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的,而激发情感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激发 情感 兴趣 共振 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情感传递的过程,这一点已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克拉申(Krashen,1985)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大量合适的信息输入,并不意味着学生因此就可以习得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为语言输入必须经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吸入absord”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兴趣和动机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气氛?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情感,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意义
加强师生间情感传递,认真开发利用情感资源,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掌握英语、发展智力和激励情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水平
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外语学习。一方面,教师通过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使其向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志趣转化,从而直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情感分析的自觉性,从而通过积极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使思维能力和想像力得到发展。再一方面,只有通过了解运用英语表达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在实际英语表达中表情达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水平。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积极肯定的情感不能靠灌输,而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因素,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思想素质。
三、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安排新颖多变的活动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幽默和谐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思维活动的共振,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平等对待——要平等地、十分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进度等的意见;尊重他们(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少批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巧设话题——设计一个或若干个话题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话题(语言环境),把枯燥的词汇、词组和语法融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置身其中;也可利用图画、实物或体态、姿势创造情景,诱导学生触景生情,表情达意,进行高密度的听说读写活动。
设问引诱——要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解疑。问题要有趣、有阶梯性,而且难易要适度,梯度要明显,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投入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向新材料逼近。
提要刺激——变抽象、复杂、枯燥的知识为具体、精炼、生动的图表。通过不同色彩、线条、图形等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给学生留下鲜明而直观的整体印象。提要要舍弃教材中大量叙述性和非本质的内容,为学生提纲契领地循纲找目创设捷径。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帮助他们迅速把过去学过的零星的、片段的知识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上示范课时,笔者运用“提要刺激”来复习学过的时态,引出被动语态。笔者出示如下图表(经色笔处理),让学生进行时态填空练习。短短两三分钟内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义动词和be动词的时态进行了全面复习,同时又为学习被动语态埋下了伏笔:
通过“巧设话题”引出句组(色笔处理谓语部分):1.He closed the window just now——The window was closed by him just now(当天气比较冷时)2.We clean the classroom every Thursday——The classroom is cleaned by us every Thursday.(表演此课时间是星期四上午)学生结合图表自然得出被动语态的构成规律:be+过去分词。接着通过“模拟情境”,两次读“信”,一次回“信”,让学生感知、理解和练习新材料。一次是学生读“信”,此“信”由学生熟悉的材料组成,学生听“信”后会对Sample A有个大体的了解;另一次是教师读“信”,此“信”略有改动,包含新材料中的所有知识点,内容非常接近Sample A。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活动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渡阶段,只要教师遵循心理发展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四、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因素
(1)创造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因为这种课堂气氛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引发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运用目的语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张国扬、朱亚失,1996:126)
(3)课堂操练首先要扫清语言障碍,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确保人人都能开口;另外,课堂教学交际化可以弥补学生性格缺陷,使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形成互补。
(4)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际,也应允许学生沉默不语。勉强要求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观点,会使他们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培养积极情感体验。因此,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耐心尤为重要。
(5)教师要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如果对每个人都作整齐划一的要求,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这样就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情况,欲速则不达。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信的性格,减轻其焦虑的情感状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交际能力的提高。还要通过情感的疏导,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1981.
[2]张国扬,朱亚失.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85.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关键词:激发 情感 兴趣 共振 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又是情感传递的过程,这一点已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克拉申(Krashen,1985)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大量合适的信息输入,并不意味着学生因此就可以习得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为语言输入必须经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吸入absord”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兴趣和动机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课堂教学如何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形成渴望学习的心理气氛?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情感,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意义
加强师生间情感传递,认真开发利用情感资源,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掌握英语、发展智力和激励情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水平
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外语学习。一方面,教师通过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使其向学习英语的乐趣和志趣转化,从而直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情感分析的自觉性,从而通过积极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使思维能力和想像力得到发展。再一方面,只有通过了解运用英语表达情感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在实际英语表达中表情达意,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水平。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积极肯定的情感不能靠灌输,而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充分利用各种情感因素,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思想素质。
三、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安排新颖多变的活动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幽默和谐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思维活动的共振,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平等对待——要平等地、十分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进度等的意见;尊重他们(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少批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巧设话题——设计一个或若干个话题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话题(语言环境),把枯燥的词汇、词组和语法融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置身其中;也可利用图画、实物或体态、姿势创造情景,诱导学生触景生情,表情达意,进行高密度的听说读写活动。
设问引诱——要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解疑。问题要有趣、有阶梯性,而且难易要适度,梯度要明显,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投入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向新材料逼近。
提要刺激——变抽象、复杂、枯燥的知识为具体、精炼、生动的图表。通过不同色彩、线条、图形等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给学生留下鲜明而直观的整体印象。提要要舍弃教材中大量叙述性和非本质的内容,为学生提纲契领地循纲找目创设捷径。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帮助他们迅速把过去学过的零星的、片段的知识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上示范课时,笔者运用“提要刺激”来复习学过的时态,引出被动语态。笔者出示如下图表(经色笔处理),让学生进行时态填空练习。短短两三分钟内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义动词和be动词的时态进行了全面复习,同时又为学习被动语态埋下了伏笔:
通过“巧设话题”引出句组(色笔处理谓语部分):1.He closed the window just now——The window was closed by him just now(当天气比较冷时)2.We clean the classroom every Thursday——The classroom is cleaned by us every Thursday.(表演此课时间是星期四上午)学生结合图表自然得出被动语态的构成规律:be+过去分词。接着通过“模拟情境”,两次读“信”,一次回“信”,让学生感知、理解和练习新材料。一次是学生读“信”,此“信”由学生熟悉的材料组成,学生听“信”后会对Sample A有个大体的了解;另一次是教师读“信”,此“信”略有改动,包含新材料中的所有知识点,内容非常接近Sample A。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活动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渡阶段,只要教师遵循心理发展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能调动学生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四、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因素
(1)创造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因为这种课堂气氛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引发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运用目的语时怕犯错误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张国扬、朱亚失,1996:126)
(3)课堂操练首先要扫清语言障碍,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确保人人都能开口;另外,课堂教学交际化可以弥补学生性格缺陷,使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形成互补。
(4)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际,也应允许学生沉默不语。勉强要求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观点,会使他们增加心理负担,不利于培养积极情感体验。因此,课堂上外语教师的耐心尤为重要。
(5)教师要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如果对每个人都作整齐划一的要求,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这样就容易形成拔苗助长的情况,欲速则不达。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信的性格,减轻其焦虑的情感状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交际能力的提高。还要通过情感的疏导,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1981.
[2]张国扬,朱亚失.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85.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