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以从研究怎样提高非智力因素入手。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而它又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这门课不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学习的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反之,如果他对这门课很感信趣,那会从主观上重视她,并且努力学好它。因此有没有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和学习成绩的高低。
首先,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态度。心理上把“态度”定义为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重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部分。态度和行为是紧密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态度支配、调节行为。态度对行为的支配、调节,其结果造成内在的态度和外显的性行为之间呈现出相符一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从心里到行为上切实重视学习。
其次,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学上说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运用到学习上来,我们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学习就会越感兴趣,那他自然会积极的投入学习。
二、阻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虽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此重要,但在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下,语文常常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我们倡议提高学习语文兴趣时,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课堂教学教学论》上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对于学校中进行的长期的、友谊的学习来说,绝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必须激发学生求职的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地促进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对获得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所以要坚持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要安排紧张而适度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常搞活动,寓教于乐
平时举行辩论赛、成语接龙、诗句表演、即兴演讲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们也能积极地参与,而所谓的“差生”表现更突出。其实,谁都会珍惜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机会的,当他们的表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发现和肯定了,自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而排除先前对语文的恐惧感、厌恶感。对于本来就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些活动更为他们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语文的兴趣就更浓了。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关键在于它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特点。拿诗句表演来说,学生除了要有古诗文的功底,还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更难的是别的同学要能根据这个表演来说出诗句内容,这比平时常见的诗句接龙要难得多,但通过形象化的表演,这些诗句就不容易遗忘了。在笑声中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多设机会,增强信心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文言文,每篇文章都要求背,而且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背诵时,总是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站起来背,不论背的好坏我都予以激励,使学生不用害怕出错、担心挨骂。我对他们说,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把握它。你们之间的能力差别不大,倒是心理素质差别较大。现在你若还遵循“才美不外露的”原则,可能你这个人才会埋没终生了。我们要改变观点,表现自我吧,让大家来欣赏你,把自己的能力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每一次机会的把握成了你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壮举!实际上,学生站起来不可能一句话也背不出来,只要他开口,我就会想办法鼓励并指导他继续下去。时间久了,学生们都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起来试背。课堂上多为他们创设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跳出答案,据理力争
学生最讨厌老师强词夺理,说“答案是这样的”,一切都照参考书或标准答案来讲,禁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在剥夺学生的自由,不给他们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旦我提问的问题学生有与我不同的答案时,我会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谁理由更充分,分析更合理,我们就用他的答案。其实,学生阐述自己理由的过程也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论辩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有时采纳学生的意见会让学生有自豪感,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4.即兴发挥,活跃思维
语文课上可以即兴发挥,把一些思想教育的内容融进去,同时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机会。某日走进教室,讲台上有一只冻死的苍蝇,在上课前五分钟,我便要求以《讲台上的死苍蝇》为题展开联想,要求站起来口述的同学所讲的内容、主题不能与前一位同学的雷同,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于是,有的用第三人称痛斥苍蝇的丑陋,有的用第一人称讲述苍蝇的无奈,有的联想到社会上像苍蝇一类的败类,有的联想到不能安于享乐,要学会适应环境,有的联想到尊师重教……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构思,但同学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同时也为正式上课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5.巧用练习,借题发挥
学生因为理科作业的负担重,加上固有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常常忽视了语文。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道文学数学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尺?”(出自《九章算术》)。我先挑了四位数学成绩出色但语文成绩一般的同学上黑板运算,结果无一人会做。然后请四位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上去做,基本上做的全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如果文言文基础不扎实,数学学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连题目都看不懂又怎么去列式计算呢?这一道题关键在于对“末”、“本”、“去”的理解,至于数学方面只运用到勾股定理,计算也很容易。这样一来,不需要我反复强调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那些重理轻文的同学自己也明白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兴趣慢慢的产生了。
其实,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到老师的一个微笑、赞许以及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或激励作用。除此以外,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批评以及适度的竞争,都是激发与维持外部动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学论上说,从学习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形成了稳定的动机,并逐步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那么他们将能自觉地排除干扰而坚持学习。所以,我们仍要不断摸索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一、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这门课不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学习的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反之,如果他对这门课很感信趣,那会从主观上重视她,并且努力学好它。因此有没有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和学习成绩的高低。
