过他们;如人家出《海盗女民兵》,我们就出《红色娘子军》,人家出《智取威虎山》,我们出《铁道游击队》,尽可能质量上压过他们一些。据说在旧社会,我们几家耍社火,就是为显示自己的威风和能力,社火队伍在村头相遇,每家都想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要把队伍排列在前排,而彼此不相让,为此还打起了群架,社火场子不欢而散,各家最后关掉城门,才算告一段落,而后多年没有耍过社火,解放后才重新恢复。大家开会议定了明天的节目,还要保密,不能让对方知晓,看我们如何比过他家。不过正式社火比赛,各家都想尽了办法,各有奇招,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胜负。
  社火柳木腿人物,一般在一家大户的大院里扮装,化妆好了,服装穿了,就上院子高墙拴绑好绑腿,要出场就是把腿子翻过墙头就行了,然后按照人物安排先后顺序出场。宏庆叔每年开始爱在《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他家是社教中被补化为富农,不知是给自己平反,还是有所自嘲戏娱,每年早早就让他妻子用一件旧衣服,用浆糊贴满了补丁,穿在了身上,踩着细细高高地柳木腿,手里拿着红头绳,一路颠颠簸簸、颤颤巍巍抖动着,摇晃着,似乎要给女子喜儿扎上头绳,又随时快要跌倒的样子;他在大闹生产中常常装扮成模范饲养员,手里拿着大竹筛子,当走在了大十字人群稠密地方,都要让人给大竹筛子里盛满牲口的细麦草,在人群头顶给他人身上四处乱筛乱撒,人们笑声一片,欢呼一片,有熟悉的人们,也在地上捡起土坷拉给他身上乱扔,增添了人们娱乐的趣味。怪汉郭耀荣,家为贫下农却爱打扮成地主,或者狗腿子模样,每年耍社火他都要把从富人家中借来的好丝绸衣裳,一件套一件地给身上套着穿,然后他戴上大墨镜子,手摇着鹅毛扇子,见人多与戏说,多与交流,挤眉弄眼,摇头摆尾,给人们又增添一丑角色戏娱成分。每场还有些男扮女装角色,他们从头到脚,全部是女装,打扮出来真像,有人观看在品评,“你看谁家的女子腿子踩得好,不知找好了婆家没有”,有人接着说:“你大概认错人了,你看那人的脚多大,怎么能够是个女的。”还真有女的上场扮装的人物,就成为他人追踪的对象,看看那个女的长得多俊俏,给咱村上某某说个对象好不好。
  西堡子兩家的社火,与我们的社火一样,都有一定后台支撑,每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体形式差不多,都是人多势众,众人拾材火焰高,而人家的社火柳木腿子,有时候出场子人物,比我们还多些,曾有数次一场就装扮出四五十台社火戏曲人物来,装扮者大王西街剧团,也常常把各色人物打扮的亮亮丽丽,清清爽爽,精神抖擞,惹人耐看,还有人每年爱男扮女装演老媒婆,一身妖艳服装,涂脂抹粉,手里拿着扇子,一路表演着舌巧如簧说三道四的话语,与路人说笑着、戏娱着,惹得人一路翻天欢笑;记得清楚的是,北巷子社会每年爱演《铡美案》,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一个饲养室的大铡刀,明光闪闪,十分震撼,令人侧目。
  后来,西堡子北巷和邻村黄桥友好,邀请他们也加入耍社火,成为第四家社火队伍,他们请来了县里名家冯村的高抬芯子社火,那是非常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一般用四个到八个人,抬一桌子高跷人物,用铁芯子把几个小孩绑在芯子上,装扮成各色剧中人物,而那人物看似悠忽一丝一线的细铁丝上,巧在美妙的空中还有敢如此在上面翻跟头或荡秋千的孩子。这样的场景也要设计一二十台戏曲人物,体现人们时代精神追求和爱好。抬高跷,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冬日大雪过后天,常常还有人赤裸着身子,棉衣拴在腰身之下,还汗流浃背抬着高跷,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中国人苦中作乐,这是中国特色娱乐,这是中国农民街头狂欢,是中国人几千年独有文明欢乐的发明与创造,比起西方人的游行狂欢,有自己鲜明特色和文化追求,甚至比起他们来说,我们玩得快乐,过瘾,甚至更带劲。村子里每个家庭,每个人,平时生活中常常计较些什么,甚至斤斤计较,这愿意那不愿意,这时我发现,耍社会中,人人热心出动,人人献计出力,自觉参与其中,你家里有什么社火场上能够用上的东西,都积极主动拿了出来。到了社火场上,大家会根据你的特长,给你分配角色,能够扮演一个主角是最好的角色,不行就当个好配角,没有具体明显角色扮演者,也不能当看客,而是积极参与者,就是给踩腿子人绑个腿子也行,然后拿出自家的三角撑子,给那些踩腿子人打个拐子,预防在土坷拉路上摔倒,唯恐落后观众小瞧或看不起你。