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教学的,这种教学思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现状、思维习惯、思维盲区和思维能力等,在备课时就要把这些因素纳入备课的内容,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盲区。什么是思维盲区呢?心理学家是这样定义的:“人们遇到问题时思维不到的那一面”。他们认为思维盲区与人的认知环境、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有关。化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思维盲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记忆盲区、理解盲区、观察盲区、想象盲区、技能盲区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分析和总结,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思维盲区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思维盲区的形成原因
学生学习化学思维盲区的形成主要与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有关。
学科特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对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结构形成感性认识,奠定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那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缺乏实验过程的联想,形成观察的思维盲区。
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以理解的方式记住每个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尤其是重点和疑难点。急功近利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信息量过大、进度太快等,学生真正能理解的东西太少,容易形成理解上的思维盲区。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后进生不是输于智力上而是输于态度上,书写不认真、不勤于思考、不勤于巩固,导致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盲区。
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化学科更加注重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再从微观思维到符号表达思维的转变。习惯 “背化学”的绝对学不好化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应是:因果演绎思维习惯、探究思维习惯、分析和归纳思维习惯、科学的和严谨的思维习惯等。
思维盲区的案例分析
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的思维盲区主要表现为几种:观察思维盲区、理解思维盲区、记忆盲区。
观察思维盲区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给定一个离子方程式,判断其是否正确。学生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观察上出现的错误,比如观察不到反应条件、反应的科学性、电荷是否守恒、原子是否守恒、反应限度、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等。学生缺乏的就是观察的综合思维,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这就是观察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是观察思维盲区。
理解盲区的教学案例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还是理解性的问题,普遍反映在新教学内容上。如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学生常犯的错误有:把离子化合物写成共价化合物的形式或反之、把原子团分开写、把本来是双键或三键的写成单键等。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出现盲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单原子、离子及原子团的电子式的书写不理解;②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因不理解。所以,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有一个程序,那就是:知识点→明确理解性盲区→盲区练习→理解和应用→稳定的记忆。
思维盲区的教学手段及策略
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困惑的是学生个体差异较为严重,要解决不同学生的思维盲区,首先要明确学生思维障碍的共性和差异性,重点解决共性因素,分类化解差异因素,在具体的策略和手段上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①在激励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激励方法可以是优点发现法、解题比较法、特长法、成绩增长法、分组竞争法等。②教学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差异。从实际出发,以层次最低的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对象,多数后进生都表现在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迟缓,所以教学设计要注意信息量适度、疑难点分散、重点分类突破。③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注重疑难点和重点训练的反复性。习题是引领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对目标内容的习题设计显得十分重要,通过高质量的习题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如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经过一定阶段的反复训练可以减少学生很多思维上的盲区。④注重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已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信息储备、学生学习能力等。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多,新旧信息相互干扰,学生容易出现信息记忆错乱和信息遗忘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对那些新信息尤其是抽象难理解的信息进行适时地再现巩固,直到学生形成稳定的理解和记忆。
关注学生思维盲区的教学就是关注教师自身教的过程,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教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第一中学)
思维盲区的形成原因
学生学习化学思维盲区的形成主要与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有关。
学科特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对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结构形成感性认识,奠定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那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缺乏实验过程的联想,形成观察的思维盲区。
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以理解的方式记住每个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尤其是重点和疑难点。急功近利的教学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信息量过大、进度太快等,学生真正能理解的东西太少,容易形成理解上的思维盲区。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后进生不是输于智力上而是输于态度上,书写不认真、不勤于思考、不勤于巩固,导致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形成知识和方法上的盲区。
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化学科更加注重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再从微观思维到符号表达思维的转变。习惯 “背化学”的绝对学不好化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应是:因果演绎思维习惯、探究思维习惯、分析和归纳思维习惯、科学的和严谨的思维习惯等。
思维盲区的案例分析
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的思维盲区主要表现为几种:观察思维盲区、理解思维盲区、记忆盲区。
观察思维盲区的教学案例及分析: 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给定一个离子方程式,判断其是否正确。学生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观察上出现的错误,比如观察不到反应条件、反应的科学性、电荷是否守恒、原子是否守恒、反应限度、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等。学生缺乏的就是观察的综合思维,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这就是观察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是观察思维盲区。
理解盲区的教学案例及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还是理解性的问题,普遍反映在新教学内容上。如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学生常犯的错误有:把离子化合物写成共价化合物的形式或反之、把原子团分开写、把本来是双键或三键的写成单键等。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出现盲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单原子、离子及原子团的电子式的书写不理解;②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原因不理解。所以,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有一个程序,那就是:知识点→明确理解性盲区→盲区练习→理解和应用→稳定的记忆。
思维盲区的教学手段及策略
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困惑的是学生个体差异较为严重,要解决不同学生的思维盲区,首先要明确学生思维障碍的共性和差异性,重点解决共性因素,分类化解差异因素,在具体的策略和手段上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①在激励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激励方法可以是优点发现法、解题比较法、特长法、成绩增长法、分组竞争法等。②教学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差异。从实际出发,以层次最低的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对象,多数后进生都表现在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迟缓,所以教学设计要注意信息量适度、疑难点分散、重点分类突破。③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注重疑难点和重点训练的反复性。习题是引领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对目标内容的习题设计显得十分重要,通过高质量的习题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如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经过一定阶段的反复训练可以减少学生很多思维上的盲区。④注重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已完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信息储备、学生学习能力等。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多,新旧信息相互干扰,学生容易出现信息记忆错乱和信息遗忘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对那些新信息尤其是抽象难理解的信息进行适时地再现巩固,直到学生形成稳定的理解和记忆。
关注学生思维盲区的教学就是关注教师自身教的过程,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教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