首先,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态度。心理上把“态度”定义为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重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部分。态度和行为是紧密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态度支配、调节行为。态度对行为的支配、调节,其结果造成内在的态度和外显的性行为之间呈现出相符一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生从心里到行为上切实重视学习。
其次,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学上说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运用到学习上来,我们就会得到这个结论:学生如果越能意识到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学习就会越感兴趣,那他自然会积极的投入学习。
二、阻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虽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此重要,但在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下,语文常常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我们倡议提高学习语文兴趣时,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课堂教学教学论》上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对于学校中进行的长期的、友谊的学习来说,绝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必须激发学生求职的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地促进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对获得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所以要坚持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要安排紧张而适度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常搞活动,寓教于乐
平时举行辩论赛、成语接龙、诗句表演、即兴演讲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们也能积极地参与,而所谓的“差生”表现更突出。其实,谁都会珍惜每一个能表现自己的机会的,当他们的表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发现和肯定了,自然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而排除先前对语文的恐惧感、厌恶感。对于本来就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些活动更为他们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语文的兴趣就更浓了。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关键在于它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特点。拿诗句表演来说,学生除了要有古诗文的功底,还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更难的是别的同学要能根据这个表演来说出诗句内容,这比平时常见的诗句接龙要难得多,但通过形象化的表演,这些诗句就不容易遗忘了。在笑声中增长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多设机会,增强信心
八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是文言文,每篇文章都要求背,而且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背诵时,总是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站起来背,不论背的好坏我都予以激励,使学生不用害怕出错、担心挨骂。我对他们说,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把握它。你们之间的能力差别不大,倒是心理素质差别较大。现在你若还遵循“才美不外露的”原则,可能你这个人才会埋没终生了。我们要改变观点,表现自我吧,让大家来欣赏你,把自己的能力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每一次机会的把握成了你创造自我、超越自我的壮举!实际上,学生站起来不可能一句话也背不出来,只要他开口,我就会想办法鼓励并指导他继续下去。时间久了,学生们都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起来试背。课堂上多为他们创设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也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跳出答案,据理力争
学生最讨厌老师强词夺理,说“答案是这样的”,一切都照参考书或标准答案来讲,禁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在剥夺学生的自由,不给他们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旦我提问的问题学生有与我不同的答案时,我会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谁理由更充分,分析更合理,我们就用他的答案。其实,学生阐述自己理由的过程也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论辩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有时采纳学生的意见会让学生有自豪感,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4.即兴发挥,活跃思维
语文课上可以即兴发挥,把一些思想教育的内容融进去,同时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的机会。某日走进教室,讲台上有一只冻死的苍蝇,在上课前五分钟,我便要求以《讲台上的死苍蝇》为题展开联想,要求站起来口述的同学所讲的内容、主题不能与前一位同学的雷同,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于是,有的用第三人称痛斥苍蝇的丑陋,有的用第一人称讲述苍蝇的无奈,有的联想到社会上像苍蝇一类的败类,有的联想到不能安于享乐,要学会适应环境,有的联想到尊师重教……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构思,但同学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同时也为正式上课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5.巧用练习,借题发挥
学生因为理科作业的负担重,加上固有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常常忽视了语文。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道文学数学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尺?”(出自《九章算术》)。我先挑了四位数学成绩出色但语文成绩一般的同学上黑板运算,结果无一人会做。然后请四位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上去做,基本上做的全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如果文言文基础不扎实,数学学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连题目都看不懂又怎么去列式计算呢?这一道题关键在于对“末”、“本”、“去”的理解,至于数学方面只运用到勾股定理,计算也很容易。这样一来,不需要我反复强调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那些重理轻文的同学自己也明白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兴趣慢慢的产生了。
其实,从老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到老师的一个微笑、赞许以及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或激励作用。除此以外,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批评以及适度的竞争,都是激发与维持外部动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教学论上说,从学习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形成了稳定的动机,并逐步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那么他们将能自觉地排除干扰而坚持学习。所以,我们仍要不断摸索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让老师和学生在轻松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