平时那些人们称为吝啬者或打蔫人物,你不够积极,人人都有权批评你,训说你,逼得你也大方大胆起来,这是牵扯到集体的荣誉,大家的脸面,村巷的威风,因此平时比较自私的人家,因为这人人不挣一分钱工资,也都积极参其中来,似乎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互帮互助精神,大公无私精神等,得到了发扬光大。   社火每走到对方的村子大树下十字路口,都有对方人高接远送,先是欢迎迎接,放上一通大炮、鞭炮、礼炮,接着向对方发送香烟,再送一些贴着红纸的糕点礼品,然后是茶水请便用,直到把这家队伍送出这边街巷,这是各方协商好的文明议程。
  每场子刚刚耍过以后,还要组织几个人的锣鼓小队,到对方的村子街巷敲锣打鼓走一圈子,表示给下一场子打一下场子。若是三天的最后一场子,后边还要有一对老者化装成夫妇,装扮成女的骑在牛身上,男的牵着牛,女的手里提着灰担笼,一路不断地抛洒灰尘,人们一路追逐着,嬉戏着,有时会惹恼装扮的妇人,还有对骂现象发生,什么污言秽语都可能出现,那叫耍恼了。甚至有人说,这样热闹,就会把我们村子各种邪气、晦气冲掉,正气、热气、洋气升起来了,人们一年才能够过上安生和睦的日子。
  每到玩耍的日子,各家的亲戚也会请过来,给好吃好喝招待着,几乎每家也都宾客盈门,上午场子看过看下午场,还有三天在此过夜不回去的,要看第二三天的社火,也有些宾客与大家熟悉,也主动出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还有踩腿子的人物,给予支持帮助,也娱乐一下自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逐步发展起来了,村子人耍社火,一般大家出钱,上边还给予物质和资金的资助,各家都买了新的锣鼓家伙,购置了社火的服装,柳木腿,不用那么艰难地东奔西跑到处借东西了。我们新庄村子的社火,在县上比较有名气,县上多次举办重大庆祝活动,还邀请我们村子社火参与演出,也曾上过现省城参与演出,据老人说,还上过北京参与过演出,都獲得过好评。近些年,耍社火,人们好像耍社火的热情不是那么高涨了,每过几年,才耍一场。我想,如今家家都有大彩电,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了,家家都有小车了,不少人家已有网络了,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那些比较原始的社火,显得有些落伍了,大家也在积极地改造升华,如过去的牛拉鼓用汽车拉,过去的人力扛抬芯子,用拖拉机、小车拉运,十分方便,相信人们也会与时俱进,社火队伍前,还增添了什么舞蹈队,边走边舞,歌唱队,边走边唱,还有舞竹马的人,边走边舞。我在农村老家的弟妹们,侄子侄女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扮演主角,参与锣鼓,或参与舞蹈,或踩高跷,看到他们其中的照片,让人羡慕,人们还是希望把这个调解郁闷娱乐人心的好节目,将狂欢节日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冯光,男,陕西长安人,陕西省委党校文史部原主任,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其他文献
昨夜的风雨  雨停歇了但风并没走远  风把夜吹成了惆怅的颜色  新月大地另一个乳房  镶在宝石蓝的夜空上  像躲着嘴唇的吮吸  云朵绕来绕去,看出了  一个饥饿者的用意  风又驱走了它们明朗的夜  好静,听不出一丝报怨  谁在风雨中,把手搭在你的另一个乳上  让睡得香甜的人,保持一种姿势到天明  人们知道一个自我的感动  倾斜着身子仿佛一座山在崩塌  在大街上  我始终无法理解脚步的深度  对一条
期刊
调酒  挂杯,观色,闻香;  你说话的时候,声音很透明,柔软。  你在为我,调制一杯酒,缓缓搅动着时光。  一小滴原液跌落,如遗失的纯情,  回忆里,总透着品咂的醇香。  混合,摇匀,是你中有我的风雨。  日子交错,岁月里置换杯盏诚心。  调酒,就是调制爱的浓度。  你与我,有比水更透彻的内心,  有比酒,更炽烈隐秘的火焰……  黄昏写意  岩鹰的翅膀驮不动落日。  它急促地扇了几下,  落在山脊
期刊
等待安比  1  潘兰欣给女儿文文和儿子小宝洗完衣服,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老公刘凡一两眼放着绿光在床上等她。他们两个都对对方百思不得其解,刘凡一搞不懂,潘兰欣为什么对待卫生就像对待一场革命。他尤其看不得两个孩子捧着垃圾桶吃点心的样子,吃完点心,还要准时在八分钟后刷牙,再按潘兰欣的要求喝下一杯温水,寓意冲洗食道。刘凡一想不通,潘兰欣自小家境再好,也不过是农村出身的孩子,也是从小在臭气熏天的蹲坑里
期刊
我正一筹莫展,孙瘸子来了,见了就问我师傅回来没有。他知道我师傅回老家探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可他每次来,都会问我师傅回来了没有。看我拉着一张脸,也不说话,孙瘸子从怀里掏出两瓶酒,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袋五香花生米。他在那张躺椅上坐下,把花生米放在桌子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根腊肠。这个时候我哪有心情陪他喝酒,我坐在门槛上,背对着他。孙瘸子问我:“咋了,失恋了?”我不理他。孙瘸子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过来。
期刊
归来帖  画龙点睛的月光  活色生香了一道夜幕  云朵被打开,体内的洁白  修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  此时,从指尖抵达辽阔的流水  为一块嗷嗷待哺的鹅卵石祈福  流水以北,山在打盹,也在修心  而我归来,用仆仆风尘  打包了,一座城市的經年往事  归来时野风浩荡  一沟泥水身轻如鸟  在田埂边上缓缓的飞  祖国之大  这天空、大地  如此辽阔……掌心的月光  临摹成河流,指尖的夕阳  含在一座山垭
期刊
一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每一个城市都像一个大棋盘,穿梭的高压线像一张织网,一幢幢的高楼就像方阵,在方阵与方阵的缝隙间,汽车像甲壳虫一样快速穿行,密集的人群就像蚂蚁,急匆匆地来回乱窜。单从这样的高度看,人类的确很像蚁群,我们也似乎能看清现代文明的一些本质,但却看不清个体间的差异。若将高度再降低一点,聚焦到某些个体,或许你仍然看不清这一个与那一个有什么不同,除了他们的外在,比如能看清他们开的车以及身
期刊
诺言  我开始喜欢落日余晖了  那些渐渐失去温度的色彩  把地平线,从遥远的地方  拉近了心脏  不像你的诺言  总是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偷渡去  遥远的地平线  原谅我  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  我就忘记你又一次  失约了  只是不知道,你说出的句子  占用了人间多少泪水  而我,是河里的一截朽木  怪圈  他们说,诗歌陷入了怪圈  而我被荒凉覆盖的世界,那些活着的  春天和白雪。  那些美好 
期刊
农事诗  向阳的果子最甜,这是常识。  问题是,我有没有  好运气,吃到这鸟们  无视的红果?  作茧,缫丝。  吆牛耕地,绣花织布。  曾经,我斯文安人  我只服从农事的指令。  命是琴弦  农事,是细薄的瓷器  精巧,晶莹剔透  任何微小震动,  都暗藏致命的杀器。  今夜,无人入眠。  让我,与萤火虫和椴木  结为袍泽吧。  红果,是我日夜念倾的农事。  那些草垛上,与我们  不期而遇的闪烁
期刊
一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成为当下文学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研究对象是从2004年开始的。2004年随着一些学者诸如蔡翔的《底层问题与知识分子的使命》,李云雷的《近期“三农题材”小说述评》,王文初的《新世纪底层写作的三种人文关照》等等一大批文章的发表,“底层文学”便成为当代文坛关注的焦点。这一焦点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即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但也带来一些新
期刊
那么多的秋  那么多的铁器在沸腾着  在雨中。  酒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有  人心善良,装备简陋。  还好  在寂静的时候  还可以匹配音乐、文字和自己  在仲景桥上,能够触到的有冰的冷  和唇的暖  像子夜正在经过海鸥的一只翅膀  你们看不到的是,  雨的漆黑里深藏着风吹的海  与那天的雪一样  像我们曾经在一个美好的春天  把自己和这个世界画的枝繁叶茂  直到把它画到一无所有  蝴蝶  这会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